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正蘸着浅蓝漆料,往张记旧店面的门板上刷。
漆刷顺着木纹走,将过去张记留下的暗红印子一点点盖严实;
木缝里卡着的旧漆屑被漆料浸软,簌簌落在脚边的报纸上。
李娟蹲在旁边,手里攥着块砂纸,把柜台边缘磨得光滑:“这旧木柜擦干净,再刷层清漆,摆香云纱手帕正合适。”
在门外打扫的小吴突然“呀”了一声:“陈掌柜来了!”
春燕直起身,手背蹭了蹭额角的汗,果然看见陈默骑着自行车快速赶来。他走到店门口,抽出张电报:
“乔先生追加两百条香云纱手帕,要绣‘岭南山水’纹样,一个月内交货,说是供欧洲圣诞季展销。”
春燕展开电报,指尖在“两百条”“一个月”上反复摩挲,刚舒展开的眉头又拧了起来。
分店装修要盯,仓库里新到的五台蝴蝶牌缝纫机还没完全用顺手,如今突然多了急单···
她下意识往仓库方向望——那些缝纫机是前些天刚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本是用来提高布鞋鞋面裁剪效率的,针脚齐、速度快,是个提升效率的好东西。
可是这款手帕不同,它的工艺太精。
面对手帕上精细的“岭南山水”,怕是派不上用场。
···
“两百条要是全靠手工绣,就算咱们全员连轴转,也赶不上。”春燕叹了口气。
李娟凑过来瞅了眼电报,挑了挑眉:“之前绣‘雾中山’手帕,一条要耗大半天,这山水纹样更复杂,光勾山的轮廓就得两小时。”
单条山水手帕,勾线 2小时、叠绣 3小时、补银线 1小时,算下来一条手帕要 6小时,两百条就是 1200小时,就算十个人24小时不吃不喝猛干也要花个五天五夜。
乔先生只给一个月,还要留时间打包、送货,工期很赶。
更何况这一款本来之前做的还不多,姑娘们还没熟练上手。
仓库。
春燕试着用新缝纫机绣了块山水纹样的碎布。银针在布面穿梭,针脚虽齐整,可山的轮廓硬邦邦的,像用尺子画出来的,水波纹也没了自然的弧度,和旁边手工绣的样品放在一起,像少了点灵气。
陈默蹲在旁边,指尖抚过机绣的布面:“缝纫机适合做规整的直线、曲线,这种需要‘藏针脚’‘留虚位’的纹样,它做不了。你看这手工绣的水波纹,每道线都留了三分松度,风一吹像真的在晃,机器的压脚太硬,绣不出这种活劲。”
两人正对着碎布犯愁时,去布行取料的曲朵朵突然跑回来,喘着气说:“王叔说,附近国营丝绸厂有半自动绣花机!能调针脚松紧,还能绣复杂纹样,就是……就是他们从不跟个体户合作。”
“这个我也有听说,丝绸厂那边有更先进的机器制布。”陈默叉手思考,“借着丝绸厂的机器确实能提高不少效率。”
“那可以!”
“不过他们凭什么帮我们?”
“好问题!”陈默说道。“不过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我们跟他去分利润就好了。只要钱到位,我想没有多少人会拒绝。”
“可以,那我们去找一下刘厂长谈合作吧!”
春燕眼睛一亮,随即又沉了沉。
拜访可不是个轻松活。
她想起上次拜访梁师傅时,也是一开始被拒绝,贸然上门怕是会碰壁。
她转头看向陈默,指尖无意识捻着手里的碎布:“要不咱们明天再去?今天太晚了,厂长说不定已经下班,而且咱们得准备得周全些——把手工绣的样品、煮好的香云纱面料都带上,再算好合作的分成方案,不能空着手去。”
陈默点点头,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旧笔记本,钢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
“待准备物品:手工山水手帕样品 3块、香云纱面料 2匹(粗棉、电力纺各 1匹)、利润分成方案、纹样设计图(标清针脚参数)”。
写完他把笔记本递过来:“你再想想,有没有遗漏的?比如香云纱的工艺特点,得跟厂长说清楚,让他知道这面料是独一份的,合作有优势。”
春燕接过笔记本看了一下,没太大问题。
“明天我先去仓库把面料和样品整理好,你去王叔那再确认下丝绸厂的地址和厂长姓什么,咱们争取一次就把事谈成。”
“好。”
第二天一早,春燕和陈默拎着帆布包往丝绸厂走。
包底的香云纱面料沉甸甸的,手工绣的样品用细布裹着,生怕蹭脏。国营丝绸厂的红砖墙很高,门口挂着“深圳国营丝绸一厂”的木牌。
“嘿!干什么的!”
门卫室的门卫衣衫不整,但嗓门倒是挺大,一下子喝住了春燕和陈默。
陈默赶紧表示来意,门卫听说是“个体户谈合作”,轻蔑的打量了一下两人,皱着眉说:“厂长在开会,你们等会儿吧。”
“另外得告诉你们,刘厂长可不兴和你们个体户谈合作!”
这一等就是两个钟头。
直到日头爬到头顶,才看见个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从办公楼里出来,手里攥着个搪瓷杯。门卫赶紧迎上去:“刘厂长,这两位是来谈合作的。”
刘厂长打量着他们,目光落在春燕手里的帆布包上:“个体户?我们国营厂有规定,不跟个体户搞合作,机器闲置也不能违规调用。”
春燕没急着争辩,从包里掏出手工绣的“岭南山水”样品,轻轻递了上来:“刘厂长,您看这手工绣的山,针脚藏在香云纱的布纹里,水波纹留了三分虚位,风一吹像真的在动。可两百条要半月交货,单靠手绣实在赶不上。您厂的半自动绣花机要是能帮忙,我们愿意提供独家香云纱面料——这布是用惠州陈艾煮、珠江河泥过乌的,深圳独一份,以后您厂要是做高端丝绸品,我们也能长期供布,价格比布行低一成。”
陈默跟着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合作方案,指尖点着利润分成那栏:“我们出面料、纹样设计和手工补绣,您厂出机器与技术工人,利润按四六分,您厂六成。而且我们可以签一年的长期协议,以后新雁记的外贸手帕订单,都优先用您厂的机器加工,既盘活了闲置设备,又能给厂里添笔稳定收入。”
刘厂长侧眼瞧了瞧,指尖抚过香云纱面料上的纹理。布面泛着淡淡的红油光,凑近闻还有股陈皮的甜香。
确实比普通丝绸细腻。
他翻了翻方案里的利润测算,又想起厂里最近的困境——订单锐减,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那几台半自动绣花机闲置了大半年,落满了灰。
沉默片刻。
“你们跟我到办公室。”
这一去又是俩小时。
春燕和陈默说的口干舌燥,刘厂长终于松口:
“先试绣十条样品,要是能达到你们手工的灵动劲,就签合同。”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