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不躺平老朱求我打造日不落 > 第7章 科举改革,遭遇弹劾(求收藏鲜花)
换源:


       前厅里的谈话还在继续,朱植看着朱元璋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

他很清楚,自己以后想当闲散王爷,手里必须有钱。

可现在世家大族垄断了商业和土地,想赚钱难如登天,早晚得跟他们对着干。

眼下朱元璋正为科举被世家垄断的事烦恼,这不正是他为皇室出力,同时给自己铺路的好机会吗?

朱植深吸一口气,往前凑了凑,开口说道:“父皇,儿臣倒有个想法,或许能改善科举取士被世家垄断的情况。”

朱元璋正愁得没头绪,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哦?你有什么想法?快说说!”

李贤妃也看向朱植,眼神里满是好奇。

朱植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父皇,现在科举舞弊的关键,不就是阅卷官知道考生的名字和籍贯吗?

他们大多是勋贵出身,自然会偏袒世家子弟,寒门子弟就算考得再好,也难有出头之日。”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儿臣觉得,可以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用纸糊上,再加盖朝廷的印章。”朱植说道,“这样一来,阅卷官就不知道试卷是谁的,只能凭卷面内容打分,从源头就能减少徇私舞弊的情况。”

这个“糊名”之法,一说出来,朱元璋瞬间恍然大悟。

他拍了一下大腿,兴奋地说道:“好!好一个糊名之法!这么简单的办法,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个法子既简单又有效,完全能解决当前科举的核心问题。

朱元璋越想越激动,根本没等朱植补充后续流程,就站起身说道:“植儿,你这个主意太好了!

朕现在就回去,明日一早召集重臣商议,尽快把这个法子推行下去!”

说完,他又叮嘱李瑾:“李瑾,明日卯时,通知徐达、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到奉天殿议事!”

“是!老奴遵旨!”李瑾连忙应下。

朱元璋又赞赏地看了朱植一眼,这才急匆匆地离开了武英殿。

看着朱元璋离去的背影,李贤妃的脸色却渐渐沉了下来。

等朱元璋走远后,李贤妃拉着朱植,小声说道:“植儿,你怎么能贸然提出这个法子呢?”

朱植愣了一下:“母妃,这法子能解决科举舞弊的问题,有什么不对吗?”

“你太年轻,不懂这里面的厉害!”李贤妃叹了口气,“淮西勋贵和江南世家的势力遍布朝野,连你父皇都要忍让他们三分。

你提出糊名之法,断了他们偏袒子弟的路子,这不是明着得罪他们吗?”

她顿了顿,眼神里满是为难:“更何况,咱们家是李氏出身,你这么做,让娘夹在家族和你之间,很难做啊。”

朱植这才明白,母妃是担心他得罪世家,还让她陷入两难境地。

他握住李贤妃的手,安慰道:“母妃,您别担心。

皇族和皇室本就是休戚与共的,要是世家一直垄断朝堂,将来大明根基不稳,咱们这些皇族子弟,也不会有好下场。”

他又补充道:“而且,这糊名之法只是个小举措,顶多让寒门子弟多些机会,对世家没有实质威胁。

他们就算心里不满,也挑不出什么错来,毕竟这法子是为了天下读书人,为了朝廷的公信力。”

李贤妃听了,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她知道朱植说得有道理,可还是忍不住叮嘱:“你以后做什么事,一定要多想想后果,别再这么冲动了。”

“母妃放心,孩儿知道了。”

安抚好李贤妃后,朱植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他坐在书桌前,想着刚才没来得及跟朱元璋说的后续流程。

糊名之法虽然好,但只糊名还不够,还得有完整的操作细节。

朱植凭着前世从影视、小说里积累的明清科举知识,拿出一张宣纸,开始写下糊名的完整流程。

“考生试卷收上来后,先由专人核对信息,然后糊名加盖印章,再给试卷编号……”

“阅卷时,由不同的官员分批次阅卷,最后综合打分……”

“为了防止阅卷官认出考生的笔迹,还得让专人把试卷重新誊抄一遍,再交给阅卷官……”

朱植一边写,一边完善细节。

虽然他没有实际经验,但他相信,以朝廷的人力物力,肯定能把这些流程落地。

写完后,他把纸张折好,放进了带锁的木盒里,打算等明日朱元璋商议完,再把这些细节呈上去。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果然准时在奉天殿召集了重臣。

徐达、李善长、刘伯温等人都来了,他们站在殿内,等待朱元璋开口。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开门见山:“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件关于科举的大事要跟你们商议。

如今科举取士被世家垄断,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长此以往,朝廷难有可用之才,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说话。

他们大多跟世家有关联,自然不想得罪人。

朱元璋见状,也不绕圈子,直接说道:“朕这里有个法子,是十五子朱植提出来的,叫做糊名之法……”

他把朱植提出的糊名之法,详细说了一遍。

说完后,朱元璋问道:“你们觉得这个法子怎么样?”

刘伯温率先开口:“陛下,臣觉得此乃良策!糊名之后,阅卷官无法徇私,能让科举更加公平,也能为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

徐达也点头:“臣也觉得这个法子好,既能保朝廷公信力,也能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李善长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知道这个法子占住了“大义”,根本无法反对。

他只能附和道:“陛下,十五殿下聪慧过人,这个法子确实可行。

陛下教子有方,实乃大明之福啊!”

其他重臣也纷纷表示赞同,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朱元璋见众人都认可,满意地说道:“好!既然你们都觉得可行,那科举就正式启用糊名法!

李瑾,传朕旨意,把这个法子写成邸报,送到各州县去!”

