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修道都天 > 第九章 南阳赴任
换源:


       杨缚回到办公房,给目前还滞留在南阳的王思止回信,信上详细说明,圈圆者勿上书清剿,其余者挑选贪墨多或既贪且昏者,着十之三四上书清剿,办完此事后再巡查朝廷各地。

写完信后又把王思止的信件一起放进去,王思止的这封南阳贪墨名单,在各部堂之间转了一圈又回到他自己手中。

次日,御书房议事,大乾朝的朝廷领略都是从乾清宫下达的。

毕竟朝会参与的人太多,还有外来别国交流朝拜的,朝廷的议事基本不在那种场合,上次也是例外,朝会有些像舞台,人们各自表演着自己的那部分,不能有礼仪荒诞之相。

真正能谈实事,把利益放到明面上商讨的,就只能在乾清宫这种私底下。

乾清宫一般就是六部部堂宰相参加,如果有用兵的会再有几名武将,治理灾情会有几个户部官员等。

乾清宫里各大员已经都到了,默默站在那里,圣上还没到,所以御书房有些安静,没一会圣上便匆匆而来,后面跟有侍候的太监宫女。

圣上一身青麻,很是朴素,在坐稳后,大臣们才恭敬拜见。圣上赵翃,名字是先帝起的,当初赵翃就是嫡长子,所以起的单名翃,有些生僻,就是为了以后登典,天下能少些人改字。

皇帝赵翃先给大臣赐坐,看到各大臣小心翼翼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朝会上魏主事所奏之事,各位爱卿有何见解。”

说完这句话后就静等大臣发言,这件事事关户部,一般来讲事关那部,就是那部部堂先说。所以尽管皇帝说的是各位爱卿,但是在下边的各部堂都静等沈元吉发言。

沈元吉起身拱手回道:“禀官家,平抑粮价,需要朝廷熟苗期间屯粮,户部掌管朝廷税收,每年的秋响都需要内库拨款,实在是有心无力,其次如果有倒买倒卖者又有何律法来惩治?大乾朝律法没写明不能屯粮,其三各个乡县都有义仓,情况是否是魏主事奏言之实还有待推敲。”

在圣上没表态之前,没有哪个大员会急忙的表明立场。

沈元吉的一番话,除了哭穷就是说推行的阻力,没说一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早早站队,如果和皇帝立场不一样,那不是自找麻烦?

所以沈元吉看似说了很多,又好似没说什么实质。

赵翃点了点头,没有言语,因为这件事是杨缚的主张,杨缚没回话之前,皇帝也不想轻易表明自己的立场。

如果皇帝强行推行某一经略,大臣们不配合,根本实施不彻底,事实上大乾朝包括前朝,当皇帝,当一个明君,很苦逼。

生活上很优越,但是治理朝廷压力非常大,有些言官,因为皇帝的一点爱好就在经筵上引经据典拐弯规劝皇帝,所以皇帝是天下之主,但是并不是天下所有事都能说了算。

武夫当国,也就是各朝太祖,治理还是很简单(因为是杀出来的),但是后来的高祖,及三代四代,就需要太多的协调制衡,只靠杀头根本坐不稳皇位,只会被士族妖魔化。

这时杨缚站起来向前一小步,低头说道:“禀官家,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由朝廷出面屯粮,其一能平抑粮价,其二由朝廷组建皇商,如果粮价在青苗期间无需平抑,可用皇商运粮到边疆,之前的“运粮换引”改为“纲盐制”。

其三运用盐引之技,改为粮引,熟苗期间,村老引领,由朝廷代为存储粮食,朝廷下发粮引,青苗期支出,粮食进十出九,得利用于供给朝廷。”

话音未落又继续道:“粮米司先在南阳设立,有任何不靖,朝廷可随时制止,所以微臣以为,可酌情设立,看是否确有成效。”

说完一拱手,回到座位。

这时刑部尚书王敬铭起身拱手回道:“禀官家,微臣附意杨相所言,刑部秋审处决者,连年递多,仓实而知礼,百姓温饱不解决,铤而走险者众多,若能解决众多百姓温饱,秋审能递减,对于江山社稷更是有益无害也。”

待王敬铭说完,皇帝赵翃看着下面的大臣,开口说道:“各位爱卿,可还有奏禀之言。”

这时有些大臣才后知后觉的明白,平粮经略是杨缚在背后指使。不过因为现在没有触及利益,所以都不想现在就跳出来站到杨缚对立面,听到大臣回答没有异议后轻快的说道:“粮米司暂按杨相所言,由杨相与沈尚书共同督办,主持人选可有推荐?”

