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镇国血衣侯:开局截胡大秦国运 > 第二十章:修仙一事暂时搁置
换源:


       就在这时,御座之上,始皇帝那威严的目光,落在了秦夜身上。

“血衣侯,你的看法呢?”

霎时间,大殿内所有的争吵都停了。

无数道目光,像淬了毒的针,齐刷刷刺向秦夜。

李斯眼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赵高微微眯起的眼缝里,闪过一丝看戏的玩味。

王贲和冯去疾则面露忧色,生怕这个刚烈有余、权谋不足的年轻人说出什么忤逆陛下的蠢话。

在他们看来,血衣侯秦夜,是一把出鞘见血的利刃,勇则勇矣,却未必懂得朝堂之上,话要怎么拐着弯说。

今日这道题,无解。

秦夜迎着始皇帝审视的目光,出列,躬身。

他没有立刻回答,整个麒麟殿,只剩下他血色朝服摩擦的微响,和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回陛下。”

秦夜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

“臣,不信仙,不信神。”

满朝皆惊!

李斯嘴角的笑意瞬间凝固。

赵高眼中的玩味也变成了错愕。

就连始皇帝的眼神,也骤然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实质的刀锋,刮在秦夜脸上。

这小子,疯了?!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第一个念头。

“臣只信陛下。”

秦夜的第二句话,紧随而至。

这一个转折,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陛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功盖千古,此等伟业,是仙神能做到的吗?不是。是陛下亲率我大秦铁骑,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陛下欲求长生,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我大秦江山,能永世稳固。此等胸怀,仙神可有?没有。唯有陛下,心怀天下!”

“所以,臣以为,求仙问道,并非是信那虚无缥缈之说。而是陛下天威所至,连方外之士,亦要来咸阳朝拜,献上奇珍!”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

先是否定鬼神,将一切功劳归于始皇帝自身,这是最高的吹捧。

再是曲解寻仙的动机,将其说成是天下奇人对皇帝的朝拜。

这马屁,拍得比李斯露骨的劝进,高明了百倍!

始皇帝眼中的锐利,果然缓缓褪去,化为一丝赞许。

李斯的脸色,已经有些发青。

他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还被对方借力,反将了自己一军。

秦夜仿佛没看到他的脸色,话锋一转,目光直刺李斯。

“只是,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丞相大人。”

李斯心中一凛,沉声道:“血衣侯请讲。”

“丞相大人所言,那东海方士,是何来历?家住何方?祖上何人?又是如何将消息,传到日理万机的丞相大人耳中的?”

秦夜一连串的问题,如连珠炮般砸了过去。

“我大秦如今虽已一统,但六国余孽未绝,贼心不死。他们最擅长的,便是伪装成各种身份,潜入中枢,蛊惑君上,动摇国本!”

“此事,不得不防!”

“当年荆轲伪装成燕国使臣,献上地图,内藏匕首,欲行刺先王!此等教训,就在眼前!”

“万一,这方士,便是那燕国、赵国的老鼠,借献药之名,行不轨之举,届时,丞相大人可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徐福不就是丞相大人引荐的?现在也是没了下落,丞相大人又当如何?”

最后一句,秦夜声色俱厉,杀气四溢!

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都降了几分。

李斯额角,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这个罪名,太大了!

他根本担不起!

他的消息,确实是从某些见不得光的渠道来的。

双生罗刹只告诉他有这么个人,可以投陛下所好,却没说清徐福的底细。

他本想借此邀功,哪里想过这么多!

“血衣侯,你……你这是危言耸听!血口喷人!”

李斯的声音已经有些发虚。

“是不是危言耸听,查一查便知!”

秦夜寸步不让,对着御座猛然单膝跪地。

“陛下!长生之药,可以求!但献药之人,必须查!”

“臣请命,彻查此人底细!若其人真心为我大秦,臣愿亲自为他扬名,助陛下求得仙药!”

“若其人包藏祸心,乃六国余孽伪装……”

秦夜顿了顿,抬起头,眼中血光一闪。

“臣必亲手将其头颅斩下,悬于咸阳城门,以儆效尤!”

这一刻,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谁都看出来了。

血衣侯这不是在反对寻仙,他是在借着寻仙这件事,亮出自己的獠牙!

他不是在跟李斯讨论国策,他是在怀疑李斯与六国余孽有染!

好一招釜底抽薪!

好一个杀人诛心!

御座之上,始皇帝沉默了。

他看着跪在下面的秦夜,又看了一眼脸色煞白的李斯,威严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当然渴望长生。

但他更恨刺杀,更恨背叛,更恨那些躲在阴沟里的六国余孽。

秦夜的话,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最敏感、最偏执的那根神经。

许久。

始皇帝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准奏。”

“此事,就由血衣侯全权负责查办。”

“朕给你一个期限,一个月。朕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此之前,寻仙一事,暂且搁置。”

李斯如遭雷击,身体一晃,差点没站稳。

他输了。

在今天这场交锋里,输得一败涂地。

不仅没能讨好陛下,反而惹了一身骚,还让秦夜这个新贵,借着自己的梯子,拿到了一个天大的功劳和权力。

“臣,遵旨!”

铜门缓缓开启,殿外的天光像一把利剑,劈开了大殿内的昏暗与压抑。

百官鱼贯而出,却都下意识地绕开了一个人。

丞相李斯。

他站在原地,脸色铁青,阳光照在他那张保养得宜的脸上,却照不进他阴沉的眼底。

身上华贵的朝服,此刻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

秦夜最后一个走出大殿,步伐不疾不徐。

李斯猛地转身,几步上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四周的官员见状,更是脚底抹油,溜得飞快,生怕被卷入这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