“是!老奴遵旨!”

朱元璋又看向李善长等人:“具体的流程,比如糊名用纸的准备、誊抄人员的选拔,就交给你们负责,务必尽快完善,不能出任何差错!”

李善长等人虽然无奈,但也只能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随着朱元璋的拍板,糊名之法正式确定推行。

……

自从科举糊名法确定推行后,朱植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每天往返于国子监和武英殿,两点一线,规律得很。

这段时间,宫里不少交好的妃嫔听说武英殿的桌椅舒服,都来找朱植,想让内官监也帮忙做几套。

朱植没拒绝,都帮着联系了王忠。

闲暇的时候,他最喜欢坐在武英殿旁的凉亭里赏景。

看着宫里的花开花落,偶尔再想想未来的计划,日子倒也惬意。

可他没想到,一场针对他的风波,正在朝堂上悄然酝酿。

这天早朝,大臣们刚议完地方赈灾的事,朱元璋正准备宣布退朝。

突然,都察院御史崔秉忠从队列里站了出来,躬身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皱了皱眉:“崔御史,何事?”

崔秉忠抬起头,语气严肃:“陛下,臣要弹劾十五皇子朱植!

朱植身为皇子,不思进取,沉迷奇技淫巧,还摒弃祖宗传统,实属不该!”

这话一出,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崔秉忠身上,满脸诧异。

没等朱元璋开口,另一位御史王显也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崔御史所言极是!”

两位御史接连弹劾,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十五殿下怎么会被弹劾?”

“说不定是有别的原因吧……”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崔秉忠和王显背后都有世家支持。

之前朱植提出糊名法,断了世家子弟的便利,现在他们是借着桌椅的小事,来警告朱植,报复他呢。

崔秉忠见朱元璋没说话,又继续说道:“陛下,殿下在国子监不专心钻研儒学,反而沉迷农书、医书这些杂学,实在有失皇子身份!”

朱元璋心里冷笑,这点小事也值得拿到朝堂上弹劾,真是小题大做。

可他也知道,世家势力庞大,不能完全无视他们的态度。

这时,李善长站了出来,躬身道:“陛下,御史弹劾皇子,事关重大。

不如传殿下到奉天殿对质,听听他怎么说,再做决断也不迟。”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李善长说得有道理。

既给了世家面子,也能看看朱植的反应。

“好,就按李丞相说的办。”朱元璋对着殿外喊道,“李瑾!”

李瑾立刻跑了进来:“老奴在!”

“你立刻去国子监,传朕的旨意,让朱植马上到奉天殿来!”

“是!老奴这就去!”李瑾不敢耽搁,转身快步离去。

此时的朱植,正在国子监跟着教谕学习《论语》。

突然,一个小宦官匆匆跑了进来,对着朱植说道:“十五殿下,陛下有旨,让您立刻去奉天殿!”

朱植愣了一下,心里纳闷。

这个时候叫他去奉天殿,难道出什么事了?

他不敢多想,连忙跟教谕告了假,跟着小宦官朝着奉天殿跑去。

刚进奉天殿,朱植就感觉到气氛不对。

大臣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朱元璋脸色也不太好。

他赶紧躬身行礼:“儿臣朱植,参见父皇!不知父皇急召儿臣前来,有何吩咐?”

朱元璋没说话,指了指旁边的崔秉忠:“崔御史弹劾你,你自己听听吧。”

崔秉忠向前一步,盯着朱植,质问道:“十五殿下!你在武英殿用桌椅替代传统榻具,是不是事实?

你可知,榻具是我大明祖制,你弃榻用椅,就是弃祖制于不顾,你可知罪?”

朱植心里一沉,原来是为了桌椅的事。

他定了定神,冷静地反驳:“崔御史,你此言差矣!

我大明的祖制,是开国后定下的规矩,而非延续元朝的习惯。

我大明向来提倡除旧布新,难道用更舒适的桌椅,也算是违背祖制吗?”

他顿了顿,又反问:“如今朝堂上有那么多关乎百姓生计、国家安危的大事要议,崔御史却纠结于桌椅这种小事,是不是有失大体?

您身为御史,不如把精力放在为朝廷献策、为百姓谋福利上,岂不是更好?”

崔秉忠被问得一愣,随即脸色涨红:“我身为御史,职责就是监察朝野言行!

你不专心读书,反而沉迷桌椅这种奇技淫巧,难道还不许人说吗?”

看着崔秉忠蛮不讲理的样子,朱植心里的火气也上来了。

他本来不想跟这些人计较,可对方都找上门来了,他也没必要再退让。

“崔御史,你说我沉迷奇技淫巧,可有证据?”朱植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在国子监用功读书,陛下和各位大臣都可以作证!

倒是你,不分青红皂白就弹劾皇子,到底是为了朝廷,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崔秉忠被怼得说不出话,只能梗着脖子:“我……我是为了大明祖制!”

朱植冷笑一声,不再跟他争辩。

他转身对着殿外喊道:“夏荷!”

很快,正在殿外等候的夏荷跑了进来,躬身道:“殿下,奴婢在!”

“你立刻回武英殿,去我寝宫的带锁木盒里,把最上面的几张纸取来!”朱植说着,从腰间解下木盒钥匙,扔给夏荷,“快去快回!”

“是!奴婢这就去!”夏荷接住钥匙,转身就跑。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朱元璋和大臣们都愣住了。

朱植要拿什么纸?难道还有什么证据不成?

奉天殿内瞬间陷入寂静,所有人都盯着殿门,等着夏荷取纸归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