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操控老祖宗:刘邦别浪啊! > 第五十九章 大炼钢铁
换源:


       半个月后。

一座崭新的高炉,再次矗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它比之前那座更高,炉壁外面,箍着一圈圈巨大的熟铁锻造的铁箍。

最引人注目的,是炉身上下,镶嵌着三块巨大的青绿色“琉璃窗”。

透过窗户,甚至能隐约看到炉膛内部的结构。

炉顶上,还多了一个奇怪的,用巨石压着的盖子。

“那是个啥玩意儿?”

围观的百姓里,有人好奇地问。

“听说是叫‘安全阀’,万一侯爷又把火烧得太旺,那盖子自己会跳起来放气,炸不了!”

“我的乖乖,想得真周到!”

上次炉子开裂的事,早就传遍了。

大家都想看看,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侯爷,这次是会创造奇迹。

还是会再搞出个大动静。

随着赵骁一声令下。

炉子稳如老狗。

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炉内的火焰已经变成了刺目的纯白色,铁水如同金色的岩浆,在欢快地翻滚沸腾。

炉壁,稳如泰山,没有丝毫变形。

那些铁箍,甚至连温度都没有明显升高。

当约定的时间到达,所有工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开闸!”

赵骁的声音,自信而洪亮。

出铁口被打开。

亮得晃眼的铁水洪流,喷涌而出!

那颜色,不再是以前的暗红,而是一种灿烂的橘金色,纯净得仿佛不含一丝杂质!

流淌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快,如同水银泻地!

老道的铁匠,,用模具接了一勺,待其稍稍冷却,变成了暗红色。

举起手中的大锤,用尽全身力气,猛地砸了下去!

而那块铁锭上,只有一个浅浅的白点。

老铁匠呆住了。

他扔掉锤子,扑了过去,像是抚摸情人的脸一样,抚摸着那块铁锭。

然后,他猛地抬起头,用尽毕生力气,发出了嘶吼。

“钢!是钢啊!”

“这不是铁!这是百炼钢!”

整个场子,先是死寂,然后,炸了。

“钢?传说中一寸值一金的百炼钢?”

“我的天爷!侯爷炼出钢了!”

“我看到了什么?我亲眼看到百炼钢出炉了!”

人群疯了一样往前涌,要不是有卫兵拦着。

他们能把那块钢锭给生吞了。

墨云裳则完全是另一个状态。

没看那块钢锭,也没看疯狂的人群。

这次成功,可以说是运气。

但改进之后,直接从凡铁跳跃到百炼钢的品质……

这不科学!

赵骁迎着她的目光,微微一笑。

“别激动。一块钢,算个屁。”

“侯爷,这……这可是钢啊!能打造神兵利器的钢啊!怎么就……算个屁了?”

“一块钢,能武装几个人?十个?一百个?”

“我要的,不是一块钢。”

“我要的是,钢的河流!”

“在这里,以这座炉子为中心,再建五座!一模一样的!不,要更大!更好!”

“我要这山谷,日夜火光不熄!我要这铁水,汇成江河!”

“我要我们北凉的每一个士兵,都用上钢刀!我要我们北凉的每一户农夫,都用上钢犁!”

不知道是谁,狠狠咽了口唾沫。

如果说刚才炼出钢是奇迹,那赵骁现在说的,就是神话。

侯爷绝对是疯了!

“五……五座?侯爷,你没开玩笑吧?这玩意儿每天吃的炭,比全城百姓吃的米都多啊!矿石呢?人手呢?这……这根本顶不住啊!”

“顶不住?那就想办法顶住。”

“从今天起,工坊三倍薪水,全城招工,有多少要多少。”

“派人去西山,把那座废弃的黑石矿给我挖开,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我要看到黑色的石头源源不断运过来。”

“至于炭……谁说炼铁一定要用木炭?”

赵骁的话,像一个个炸弹,在墨云裳和赵骁的脑子里不断引爆。

黑石矿?那不是烧不着的“臭石”吗?

不用木炭用什么?难道用嘴吹火吗?

信息差,让他们的思维完全跟不上赵骁的节奏。

他们还停留在“炼出钢好牛逼”的层面。

而赵骁,已经在规划一场席卷天下的工业革命。

……

三个月后。

曾经寂静的山谷,彻底变了样。

六座巨大的高炉并排矗立,如同六个沉默的钢铁巨人,烟囱里喷吐着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山谷的入口被拓宽,一条专门铺设的石板轨道。

从西山黑石矿一直延伸到高炉脚下。

四轮矿车在轨道上被牛马拖拽着,将黑色的煤炭和红色的铁矿石送入这头吞噬一切的巨兽口中。

这里,已经被所有人称为“熔铁城”。

墨云裳穿着一身利落的工装,头发高高盘起,脸上沾着几点灰痕。

却丝毫不影响她的美丽,反而增添了几分野性的魅力。

手里拿着大捆的竹简,上面用炭笔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

“三号炉,风温再提一成,下一批次,煤炭减半斗。”

“五号炉,出铁!记录样本编号‘甲十七’,送去质检!”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已经摸索出赵骁口中“控制变量法”的门道。

通过调整煤炭的用量和鼓风的温度,甚至能像餐馆点菜一样。

精确炼制出不同“硬度”的钢铁。

最硬的,被秘密标记为“军品一号”。

稍微软一点,但韧性极佳的,叫“民用优等”。

质量最普通的,就是“标准铁”。

即便是“标准铁”,也远超过去最好的熟铁。

而在熔铁城的另一边,一个巨大的棚子里,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铁水被导入长长的模具中,冷却成统一规格的铁条。

这些铁条被送到下一道工序,烧红,然后放在一个巨大的水力锻锤下。

巨锤每一次落下,地面都为之震颤,烧红的铁条在固定的模具里被捶打成型。

只需要简单地操作几个杠杆,一天下来,就能捶打出上百个犁头。

这效率,让那些干了一辈子的老铁匠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我敲里吗,这……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我打一个犁头要三天,他这……一炷香能打十个?”

“这叫流水线!懂不懂?侯爷起的名字!每个人只干一件事,速度快到飞起!”

曲辕犁、锄头、镰刀……这些曾经的“贵重农具”。

如今像不要钱的大白菜一样,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