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青禾遇风 > 第三十五章 江湖尘客
换源:


       芒种时节的午后,暑气正盛,孩子们刚在树荫下上完算术课,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金属碰撞的脆响。青禾抬头望去,只见三个身着短打、腰佩弯刀的汉子站在篱笆外,为首的络腮胡脸上带着刀疤,正打量着“清风学堂”的木牌。

“这地方倒清净。”刀疤脸推开虚掩的木门,马蹄扬起的尘土落在刚扫过的青石板上。周嬷嬷连忙将孩子们护在身后,温砚上前一步:“几位好汉是找人还是歇脚?学堂里都是孩子,还请放轻些脚步。”

刀疤脸没理会他,目光扫过墙上的匾额,忽然冷笑一声:“‘兴贤育才’?这年头读书能当饭吃?”他身后的瘦高个踢了踢墙角的竹筐,里面装着孩子们采的草药,“这破地方能有什么值钱东西?”

正僵持着,沈砚秋拄着竹杖从藏书阁出来,目光平静地落在三人身上:“江湖行路,讲究个‘礼’字。几位若要歇脚,学堂有粗茶;若是问路,老朽可为你们指引。”刀疤脸见是个老者,气焰更盛:“老东西少管闲事!我们找个姓沈的老头,听说他藏了本值钱的古画。”

青禾心头一紧,想起先生修复的古籍里确有几幅古画,连忙道:“我们这里只有教书先生,没有藏画的。”瘦高个刚要发作,忽然看到沈砚秋腰间的玉佩——那是块不起眼的墨玉,上面刻着个“砚”字,顿时脸色微变,拉了拉刀疤脸的衣袖。

“阁下可是沈砚秋先生?”刀疤脸的语气竟缓和了些,“在下萧猛,来自青风寨。前些日子听闻先生修复古籍,特来……特来求件事。”沈砚秋挑眉:“青风寨向来劫富济贫,怎么找上学堂了?”萧猛脸上露出愧色:“寨里有批旧书,是去年从贪官府里抄的,好多页都烂了,想请先生帮忙修补。”

原来青风寨虽为绿林,却有个规矩:不伤文人,不毁书籍。去年抄了个搜刮民脂的知府,从府里搜出半箱古籍,寨主知道这些书金贵,特意派萧猛来请人修复。“我们带了酬金。”萧猛让手下打开包袱,里面竟是几十两银子和两匹上好的绸缎。

沈砚秋摆摆手:“银子绸缎不必留,书若有价值,老朽自会修。但你们得答应,以后不许再惊扰学堂和百姓。”萧猛立刻拱手:“先生放心!青风寨再犯规矩,任凭先生处置!”孩子们见他们不是坏人,渐渐围了上来,张默指着萧猛的弯刀:“这刀上的花纹真好看!”

萧猛被孩子的好奇逗笑了,解下刀递给张默:“小心些,这是防身用的,可不是玩物。”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这是寨里孩子绣的荷包,送给小娃娃们玩。”荷包上绣着歪歪扭扭的老虎,针脚虽粗,却透着质朴。

正说着,院外又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个穿蓝衫的年轻公子,手摇折扇,身后跟着四个带剑的护卫。“沈先生可在?”公子声音清亮,看到萧猛等人时眉头一皱,“怎么有寨匪在此?”萧猛立刻拔刀:“你说谁是寨匪?”双方剑拔弩张,孩子们吓得躲到沈砚秋身后。

“都是客人,何必动气?”沈砚秋拦住双方,“这位是青风寨的萧头领,这位是……”蓝衫公子收起折扇:“在下江南慕容家的慕容轩,特来拜访先生。家父收藏的《兰亭序》摹本遭了虫蛀,听闻先生修复技艺高超,想请先生出手。”

慕容轩出身江南望族,家中藏书无数,最宝贝的就是那本唐代摹本。上月发现书虫蛀了边角,急得四处寻访能工巧匠,听闻清风学堂有位老先生能让古籍新生,特意赶来。“酬金好说,”慕容轩示意护卫打开木箱,里面竟是一叠金叶子,“只要能修好,再加十倍都行。”

