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父李善长,开局亲爹赴死! > 第七十五章 准备上战场
换源:


       前线凶险,粮草军械转运,涉及地方势力,极易出错,延误即死罪!

前线监造火器,环境简陋危险,敌军压境,造炮难如登天!

成功,功未必归李琪;失败或前线有失,罪责皆由他担。

更阴险处,调李琪离京,勋贵可趁机反扑其改革成果,刘基独木难支!

刘基脸色大变,急道。

“陛下!不可李少保虽才具,然从未历战阵,无统筹大军后勤之验!前线凶险,督饷、监造火器责任重大,稍有差池,后果难料,且宝钞新法初行,火器研制攻关关键,皆需李少保在京坐镇!岂因一时之急,废长久之基?北疆后勤,当由老臣宿将负责!李少保留京更利!”

陆仲亨针锋相对说。

“刘相差矣!魏国公坐镇大同,统筹全局!李少保只需负责其最擅长的粮饷军械及火器供应,有何险处?难道刘相疑李少保之能?或恐李少保离京后,您独木难支?”

最后一句,是诛心之论。

朱元璋目光扫过双方,定在沉默的李琪身上。

勋贵之议,正中他下怀。李琪才能确是解决后勤火器困境最佳人选。

更关键,调李琪离京!

远离刘基,远离其权力网络!

放其到凶险前线“历练”,既能解眼前大麻烦,又可遏制其势力膨胀,借机观察其忠诚能力,甚至借刀杀人,此乃帝王心术。

“够了!”

朱元璋低喝压下争论,大殿寂静,他盯住李琪说。

“李琪。”

李琪心头一沉。

“臣在。”

“北元猖獗,社稷危难,军需粮饷,火器军械,乃胜败关键,将士性命所系,朕思虑再三,满朝文武,论通晓工、户实务,急智应变,为国分忧之忠忱,确如陆卿所言,非卿莫属。”

他停顿,目光扫过众人说。

“朕知此去凶险,责任重大,然国事艰难,朕需你担当!着即擢升李琪为‘督饷同知兼理军器事’,赐尚方剑,节制沿途及大同府相关有司,全权负责驰援大同各路兵马粮草军械转运、囤积事宜,并就地督造、改良火器,保障前线所需,即日启程,星夜赶赴大同,辅佐徐达御敌!宝钞司、国债事及工部火器局在京事务,暂由刘基统筹监管。”

“李琪,朕将北疆将士性命,大明国运,托付于你了,莫负朕望!”

圣旨已下,李琪明白,这是勋贵编织、皇帝顺水推舟之局,阳谋已成。

他撩袍跪地,说道。

“臣李琪,领旨谢恩,陛下信重,托付重任,臣万死不辞!必竭尽所能,筹措粮饷,督造军器,以报天恩,唯愿陛下保重,刘相在京保重。宝钞、火器,国本所系,万望慎之重之!”

最后一句,是承诺,是嘱托,亦是警告。

京城,韩国公府。

“琪儿!”

李氏紧紧抓着李琪的胳膊,声音发颤说。

“前线太凶险了,王保保那是虎狼,你又没打过仗,娘去求陛下,求娘娘。”

“娘!”

李琪握住母亲冰凉的手说。

“圣旨下了,儿子必须去,我不是去冲杀,是管粮草军械,您放心,儿子会小心,一定平安回来。”

他转向刘基,深深一揖说。

“刘相,京城的事,特别是宝钞和火器,就拜托您了!”

刘基神色严肃,扶起他说。

“少保放心,宝钞提举司,老夫亲自盯着,防伪印版已封存,钥匙分三人掌管,缺一不可开启,银库守卫也换了可靠的人,账目流水,老夫每日必看。”

他压低声音说。

“火器局那边,王侍郎递了消息,红衣的炮管强度问题,似乎有点进展,正在加紧试,老夫会天天派人去催,一有准信,立刻快马报你!”

“有刘相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李琪松了口气,说道。

“宝钞是根基,防伪不能出半点岔子,火器是这场仗,也是将来制胜的关键,全仰仗您了!”

“分内事罢了。”

刘基郑重应下。

角落阴影里,陆云云抱着剑,像块石头,她突然开口说。

“我跟你去。”

李氏一惊,说道。

“云云姑娘,前线…”

“正因为危险,我才要去。”

陆云云目光直接看向李琪,说道。

“我的命是你救的,青竹的命也是你保的,护着你,是我的事,论身手,大同城头没比我快的,论忠心,你明白。”

李琪看着她眼中的坚持,想到之前的刺杀,想到大同可能的暗箭,他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信得过又能打的护卫。

“行!”

李琪点头说道。

“做我亲卫,但一切,听我命令,不许擅自行动!”

“嗯。”

陆云云应了一声,不再多说。

诏狱深处,药味很重。

陆青竹脸色还白着,但精神好些了,小口喝着汤鼎递来的药,陆云云坐在床边说话。

“姐,你真要去?”

陆青竹眼里全是担心。

“那边在打仗,太危险了。”

“嗯。”

陆云云给妹妹掖好被角,说道。

“他救了咱们,现在他去龙潭虎穴,我得护着,你在这儿好好养伤,汤千户会照看你。”

汤鼎拍胸脯说。

“云云姑娘放心,青竹妹子在诏狱,比哪儿都安全,谁敢动歪心思?老子活劈了他!倒是你…”

他看向陆云云,难得认真说。

“护好少保,也顾好自己!大同那帮军汉和地方官,没几个省油的灯,少保脾气硬,容易得罪人,你多留心!”

陆云云看了汤鼎一眼,轻轻“嗯”了声,转头对妹妹说。

“青竹,等我回来,他,我,都会没事。”

锦衣卫衙署密室,油灯昏暗。

“老汤。”

李琪声音压得很低。

“我这一走,京城的水更浑,诏狱里关的那些人,你是老手,一定盯死,别让人莫名妙病死,也别让口供翻得太容易,这些人,是撬开大案的关键!”

汤鼎小眼睛闪着光说。

“你放心,诏狱就是老子的地盘,想在我眼皮底下耍花招?做梦!汪广洋那老东西,一天吃几口饭,我都让人记着,另外青竹妹子,一根头发丝儿都不会少!”

李琪点头说道。

“还有京里那些勋贵,特别是跳得欢的吉安侯那伙人,他们就盼着我在大同栽跟头,你手下消息灵通,盯紧了,看看谁家最近客人多,谁在私下串联搞小动作,有不对劲,不用请示,快马直接报我!”

“明白!”

汤鼎咧嘴一笑,带着狠劲儿。

“这帮孙子,敢在朝堂上给少保下绊子,还想背后捅刀?老子让他们好看,兄弟你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