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青禾遇风 > 第三十六章 书香护佑
换源:


       夏至刚过,清风镇就迎来了连绵阴雨。学堂藏书阁的窗棂被雨水打湿,沈砚秋正让温砚检查古籍防潮情况,忽然听到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见萧猛的手下阿力浑身是水地闯进来:“先生,不好了!黑风寨的人联合了山匪,说要今晚来抢书!”

青禾心头一紧,手里的糨糊碗差点打翻:“他们怎么敢光天化日之下闹事?”阿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独眼龙放话,说那本《武穆遗书》抄本值千金,今晚要踏平学堂!我们寨主已带着弟兄们在镇外拦截,但对方人多,怕是撑不了多久。”

沈砚秋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目光落在书架上的《武穆遗书》抄本上:“书在人在,这是岳家后人的托付,不能让它落入贼人之手。”他对青禾道:“你带孩子们从后院地道去陈老汉家,那里有地窖藏身。”青禾急道:“先生您呢?”沈砚秋指着藏书阁:“我守着这些书,它们在,学堂的根就在。”

温砚立刻道:“我留下陪先生!”张猛扛着铁锤跑进来:“我把大门钉死,再做几个铁蒺藜,让他们进不来!”周嬷嬷也抹着眼泪:“我去烧些热水,实在不行就泼他们!”孩子们虽害怕,却没人哭闹,顾公子捧着砚台:“我帮先生把重要的书收起来!”

沈砚秋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中一暖:“好,咱们分工合作。温砚去地窖清点干粮,张猛加固门窗,青禾带孩子们转移,周嬷嬷准备火把和热水。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硬碰硬。”他从书箱里取出个油纸包,里面竟是几卷鞭炮,“这是潇诀公子送来的,没想到派上用场了。”

雨越下越大,雷声在云层里滚动。青禾带着孩子们穿过后院的菜园,掀开伪装的石板,露出陡峭的地道入口。“大家跟着我,抓好前面人的衣角,”青禾举着油灯在前引路,阿丫紧紧抱着她的腰,“姐姐,先生他们会不会有事?”青禾强忍着泪水:“先生有书仙保佑,不会有事的。”

地道里潮湿阴冷,孩子们却没人抱怨,张默还在安慰吓哭的小丫头:“别怕,我画过鬼怪,它们都怕勇敢的孩子。”走了约一炷香的时间,终于看到了地窖的出口,陈老汉早已举着灯笼等在那里:“孩子们快进来,我这地窖结实得很!”

此时学堂里已是严阵以待。张猛用粗铁链锁死了大门,窗户上钉了厚厚的木板,院子里撒满了铁蒺藜。温砚将重要的古籍搬到藏书阁的暗格里,沈砚秋则把《武穆遗书》抄本藏进空心的竹杖里,紧紧握在手中。周嬷嬷在厨房烧了满满几锅开水,灶膛里的火把她的脸映得通红。

亥时刚过,院外传来粗暴的叫骂声,夹杂着刀剑碰撞的脆响。“萧猛那厮被缠住了,兄弟们冲进去抢书!”是独眼龙的声音。接着就是剧烈的撞门声,木门在撞击下摇摇欲坠,木屑飞溅。张猛握紧铁锤:“狗娘养的,进来就打断你们的腿!”

沈砚秋站在藏书阁门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黑风寨的弟兄们,你们也是爹娘生养的,为何要做伤天害理的事?这些书里记着忠义廉耻,你们若能回头,老朽愿教你们识字读书。”院外的撞门声停了片刻,随即传来独眼龙的狞笑:“老东西少废话!再不开门,我就放火烧了这破楼!”

温砚急道:“先生,他们真敢放火!”沈砚秋摇头:“他们要的是书,不敢真烧。但咱们也得准备应对之策。”他让温砚把鞭炮挂在门内,又在窗台上摆好浸了煤油的布条,“等他们破门时,咱们就放鞭炮吓他们,再泼热水。”

忽然“哐当”一声巨响,大门被撞开了,十几个手持刀枪的山匪冲了进来,脚踩在铁蒺藜上顿时惨叫连连。“放鞭炮!”沈砚秋一声令下,温砚点燃引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雨夜中炸响,山匪们以为是火器,吓得纷纷后退。

独眼龙气急败坏地吼道:“怕什么!他们没武器!”带头冲进院子,周嬷嬷立刻指挥几个留下帮忙的街坊妇人,将滚烫的开水泼了过去,山匪们被烫得嗷嗷直叫。张猛趁机挥舞铁锤,打翻了两个冲在前面的匪徒,铁锤砸在石板上火花四溅。

混乱中,几个山匪绕过前院,从破损的篱笆冲进藏书阁。沈砚秋立刻点燃窗台上的布条,浓烟瞬间弥漫开来。“书在暗格里!”他故意喊道,引着匪徒去翻找,自己则握着竹杖退到墙角。一个满脸横肉的匪徒抓住他的衣领:“快说!《武穆遗书》藏在哪?”