听到问主持人选,杨缚隐蔽的扫了沈元吉一眼,沈元吉起身说道:“粮米司曹长微臣举荐户部主事魏代坤,此人在户部兢兢业业,对于粮米之事较为精通,可主持南阳粮米司曹长一职。”

看到没人反对,皇帝赵翃痛快的拍板。

商讨完粮改之事,乾清宫便散了,事实上最近除了这件事,朝廷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较为平静。

大臣们从乾清宫出来还需要到自己的办公房上值,所以走的有些匆匆。

期间沈元吉和杨缚走在众人的后面,杨缚转头对沈元吉说道:“沈尚书,既然此事官家交由你我督办,我等自然不敢有负圣恩,除魏主事之外,副曹长之位本官想推荐国子监算门录事陆熙川,不知沈尚书可有异议?”

沈元吉听后老脸有些茫然,很显然没听过说这个人。不过很快回道:“杨相所荐,当属无误。”

杨缚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这次朝廷任命下达的非常快,各部都不敢有所怠慢。很快吏部就分别给魏代坤和陆熙川下发任命,魏代坤加封青银光禄大夫,虚衔用于提高品级,着两人尽快上任。

两人在吏部领官服的时候碰到一起,算是见了一面,然后相约一起坐官船上任。

每日都有来往的南阳云京的官船商船,在大乾朝,水运才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

陆熙川是宣仁三年进士,不过一直在国子监任职,没有被下放任官,人有些清瘦,穿着简朴。

事实上国子监俸禄并不少,但是看他打扮,不知道的以为是一个名落孙山的穷酸书生。

自身也带一些穷酸的书生意气,面色苍白,就像营养不良一般,而且有些严肃。

魏代坤恰恰相反家里世代经商,所以生活优越,脸上常带笑容,就是那种饭饱后的满足感,给人一种亲切好打交道的感觉。

魏代坤一袭长袍,腰间挂有玉坠,价值不菲。

两人在云京东南码头登船,一番见礼后,略有熟络。

两人在船舱安顿好之后一起来到甲板,期间魏代坤带有一个小厮一个跟班登船的,陆熙川则孤身一人。

两人站在甲板上,魏代坤说道:“这次设立粮米司,朝廷和杨相极为看重,也关乎我等前程,需谨慎行事。”

陆熙川看了魏代坤一眼,淡淡的回了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魏代坤尴尬的笑了笑说道:“陆副曹不会对本官有成见吧?你我为同部同僚,当秉持一心,方能不负圣恩。”

陆熙川一边看着岸边风景,一边回道:“不敢,只是朝廷设立粮米司还不是因为商人逐利?无奸不商,听说魏大人家里也是世代经商的大家族,不知道魏大人家里有没有做过低买高卖骗取百姓之事。”

魏代坤听到陆熙川的回答,算是知道他为什么略微有些的敌意了,原来是书生意气。

想到这魏代坤就感觉这个鸟人在自己手下不太好用,可能用起来不太顺手。

他妈的,两人第二次见面,而且魏代坤还是他的上司,他就这么不明白为官之道?不知道县官不如现管,而且做人切记不要交浅言深,交情没到这一步就大肆厥辞,一般人能给他好果子吃?不让他上任就坐冷板凳?

魏代坤打听过同僚,听说陆熙川是杨相所荐,杨缚知道陆熙川是什么样的人不?魏代坤直觉杨缚应该知道。魏代坤对杨缚有些怕,这种人看似人畜无害,手段十分阴险,对于玩手段玩不过的人,魏代坤还是有些敬畏的。

那么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个愣头青和自己一起搭建粮米司呢?

