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孽云四相 > 第二十二章 雾锁破庙
换源:


       竹海深处的雾气浓得像化不开的牛乳,缠在脚踝处带着刺骨的凉。孙三手在一株三人合抱的古竹前停下,竹身斑驳的外皮上布满刀刻的痕迹,最深处竟嵌着半片锈蚀的甲片——慧明认出那是灵山罗汉的铠甲碎片,边缘还沾着干枯的竹浆,显然已嵌在此处数十年。他身披的灰色僧袍被雾气打湿,贴在瘦削的肩上,领口露出的锁骨处,隐约能看见常年诵经磨出的薄茧。

“抓紧了。”孙三手屈指在竹节上叩了三下,节奏古怪如敲木鱼。第三声落下时,古竹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根部的泥土簌簌松动,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裂口,潮湿的霉味混杂着香火气从下方涌来。

慧明被他拽着坠向黑暗,失重感让他下意识攥紧对方的手腕,触到粗布衫下凸起的骨节。坠落不过数息,双脚便踏上了坚实的地面,头顶传来竹根合拢的闷响,将追兵的气息彻底隔绝在外。作为孽云寺最年轻的僧人,他虽已修得半道神通,却从未见过这般诡异的机关,指尖无意识地捻着僧袍下摆的念珠,那串菩提子已被他盘得温润发亮。

“这是前朝遗留的土地庙。”孙三手摸出火折子,橘红的光苗舔舐着潮湿的空气,照亮了眼前的景象。庙宇不大,四壁已斑驳不堪,泥制的神像塌成半截,露出里面填充的稻草,唯有墙角的青铜香炉还保持着完整的形状,炉底积着的香灰厚得能埋住手指。慧明注意到香炉边缘刻着的“贞观年制”,突然想起藏经阁里记载的“玄奘西行途经蜀地”的残卷,心跳不由得快了半拍。

最让人心惊的是供桌后的石壁。火光晃动中,一幅模糊的壁画渐渐显形:左侧是个身披袈裟的僧人,正牵着白马站在渡口边,马背上的经卷捆得整整齐齐;右侧立着个手持铁棒的猴子,金毛在风中张扬如火焰;远处的水面泛着诡异的金光,隐约能看见水底伸出无数只苍白的手。

“这渡口有些来历。”孙三手用靴底踢了踢石壁,震落几片松动的墙皮,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寻常景致,“当年有个姓陈的僧人路过,据说在这里换了匹新马才敢继续西行。”他刻意避开了“取经”“悟空”等字眼,目光在壁画上一扫而过,最终落在那匹白马的鞍鞯上。

慧明的指尖抚过壁画上猴子的脸,石质的冰凉突然化作灼热,烫得他猛地缩回手。作为僧人,他本该对这些神佛画像心怀敬畏,此刻却莫名感到一阵亲近。壁画上的猴子正回头望向水面,眼神里的惊恐与不甘如此鲜活,竟与他梦中五行山下那道金毛身影重叠。他忽然注意到猴子腰间系着的虎皮裙,裙摆处有块明显的补丁——那细节绝非凡人能凭空画出,倒像是亲眼所见才有的刻画。

“画这壁画的匠人,后来疯了。”孙三手往香炉里添了根枯枝,火光噼啪作响,“据说总念叨什么‘真马假猴’,被乡邻当成疯子,最后不知所踪。”他从炉灰里夹出半枚锈蚀的铜钱,递给慧明时,指腹不经意间擦过对方的僧袍纽扣,“你看这钱上的字,倒像是个‘悟’字。”

慧明接过铜钱,掌心立刻传来熟悉的震颤。钱缘的豁口处还沾着暗红的印记,像是凝固的血。他想起孽云寺那尊被香火熏黑的土地像,神像底座下也藏着枚同款铜钱,当时只当是香客遗落的,此刻才惊觉那或许是跨越百年的呼应。作为僧人,他本不信这些谶语般的巧合,可连日来的遭遇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一切。

雾气从石缝里渗进来,在火光中凝成游丝。孙三手突然指向壁画角落,那里有行极小的刻字,被苔藓遮得几乎看不见:“水非水,猴非猴,渡者自渡,囚者自囚。”字迹歪歪扭扭,显然刻字人当时已濒临崩溃。

“这水有些古怪。”孙三手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庙里的尘埃,“据说能蚀骨,当年有个贩马的商人不小心掉进去,捞上来时连骨头都变了颜色。”他刻意模糊了细节,弯腰从供桌下拖出个破旧的木箱,打开时扬起的灰尘呛得人咳嗽——里面竟是堆长短不一的金属残片,最大的一块有巴掌宽,断面还闪着冷光。

慧明望着那些残片,突然听见耳中有水流声轰鸣。他仿佛看见千年前的渡口,金色的河水翻涌着吞噬了金毛猴王,水面浮起的碎片在阳光下闪烁,像谁在水底眨动的眼睛。而此刻藏在破庙深处的这些残片,正与他体内的妖气产生共鸣,在寂静的庙宇里发出细微的嗡鸣。作为身负佛帖与妖气的特殊存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绝不是普通的金属。

雾气越来越浓,几乎要将火光吞没。慧明攥紧手中的铜钱,突然明白这座被遗忘的土地庙,藏着比雷音寺的金身更真实的历史——那些被篡改的过往,那些被掩埋的真相,都凝结在壁画的裂痕里,在残片的寒光中,等着被人重新看见。而身边这个神秘的孙三手,显然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他不愿说,自己也不便多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