沈砚秋冷笑:“岳元帅的兵书,岂容你们这些贼人染指?”匪徒怒极,举刀就要砍,忽然听到院外传来喊杀声:“官府来了!放下武器!”原来是慕容轩派去报信的护卫带着县衙的捕快赶到了,楚风亲自带队,火把将雨夜照得如同白昼。

山匪们见状大乱,独眼龙知道大势已去,吼道:“撤!”带着残部狼狈逃窜,却被萧猛带着青风寨的弟兄堵在街口,双方激战起来。楚风指挥捕快围剿,很快就将黑风寨的人一网打尽,独眼龙被萧猛一脚踹倒在地,捆了个结实。

雨渐渐停了,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青禾带着孩子们从地窖回来,看到满院狼藉,连忙冲进藏书阁:“先生!您没事吧?”只见沈砚秋正坐在地上咳嗽,温砚在给他拍背,竹杖安然无恙地放在身边。“没事,”沈砚秋笑着摆手,“就是烟呛着了。”

萧猛浑身是伤地走进来,抱拳笑道:“先生放心,黑风寨的杂碎都被抓住了!岳兄弟也带着官兵赶来支援了。”岳平紧随其后,看到沈砚秋平安无事,激动得热泪盈眶:“先生救命之恩,岳家永世不忘!”

慕容轩也带着护卫赶来,看到藏书阁完好无损,松了口气:“幸好没耽误大事。先生,这些匪徒交给官府审讯,定能查出背后主使。”楚风指挥捕快清理现场,看着满地的铁蒺藜和鞭炮碎屑,叹道:“若不是先生早有准备,后果不堪设想。”

街坊们也纷纷赶来帮忙,王大婶端来热姜汤:“先生快暖暖身子,真是吓死我们了。”陈老汉扛着锄头:“以后我每晚来学堂守夜,看谁敢再来捣乱!”孩子们围在沈砚秋身边,阿丫摸着他的竹杖:“先生,书仙真的保佑我们了!”

沈砚秋笑着从竹杖里取出《武穆遗书》抄本,书页完好无损。“不是书仙保佑,”他对孩子们说,“是大家的心齐。张猛的铁锤、周嬷嬷的热水、温先生的鞭炮,还有你们的勇敢,才守住了这些书。”他将抄本递给岳平:“现在物归原主了。”

岳平却不肯接:“先生,这书留在学堂才能发挥价值。您教孩子们忠义之道,比藏在家里更重要。”沈砚秋沉吟片刻,点头道:“好,那我们就把它抄录副本,原书妥善保存,让岳元帅的精神在这里流传。”

午后阳光终于穿透云层,照在湿漉漉的庭院里。孩子们帮着收拾残片,顾公子发现一本被雨水打湿的《论语》,连忙拿去晾晒。张猛在修补被撞坏的大门,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温砚和青禾在清点古籍,发现只有几本普通的蒙学课本受损,重要的善本都完好无损。

沈砚秋坐在石榴树下,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忽然对青禾道:“你看,书不仅需要人守护,也能凝聚人心。这次若不是这些古籍,萧猛不会来帮忙,慕容公子不会报信,岳平也不会带兵支援。”青禾点头:“就像先生说的,文脉连着人心。”

潇诀听闻消息,从京城赶来看望,带来了宫廷用的防潮纸和驱虫药:“先生受惊了,陛下听说学堂遇袭,特意让我送来这些,还说要下旨嘉奖学堂护书有功。”沈砚秋摆摆手:“嘉奖就不必了,能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就好。”

傍晚时分,学堂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孩子们在灯下读书,温砚在批改作业,周嬷嬷在厨房准备晚饭。沈砚秋在藏书阁的门板上题字,青禾凑近一看,是“书香护佑”四个大字。“这门经历了风雨,更该记住今日的事,”沈砚秋放下笔,“让后来的学子都知道,守护文脉,就是守护人心。”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整齐的书架上,古籍在夜色中仿佛散发着柔和的光晕。青禾知道,这场风波不仅没有打垮清风学堂,反而让它的根基更加牢固。那些守护书籍的勇气、邻里互助的温暖、忠义相传的信念,都将和这些古籍一起,成为学堂最珍贵的财富,在岁月中静静流淌,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书香中成长,在清风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