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21章 曲江流觞与市井评书
换源:


       曲江池畔,春和景明,风光正好。

新修的亭台楼阁,在碧波绿柳间若隐隐现。今日的曲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却又是一种格外雅致的热闹。数不清的马车停在远处,从车上下来的,无一不是当世闻名的大儒、才子、或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

魏王李泰,今日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锦袍,头戴玉冠,丰神俊朗,站在主亭之中,接受着众人的赞誉,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他成功了。

他所发起的“曲江文会”,得到了整个大唐文化圈最热烈的响应。孔颖达、虞世南这些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泰山北斗,今日都亲身赴会。这不仅仅是给他李泰面子,更是这群文人雅士,对太子李承乾那股“市井歪风”的一次集体反击。

他们要用诗词歌赋,用礼乐文章,来捍卫“雅”的尊严。

“魏王殿下此举,实乃文坛盛事,功在千秋啊!”一名老学究抚着长须,满脸感慨,“如今长安风气浮躁,人人沉迷于那‘筑长城’的靡靡之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唯有魏王殿下,尚能坚守正道,实乃我大唐之幸!”

“正是!太子殿下胡闹,魏王殿下拨乱反正!他日史书工笔,必有公论!”

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李泰听得心花怒放。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瞥了一眼不远处,那个被特意“邀请”来的角落。

他的大哥,太子李承乾,正百无聊赖地坐在那里,面前的案几上,没有笔墨纸砚,只放着一盘葡萄。他一边吃,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池子里游来游去的锦鲤,仿佛这场文坛盛会,跟他没半点关系。

李泰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就是要让李承乾来,让他亲眼看看,自己是如何被真正的“精英阶层”所孤立,所鄙夷的。

酒过三巡,文会进入高潮。众人效仿古人,玩起了“曲江流觞”。一只酒杯,顺着清澈的溪水缓缓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一首,作不出来,便要罚酒三杯。

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位年轻才子,望着满园春色,触景生情,吟哦出一句佳句,引来满堂喝彩。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另一位官员,看着远处的仕女,眼神迷离,也作出惊艳的诗行。

佳作频出,才情飞扬。李泰作为主人,自然也要露上一手。他望着浩渺的江水,意气风发,高声吟道:“探玄珠于赤水,搜琳琅于崑岑。献河图而必拜,捧瑶琴而屡弹!”

此诗一出,引来雷鸣般的叫好声!

“好!好一个‘探玄珠于赤水’!魏王殿下之志,高远宏大,我等不及也!”孔颖达抚掌大赞。

李泰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得意。他端起酒杯,目光似无意地扫向李承乾的方向,朗声道:“今日盛会,太子皇兄在此,何不也为我等赋诗一首,以助雅兴?”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角落。

来了!终于来了!

李承乾心中一阵狂喜。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刻!当众出丑,丢人现眼,这可是败坏名声的绝佳机会!

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葡萄汁,环顾四周,看着那一双双或期待,或轻蔑,或幸灾乐祸的眼睛,清了清嗓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开始憋诗的时候,他却一脸诚恳地摊了摊手。

“这个……作诗啊,太费脑子。伤神,伤身,还容易掉头发。”他摸了摸自己茂密的头发,煞有介事地说,“本宫觉得,人生在世,吃好喝好,比什么都重要。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多吃两颗葡萄。大家说,对不对?”

全场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像是被一道天雷劈中,呆立当场。

他们设想过李承乾可能会作出一首平庸的歪诗,或者干脆推脱不作。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会用这种……这种近乎无赖的方式,来回应这场风雅的盛会。

这已经不是不学无术了,这简直是在公然向“风雅”二字宣战!他用最直白,最粗俗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这一切的不屑。

李泰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记重拳,狠狠地打在了一团棉花上,不,是打在了一坨烂泥上!对方不仅不接招,还反手糊了他一脸泥。

“荒唐!荒唐至极!”一名老臣气得浑身发抖,“身为太子,储君之尊,竟能说出此等鄙俗之言!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

咒骂声,呵斥声,此起彼伏。

李承乾听着这些声音,感觉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美妙的仙乐。对!就是这样!骂吧!骂得再大声一点!最好现在就冲上来,指着我的鼻子骂!

