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操控老祖宗:刘邦别浪啊! > 第六十三章 雕版印刷术
换源:


       墨云裳几乎是拖着赵骁冲进墨家工坊的。

脸颊因为急促的奔跑泛着红晕。

抓着赵骁手腕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把那三十本书,变成三百本,三千本!让天下所有想学机关术的人,都能看到!

工坊内,热火朝天。

弟子们正围着几张大案台。

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新抄录的《机关术辑要》页码,校对着顺序。

见自家师姐风风火火地拽着赵侯进来,神色急切得像是工坊要炸了。

阿竹刚要开口。

“师姐,你这是……”

话没说完,就被墨云裳一把按住肩膀。

力气大得惊人,阿竹一个趔趄,差点坐地上。

“别抄了!”

墨云裳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都来搭手,赵侯要教咱们‘印书’!”

什么叫印书?

弟子们一脸懵逼,手里的毛笔还悬在半空,墨汁滴落在纸上。

他们看看墨云裳,又看看她身后那个一脸“我就是来看热闹”表情的赵骁。

赵侯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了?

这位爷的脑回路,正常人真的跟不上。

赵骁没理会那群弟子探寻的目光,环视一圈。

随手从木料堆里抽出一块打磨平整的梨木板。

扔在最中间的案台上。

冲着一个角落里正埋头打磨小零件的弟子招招手。

“你,过来。”

“赵……赵侯。”

“拿你的刻刀。”

赵骁指着那块梨木板。

“先试个简单的,就刻‘墨家机关’四个字。”

“记住,反着刻,字要往里凹,刻深三分,笔画不能断。”

反字?

那弟子当场就傻眼了。

捏着自己吃饭的宝贝刻刀,手心全是汗。

开什么玩笑!

刻了一辈子机关零件,讲究的是分毫不差,图纸什么样,刻出来就什么样。

这反着刻字,跟让他用左手写字有什么区别?脑子跟手完全是两码事啊!

“愣着干嘛?干就完了!”

赵骁看他那怂样,有点想笑。

“第一次,刻坏了不扣你工钱。”

弟子被这么一激,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好歹也是墨家最强的“雕刻师”,怎么能被看扁了!

心一横,深呼吸,俯下身,对着木板就下了第一刀。

力道、角度、深度,全是凭着感觉走。

两个时辰后。

一块歪歪扭扭、深浅不一,勉强能辨认出是“墨家机关”四个反字的木板。

总算是刻了出来。

虽然丑得一批,但好歹是成功了。

“我来!”

墨云裳早就等不及了,亲自去研墨,端来一砚新墨,用刷子蘸满。

均匀地往字板上涂。

涂完墨,她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崭新的纸覆盖上去,用手掌在纸背上用力按压。

然而,当她满怀期待地揭开纸张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纸上,是一团模糊的黑疙瘩。

别说“墨家机关”了,就连哪个字是哪个字都分不清,“机”字右边的提钩直接糊成了一大块墨饼。

“不行!墨太稀了!”

她拿起一张废纸去擦拭木板,指尖沾上墨汁,在纸上轻轻一碰。

墨迹立刻像有了生命一样,洇出一圈难看的毛边。

“普通研墨太水,里面全是水,压力一大,就全透进纸里了!”

工坊里的气氛瞬间从期待跌落到谷底。

搞了半天,就搞出个这?

白费力气。

赵骁摸着下巴,看着那团失败的墨迹,像是在欣赏什么艺术品。

“问题不大。换油性的。”

众人齐刷刷看向他。

油性?墨还有油性的?

“去找桐油,再找点松烟,按一比三的比例混在一起,熬成稠膏试试。”

“记住,要不停搅拌,熬到挂在木棍上,能拉出丝,但又不会马上滴下来的程度。”

赵骁慢悠悠地说出方子。

“桐油能挂在木板上,不容易被纸吸走。松烟颗粒细,上色匀。”

弟子们听得云里雾里。

桐油不是刷船防水的吗?松烟不就是烧火剩下的黑灰吗?

这俩玩意儿凑一块,能变成墨?

赵侯的知识储备,真是深不可测。

擅长制墨的弟子赶紧领命去了,其他人则好奇地围在灶台边。

看着他像熬药一样熬制那黑乎乎的玩意儿。

半个时辰后,一小罐散发着桐油和烟火混合气味的黑色膏状物,被送了过来。

这一次,赵骁亲自上手。

他没用刷子,而是扯了块干净的软布,蘸了一点点墨膏,在木板上轻轻擦拭。

他的动作很轻,确保每一个字的凹槽里都均匀地沾上了墨,但凸起的木板表面却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多余的墨迹。

这又是一门全新的手艺。

“覆纸。”

墨云裳递上一张纸。

赵骁没用手压,而是从旁边拿起一根打磨得溜光的圆木棍,放在纸上,用均匀的力道,从头到尾,轻轻碾过。

“这叫‘辊’,压力均匀,比你用手掌按靠谱多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赵骁将纸张从木板上揭开的那一刻。

“哇!”

一声惊呼响彻工坊。

纸上,四个清晰的黑色大字,静静地立在那里。

虽然字的边缘还略微有些毛糙,但笔画分明,没有半点晕染!

阿竹第一个蹦了起来,他一把抢过那张纸,像得了什么宝贝。

举着就往书案那边跑。

“我的天爷!这比我抄书快十倍都不止!”

“刻好一块板,印上十张纸的功夫,最多也就够我抄完一张的!”

“要是刻几十块板,一天下来……那得印多少本书啊!”

弟子们炸开了锅,围着那张纸,像是看什么神迹。

这已经不是技巧了,这是仙法!

只有墨云裳,她没有跟着欢呼,而是死死盯着那块被印过一次的木板。

眉头又皱了起来。

“不行,这板子还是有问题。”

“梨木的木质太松,为了刻得深,有些笔画的边缘已经开始掉木渣了。再印个几十次,这字就要糊了。”

“必须换更硬的木头,比如枣木,或者石板!”

“还有纸!”

“这张纸还是太薄了,木辊子一碾,差点就破了。必须用更厚、更有韧性的纸才行。”

不愧是墨家的继承人。

别人还在为成功欢呼,已经看到了三个版本之后的问题。

赵骁赞许地点点头。

“说得对。”

“让纸坊那边调整方子,以后专门出一种‘印刷纸’。”

“就按‘三成破布、七成芦苇’的方子来造,沤烂之后,用重石压榨,去掉九成水分。最后晾晒的时候,再多压半个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