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新雁记作坊的窗就透进了浅光。春燕踩着新缝纫机的踏板,一脸的认真。
银针穿过青纹布时,她顺眼瞟了一下鞋头,忽然顿了顿——手里的半成品鞋头,本该规整绣在纯色布上的小雏菊,此刻竟被布面的浅蓝纹路衬得偏了半分,像沾了露水的花,歪在“山水间”,和抽屉里那张“纯色靛蓝 小雏菊”的设计稿对不上了。
她慌忙停了机器,把鞋举到晨光下看。青纹布是昨晚煮透晾好的,深青底上的浅蓝纹顺着布经纬走,绣雏菊时她明明按样针脚扎,可布纹的自然肌理偏让花瓣落了位,既不算错,又和原定的“规整”差了点意思。
“咋会这样……”
春燕的指尖蹭过布纹,有点发慌。她掏出设计稿比对,纸上的小雏菊画得方方正正,再看手里的鞋,花瓣边缘沾着青纹的浅光,倒比画稿上的多了点活气,可这“不一样”,万一王经理不认咋办?
“春燕姐,样品做好了?”李娟拎着早餐进来,刚靠近就眼睛一亮,“这花绣得比画稿还俏!”
陈默也正好从楼上下来,手里还攥着昨天没画完的鞋样。
”没有。我出了些岔子!“春燕赶忙解释给两位伙伴。
陈默默默听完接过春燕递过来的半成品,指尖顺着青纹摸了摸,仔细地对照端详了一番,忽然笑了:“这不是错了,是巧了。”他指着雏菊旁的布纹:“你看这浅蓝纹衬着花瓣,像刚从露水里摘出来的,比原计划的纯色布灵动多了。”
春燕还是皱着眉:“可王经理要的是‘规整小雏菊’,我这绣得偏了……”
“偏才好。”
陈默把鞋举给李娟看,“机器做的鞋才千篇一律,手工的活气,就藏在这点子自然差异里。王经理要是识货,肯定比喜欢原定的样式。”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离送样只剩三天,就算照着原样再找其他布行订纯色布肯定赶不上,咱也只能按这‘带青纹差异’的样式做。”
“真懂手工的人,不会嫌这差异的。”
李娟也凑过来帮腔:“就是!上次电子厂的张姐还说,太板正的鞋看着像劳保鞋,不如这种带点‘不一样’的显灵气。”
春燕捏着布角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她把设计稿叠好塞进抽屉,重新拿起针线:“那我裁布时多注意,让每双的雏菊都顺着布纹走,不瞎调整。”
接下来三天,作坊的灯几乎没灭过。
春燕裁青纹布时,会把布纹顺向对齐,让每块布的浅蓝纹都朝着鞋头,绣雏菊时,布纹深的地方就把线放轻些,布纹浅的地方就扎得实点,确保花瓣既不被布纹盖过,又能沾着那点自然的“歪”。后半夜指尖被针扎出小血珠,她就撕块布条裹上,连陈默拿来的蜂蜡都顾不上用——怕耽误时间,更怕一停手,连这点“自然差异”都保不住。
陈默每天下班就往店里跑,拿起刚绣好的样品比对:“这双的雏菊刚好落在青纹‘水波纹’上,比上双还俏。”他偶尔会替春燕踩会儿缝纫机,让她歇口气,看着案板上渐渐堆起的鞋,忍不住说:“等送样时,我跟王经理说这是‘艾草煮布养出的自然肌理’,你不用慌。”
李娟则负责把完工的样品垫上碎花布(那是春燕从老家带来的旧布,包鞋总比新布软乎),摆进旧帆布包时,还会小声念叨:“王经理要是不喜欢,我就跟他说‘全深圳就这一家有青纹鞋’!”
第三天傍晚,二十双样品终于齐了。每双的小雏菊都因青纹产生细微差异,有的沾着“山尖”的浅光,有的落着“水纹”的淡影,却各有各的灵动感。陈默拿起一双端详半天,笑着点头:“比我想的还好,这差异就是咱的底气。”
可春燕摸着鞋头,还是小声说:“万一他就喜欢规整的呢?”
陈默想了想,把帆布包往肩上一挎:“咱仨一起去。我跟他说这是手工独有的活气,你不用说话,看着就行。”
次日清晨,天刚放晴,三人就往外贸公司走。春燕被李娟挽着胳膊,手里攥着包带,走两步就忍不住想掏双样品看——布纹会不会太乱?雏菊会不会偏太多?
“别慌。”
陈默放缓脚步,帮春燕整理了一下她手里的包,“你看这青纹,比纯色布软乎,还带着艾草香,夏天穿肯定不闷脚。王经理是做外贸的,见多了机器货,肯定能懂这手工的好。”
李娟也帮腔:“就是!要是他不懂,咱还不卖给呢!”逗得春燕总算笑了笑。
到了外贸公司,接待室的风扇正转着。王经理刚处理完一份订单,抬头看见他们,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样品带来了?”
春燕下意识往陈默身后躲了躲。陈默把帆布包放在桌上,掏出一双样品递过去:“王经理,这是按原定花样做的布鞋,只是我们出了点意外,所以做出来的成品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来约定的样式。但是您放心,鞋的成色,质量不会差!甚至比原定的更好。我们让原来的产品多了点手工差异,您瞧瞧。”
王经理接过鞋,没先看花样,反而先摸了摸布面——指尖反复蹭过青纹,忽然抬头问:“这布纹是自然的?不是印上去的吧?”
春燕赶紧点头:“是用艾草煮了半宿,晾透后才有的,每块布的纹路都不一样,所以雏菊绣出来也有点……有点差异。”她越说越没底,声音都轻了。
“这才是好东西!”王经理突然打断她,举着鞋对着光笑了,“你看这青纹衬着雏菊,比纯色布有层次多了。我前阵子跟外商聊,他们就爱这种‘有手工温度’的差异——机器做的千篇一律,哪有这味道?!”
春燕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后背的汗都凉了。陈默趁机补充:“要是您满意,下次我们还能做青纹 牡丹的,保留这种自然差异,更显档次。”
王经理当即从抽屉里拿出张接收条,笔走龙蛇签上名:“二十双我全要了,下月初来结款。以后有这种‘带差异的手工样’,优先给我送!”
走出外贸公司时,太阳刚爬高,照在帆布包上,透出青纹的浅光。李娟兴奋地抢过接收条,数着上面的数字:“成了!”春燕也露出了微笑。
陈默拍了拍春燕的肩:“我说吧,识货的人总会懂。”
春燕感受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开心的羞红了脸。
之前怕差异不被认、怕赶不上时间的忐忑,此刻都化成了踏实——原来按样做的“小不一样”,竟成了最亮眼的底气。
这青纹布带来的意外之喜,或许是新雁记的好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