萧猛在旁冷笑:“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修本书都用金子。”慕容轩瞥了他一眼:“阁下有何高见?”沈砚秋敲了敲竹杖:“书无贵贱,心意有轻重。萧头领带书来修,是为寨里孩子;慕容公子护藏本,是为文脉传承,都该帮。”

他让青禾取来两副手套:“今日正好让你们看看,修书不分高低。”沈砚秋先拿起慕容轩的《兰亭序》,只见边角确有虫洞,但字迹完好。“用桑皮纸补好,再用金粉描边即可。”他又翻看萧猛带来的旧书,竟是几本明代的农书,纸页霉变严重,“这些书得先蒸去霉味,再逐页揭裱。”

孩子们围过来看热闹,慕容轩的护卫本想阻拦,却被公子拦住:“让孩子们看看也好,知道古籍修复不易。”萧猛的手下则蹲在地上,教孩子们辨认刀上的花纹,粗粝的手指握着孩子的小手,动作竟格外轻柔。

午后青禾煮了茶,沈砚秋让温砚演示修补技法,自己则给两人讲古籍保护的道理。“书最怕潮、怕虫、怕火,”他指着窗外的石榴树,“就像这树要浇水施肥,书也要用心养护。”慕容轩频频点头:“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家藏书楼确实少了防护法子。”萧猛也道:“回去就让寨里把书搬到干燥的阁楼,再放些驱虫的草药。”

忽然听到院外传来呼救声,只见个穿灰衣的汉子被追得慌不择路,身后跟着几个带刀的黑衣人。“先生救命!”灰衣人撞开篱笆冲进来,怀里紧紧抱着个油布包。萧猛立刻拔刀:“是黑风寨的人!”慕容轩的护卫也拔出长剑:“光天化日竟敢行凶!”

黑衣人追到门口,为首的独眼龙喝道:“交出《武穆遗书》抄本,饶你们不死!”沈砚秋恍然大悟,那灰衣人定是护书之人。“学堂乃教化之地,岂容尔等放肆!”沈砚秋挡在灰衣人面前,“书若在我这里,就休想动粗!”

萧猛与慕容轩的护卫背靠背站成一圈,孩子们虽害怕,却没人哭闹。青禾悄悄让周嬷嬷带孩子们躲进藏书阁,自己则取来先生修复古籍用的糨糊和竹刀,准备随时帮忙。独眼龙见对方人多,啐了一口:“今天先放过你们,改日再来算账!”说罢带着手下撤走了。

灰衣人这才松了口气,打开油布包,里面竟是本线装的《武穆遗书》抄本,虽有些残破,却字字清晰。“在下是岳元帅的后人岳平,”他拱手道,“这是祖传的抄本,黑风寨想抢去卖钱,幸得各位相救。”沈砚秋抚过书页:“岳元帅的兵书关乎忠义,老朽定帮你修好。”

萧猛拍着胸脯:“先生放心!有青风寨在,黑风寨不敢再来撒野!”慕容轩也道:“我这就修书给官府,让他们清剿匪寨。”岳平感激道:“若不是遇上各位,这书怕是保不住了。”沈砚秋笑道:“书有灵性,能聚忠义之人,这也是文脉的力量。”

傍晚时分,萧猛带着修补的农书告辞,临走前留下几个寨里的好手:“帮先生守几日,防黑风寨再来捣乱。”慕容轩则让人从马车上搬来大批修书工具:“这些都留给学堂,也算我为文脉尽份力。”岳平将抄本交给沈砚秋,自己则去附近村镇寻访黑风寨的踪迹。

夕阳洒在学堂的屋檐上,孩子们从藏书阁跑出来,手里拿着慕容轩送的宣纸,在萧猛手下的指导下学画刀剑花纹。青禾看着沈砚秋在灯下检查《武穆遗书》,忽然明白,先生说的“文脉绵延”,不仅是书本的传承,更是忠义、善良、守护这些美好品质的传递。

夜色渐深,寨匪的刀光、公子的金叶、护书人的赤诚,都融入了学堂的书香里。沈砚秋在书页上写下“忠义传家”四个字,笔尖落下时,仿佛有千钧之力。青禾知道,无论江湖如何险恶,只要这学堂的灯还亮着,书声还在,文脉就会像院外的溪流,永远流淌下去,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