其一可能这个愣头青真的有这本事,其二可能是制衡之道,因为魏代坤就是个圆滑的人,如果手下也做事圆滑,可能两个人还真不一定能谈到一块去,净扯皮去了,或者直接蒙蔽上层,同流合污?最起码魏代坤知道,他自己不愿和他这种性格的人做同僚。

相比他自己这种,他更喜欢和耿直一点的打交道,最起码这种人城府不深,不在背后阴人。

魏代坤面不改色的道:“一样米百样人,有的商人无奸不商,有视诚信如粪土,也有商人爱财却不重财,对于自家的招牌看的比命还重要。本官家中经商恰恰就是后者。陆副曹以后熟悉了就知道了。”

看到陆熙川面色有些平静后又继续说道:“不知这次搭建粮米司,陆副曹心中可有计策,不妨说出一二,我们共同商讨一下。”

陆熙川点了点头,当仁不让的说了起来,常理来讲这时候应该先听听上司什么意思,然后再表明自己立场,也就只有陆熙川让就没让的就说了起来。

陆熙川说道:“其一尽快上书朝廷,早日拨款。”

还没说完魏代坤插话道:“临上任,沈大人已经上书请奏,朝廷已经拨款纹银两万两。”(一两一贯,一贯一千文,一个人吃一顿饭只需要三四文)

陆熙川看了魏代坤一眼后继续说道:“两万两不够,不过可以前期先作出政绩后再请奏追加。”

然后又继续说道:“其二,组建屯兵,对于倒买倒卖者,阻挠朝廷方略者,按走贩私盐罪论处。其三迅速招收吏员精通算术者,组建粮仓,秋收临近,尽快充实粮仓。”

魏代坤听后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陆副曹说的后两点,就交给你来办了,本官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说完便面露笑容笑了起来,陆熙川有没有能力,就看他这次能不能把事办好了。

陆熙川听到魏代坤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情不自禁的问道“魏曹长还有何等要事?”朝廷要尽快搭建粮米司,陆熙川所言难道不是最重要的?

魏代坤听到陆熙川发问,面带得色的伸出两个指头说道:“两件事,赴宴、攀交情。”

陆熙川听完魏代坤的话,目瞪口呆,看他的眼神就像看一个为祸一方的贪官,什么两件事,不就是吃喝玩乐?尤其魏代坤面带得色,妥妥的一个纨绔子弟,哪像朝廷新建粮米司曹长。

魏代坤看到陆熙川瞪着眼珠子的样子,不给他解释清楚,真怕他偷偷给朝廷打小报告,这种人用起来属实有些让人头疼。

连忙解释道:“现在南阳听说因外察人心惶惶,我等也算京官,如若你是南阳官员,现有京官赴任,是不是得请宴一探虚实?”

然后又继续说道:“赴宴就是给南阳官场同僚一颗定心丸,来之前我已打探清楚,南阳外察之事已过。要知道这些官吏都与当地士族千丝万缕,朝廷施威已过,顺水推舟,借机和南阳官员攀上交情,我们粮米司也好办事不是?”

说完看了陆熙川一眼又连忙说道:“我不是说你清高啊,你是洁身自好。”

说完面带陶醉的喃喃道:“真想现在就试试南阳名妓和云京的哪个略胜一筹。”

陆熙川听完魏代坤的话,冷淡的看了他一眼说了声“告辞”就甩手回住房去了。

看到陆熙川走了,魏代坤收起笑容,看着岸边的风景,脸上带有忧愁。

两人要搭班子有所默契,肯定需要很长时间,而粮米司朝廷给人的感觉恰恰又十分的紧急,所以魏代坤只能放下身段,多次试探陆熙川。

万一书呆子真不懂官场道理,越级往朝廷打小报告,魏代坤岂不直接坐蜡。

有些人恃才傲物,有才能但不懂得收敛,陆熙川就是这种,

像魏代坤,自认才能不下陆熙川,如果没有文采,他写的诗不可能入了杨缚的法眼。

但是即使有才,魏代坤依然做事圆滑,而不是像陆熙川那样锋芒毕露。

魏代坤摇了摇头,也往房间走去。

回到房间,小厮已经把床铺好,当代有很多书生出门带小厮,除了侍候衣食住行,还兼暖床的。

尽管魏代坤的小厮长的眉清目秀,但是魏代坤没有龙阳之好,对龙阳之好也有些恶心,所以看到铺好床,直接登掉靴子,往床上一躺,直接打发小厮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