他非但不生气,反而笑眯眯地对着众人拱了拱手:“各位大人说得都对。本宫就是这么个俗人,上不了台面。所以啊,这等高雅的场合,我就不继续待着,给大家添堵了。你们玩,你们继续玩。”

说完,他竟真的在一众文人雅士的怒目而视中,旁若无人地抓起那盘没吃完的葡萄,溜溜达达地走了。

只留下一个潇洒(在别人看来是猥琐)的背影,和一群风中凌乱的才子大儒。

李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气得一拳砸在案几上,玉制的酒杯应声而碎。

他赢了吗?他好像赢了。李承乾当众出丑,名声扫地,被整个文人阶层所唾弃。

可他为什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总觉得,自己像是被对方按在地上,用一种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羞辱了一遍。

……

李承乾哼着小曲,心情愉悦地离开了曲江。

他觉得,经过今天这么一闹,自己“不学无术的草包太子”形象,算是彻底坐实了。这可比什么聚众赌博的罪名,来得更诛心,更让父皇和那帮老臣们失望。

他已经能想象到,弹劾自己的奏章,很快就会堆满父皇的案头。

然而,他才刚回到东宫,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

长孙无忌正焦急地在殿外踱步,一看到他,就跟看到救星一样冲了上来。

“殿下!您可算回来了!出事了!”

李承乾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警惕地看着自己的舅舅:“说!是不是‘雀神争霸赛’的报名人数太多,把长安城的交通都给搞瘫痪了?”

“那都是小事!”长孙无忌抹了一把汗,压低了声音,“是咱们的‘评书’,出事了!”

“评书?”李承乾一愣。

他想起来了。为了给“雀神争霸赛”造势,也为了彻底贯彻自己的“低俗”路线,他让长孙无忌,从《大唐时报》那些连载的通俗故事里,挑了几个最受欢迎的,找了些口才好的市井之人,在西市的茶楼酒肆里,搞起了“评书”表演。

说的,无非就是《霍去病传》的英雄事迹,《四海奇闻》里的神鬼志怪,还有些家长里短的民间笑话。这不就是想恶心一下李泰那帮附庸风雅的文人嘛?能出什么事?

“魏王殿下那边,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咱们在搞评书,说我们用先贤名将的故事做噱头,哗众取宠,有辱英烈!”长孙无忌急得直跺脚,“他……他已经联合了御史台的几位言官,还有宗正寺的几位李氏宗亲,一起上了奏章,弹劾您……弹劾您‘轻慢先贤,亵渎英灵’!这罪名,可不小啊!”

李承乾听完,先是一愣,随即,一股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他。

哈哈哈哈!

他差点当场笑出声来。

轻慢先贤!亵渎英灵!

这罪名,太好了!太妙了!

这可是直接碰触了“孝”与“礼”的红线!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唐,这可是了不得的政治污点!比什么不学无术,玩物丧志,要严重一百倍!

神助攻!真是神助攻啊!

他那便宜四弟,真是个大大的好人!他正愁自己堕落得不够快,李泰就亲自给他递上了一把梯子!

他强忍住笑意,脸上装出恰到好处的惊慌和凝重,看着长孙无忌:“舅舅,此事当真?父皇怎么说?”

“陛下震怒!”长孙无忌的表情无比沉重,“已经传下口谕,让您立刻去甘露殿觐见!还……还把房相、杜相、李靖、秦琼几位大帅,全都召过去了!看这架势,是要……三堂会审啊!”

李承乾的心,已经乐开了花。

三堂会审!好啊!阵仗越大越好!最好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然后直接下旨,废黜自己的太子之位!

他整了整衣冠,脸上挤出几分悲壮,对长孙无忌道:“走!舅舅,咱们去领罪!这一次,怕是真的在劫难逃了!”

他迈着沉重(实则轻快)的步伐,朝着甘露殿走去。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封地,看到了美女,看到了咸鱼一样的人生,正在向他招手。

这一次,总该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