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孽云四相 > 第二十三章 金箍残片
换源:


       木箱开启的瞬间,细小的尘埃在火光中狂舞,呛得慧明忍不住侧身咳嗽。他灰色的僧袍下摆扫过满地枯叶,露出的脚踝处沾着竹海的湿气。那些金属残片静静躺在箱底,最大的一块泛着冷硬的光泽,断面处能看见细密的螺旋纹路,像被巨力生生拧断的筋络。孙三手从中拈起块指甲盖大小的碎片,指尖刚触到金属表面,碎片突然震颤起来,发出蜂鸣般的细响。

“这碎片有些门道。”他的拇指摩挲着碎片边缘,那里还沾着暗红色的斑迹,语气听不出太多情绪,“早年在渡口边捡的,泡过些古怪的河水,倒有了些灵性。”火光映在他眼底,跳动的光影里藏着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却绝口不提“悟空”二字。

慧明伸手去接的刹那,碎片突然爆发出刺眼的金光。他像被烙铁烫到般缩回手,僧袍的袖口滑落,露出腕间常年持念珠磨出的浅痕。那碎片已挣脱孙三手的掌握,悬浮在半空旋转,在石壁上投下道金色的影子——竟是只手持铁棒的猴子剪影,正对着壁画上的渡口咆哮。

“别怕,它认生。”孙三手按住他的肩,掌心的温度透过僧袍传来,带着山野草木的粗粝感。他的指尖无意中碰到慧明颈间的佛珠,那串菩提子突然发烫,与空中的碎片产生奇异的共鸣。

碎片突然俯冲下来,擦过慧明的眉心,朱砂痣瞬间灼痛如火烧。他眼前猛地炸开一片猩红,无数混乱的画面如潮水涌来:五行山下的青苔爬满掌心,蟠桃宴上的琼浆溅在虎皮裙上,紧箍咒发作时金箍嵌入皮肉的钝痛……最清晰的是片金色的河水,他看见自己化作金毛猴王的模样,在水中挣扎着伸出手,却只抓住块冰冷的碎片。这些不属于他的记忆让他心头剧震,作为僧人,他从未想过会与这般野性的画面产生联结。

“有些古物会记下过往的影子。”孙三手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他刻意避开“悟空”的名号,只用“古物”二字含糊带过,“这碎片泡过那渡口的水,难免沾些杂七杂八的念想。”

慧明猛地回神时,碎片已落在他掌心,温顺得像块普通的金属。他低头细看,发现碎片背面刻着行极小的字:“花果山水帘洞”,笔画被水流磨得模糊,却仍能想见刻字时的郑重。心口突然一阵抽痛,他想起每次月圆夜梦见的那片瀑布,原来不是凭空虚构,是这碎片里封存的印记。作为身负佛帖与妖气的僧人,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世产生如此强烈的困惑。

孙三手往火堆里添了根竹枝,噼啪声中,他缓缓开口:“当年那渡口的水邪性得很,能蚀掉物件的本相。有个贩马的客商掉了根铁鞭进去,捞上来就成了银的,却再无往日力道。”他拿起块稍大的残片,对着火光端详,语气平淡得像在说旁人的故事,“这碎片能在水里存下来,也算奇事。”

慧明突然注意到他说话时,左手始终下意识地按着心口,那里的粗布衫比别处更厚。他想起前几日瞥见的月牙形伤疤,突然明白那不是握持兵器的痕迹——是某种环状物嵌入皮肉留下的烙印。可孙三手不说,他作为僧人,也不好追问俗人的过往。

“这金属倒奇特,寻常兵器断不会有这般纹路。”慧明轻声说,指尖抚过碎片的断面,那螺旋纹路让他想起藏经阁里记载的“定海神针”图谱,只是不敢确信。

孙三手的动作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两下:“许是哪个巧匠的手艺吧。”他的声音低得像耳语,“世间奇物多了去了,哪能都弄明白来历。”他把掌宽残片揣进怀里,像是在藏什么要紧东西。

火光突然暗下去,箱底的残片们同时发出嗡鸣,像是在呼应这句刻意的隐瞒。慧明数了数,大大小小竟有二十七块,最大的那块掌宽残片上,还留着道细微的凹痕——他想起《大唐西域记》里提过,西域有种能随心意变化的神铁,莫非就是这东西?

“佛会那天,斗战胜佛见了这碎片,反应倒挺大。”慧明试探着开口,观察着孙三手的神色。他记得当时那尊金身的瞳孔骤缩,金箍棒差点脱手,绝不是偶然。

“出家人不打诳语,那佛怕是有些旧事缠身。”孙三手冷笑一声,将掌宽残片揣进怀里,“这些碎片或许冲撞了他的旧事,往后见了,还是避开为好。”他始终不肯点破六耳猕猴的伪装,只以“旧事”二字含糊带过。

雾气从石缝钻进来,缠绕在悬浮的碎片周围,竟凝成小小的云团。慧明望着掌心的碎片,突然明白它为何会认主——他体内的妖气与这金属同出一源,那些佛帖碎片又带着压制之力,就像同时握着两把钥匙,能打开被尘封的过往。

孙三手将其余残片重新装箱,动作轻柔得像在收拾易碎的珍宝。“这些东西带着戾气,还是少碰为妙。”他扣上箱盖时,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先前听那疯匠人念叨过一句——‘铁碎骨生,千年为期’,不知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像道惊雷在慧明脑中炸开。他猛地攥紧掌心的碎片,感觉它正在发烫,与眉心的朱砂痣产生前所未有的共鸣。破庙外的竹浪突然剧烈起伏,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正在靠近,而箱底的残片们再次嗡鸣起来,这次的声音更急促,像是在预警,又像是在期待。孙三手望着庙外晃动的竹影,悄悄将手按在腰间的骨笛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