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的谈话结束后,马皇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朱植。
她觉得朱植聪明又有见识,是个难得的人才。
没过几天,马皇后就找到朱元璋,提议道:“陛下,植儿年纪虽小,却有远超同龄人的智慧。
不如把他安排在太子身边,让他跟着太子学习,将来也好辅佐太子执政。”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不行。
朱植年幼,而且他明显无意卷入储位之争,朕不能勉强他。
再说,让他留在太子身边,难免会被人利用,卷入朝堂纷争,还是让他安心读书吧。”
马皇后见朱元璋态度坚决,也不再坚持。
此后一个多月,朱植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每天往返于国子监和武英殿,两点一线,规律得很。
不过这段时间,他多了个重要任务。
朱元璋和马皇后听说武英殿的桌椅舒服,也想给自己的宫殿定制一套。
朱元璋的奉天殿、文华殿,马皇后的坤宁宫,都需要新桌椅。
这可是皇帝和皇后要用的东西,规格比普通桌椅高多了。
流程也格外严格。
马皇后特意让人来给朱元璋量了身高,确保桌椅尺寸合适。
工部的雕刻大匠也亲自赶来,参与龙椅的雕刻,每一个花纹都要精雕细琢,不能有丝毫差错。
朱植全程盯着,生怕出问题。
好在工匠们手艺精湛,加上他在一旁指导,只用了七天时间,所有桌椅就都完工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看到新桌椅,都满意得不行,连连夸赞朱植会办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洪武十年的下半年。
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旨意,让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他决定追封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父亲朱世珍为仁祖淳皇帝。
还打算把祖陵从原来的地方,迁到凤阳皇陵,让祖父、父亲和祖母、母亲合葬在一起。
这消息一传开,所有人都明白,朱元璋是想通过彰显孝道,巩固自己的统治。
毕竟他出身平民,追封先祖为皇帝,能大大提升皇家的威望。
迁陵仪式定在一个月后举行。
到了那天,朱植跟着所有皇亲贵胄,一起前往凤阳。
祭祀仪式格外隆重。
朱元璋穿着衮龙袍,站在先祖灵前,眼神里满是真切的追思。
他对着灵位,声音哽咽:“祖父,父亲,孩儿没用了半生心血,终于开创了大明,让天下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
今日把你们迁到凤阳皇陵,就是想让你们看看,孩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在场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朱植站在人群中,看着朱元璋的背影,心里也颇有感触。
不管朱元璋平时多严厉,在先祖面前,也只是个想证明自己的晚辈。
祭祀仪式结束后,迁葬的后续工作还在继续。
朱元璋下旨,全国哀悼三个月,各国使臣也纷纷赶来南京吊唁。
丧仪格外繁琐。
工匠们要修缮皇陵,宫人要布置灵堂,礼部的官员要安排祭祀流程。
朱植作为孙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需要多次去灵堂守灵。
这一忙,就是三个月。
直到三个月后,迁葬仪式才彻底完成。
经历了这件事,朱植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他看着那些因为一点小病就去世的宫人,看着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不禁担心起自己的安危。
在这个时代,一场感冒,一次伤口感染,都可能让人丢了性命。
不行,他必须想办法自保。
正好,迁葬后按规矩要守孝一年,不用去国子监上课,有足够的时间。
朱植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仁医》剧情,还有网上查到的提取青霉素的方法。
青霉素能治疗很多细菌感染,要是能做出来,说不定能救自己一命。
说干就干。
朱植让人找来米粉、芋头汁,当作营养液。
又找了几个馒头,放在潮湿的地方,让它们发霉,取上面的绿毛当霉菌。
最后还准备了细纱,用来过滤。
这些材料都很容易获取,可真正做起来,却比他想象中难多了。
他没有专业知识,不知道怎么控制温度,也不知道怎么提纯。
只能一遍遍地尝试。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朱植做了上百份样本,可每次都失败了。
要么霉菌培养不出来,要么过滤后的液体没有效果。
看着那些失败的样本,朱植忍不住叹了口气。
看来,提取青霉素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末,新年快到了。
这天,李瑾突然亲自来到武英殿。
“十五殿下,陛下让老奴来请您,月底的奉天殿宴会,您一定要参加。”
朱植愣了一下,连忙说道:“李公公,我还在守孝期间,按规矩不能参与娱乐活动,这宴会我就不去了吧。”
李瑾笑着解释:“殿下误会了,这奉天殿宴会不是娱乐,是宫里的惯例。
每年这个时候,陛下都会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和他们的家属,是为了肯定大臣们一年的辛劳,拉近君臣关系。
不算娱乐活动,您参加也不违反守孝的规矩。”
朱植想了想,觉得李瑾说得有道理。
而且这是陛下的旨意,他要是不去,反而不好。
“那好吧,我到时候一定去。”
李瑾见他答应,满意地点了点头:“那老奴就先回去复命了,殿下记得那天早点洗漱换衣,别迟到了。”
……
十二月末的南京,寒风刺骨,奉天殿内却暖意融融。
朱植跟着李瑾,穿过层层宫廊,终于来到奉天殿外。
殿内早已人声鼎沸,官员们穿着整齐的朝服,三三两两地交谈着,他们的家眷则穿着华丽的服饰,站在一旁。
李瑾引着朱植,来到皇子区域。
刚站稳,就有人主动打招呼:“十五弟,你来了。”
朱植抬头一看,是十一哥朱椿。
朱椿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显然是因为之前科举献策的事,对朱植格外亲近。
“十一哥。”朱植笑着回应。
两人刚聊了两句,就有两道身影走了过来。
是四哥朱棣和十三哥朱桂。
朱棣穿着玄色锦袍,眼神锐利,看起来沉稳又威严。
朱桂则穿着红色锦袍,脸上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十五弟,听说你让内官监做的桌椅很舒服?”朱棣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好奇,“我那燕王府,正好缺一套新桌椅,你能不能让内官监也帮我做一套?”
朱桂也跟着说道:“是啊十五弟,我也想要一套,之前跟你说过好几次,你都没答应,这次可不能再推脱了!”
朱植早就料到他们会提这事,心里早有准备。
他笑着说道:“四哥,十三哥,不是我不帮忙。
内官监是公家机构,做桌椅需要成本,总不能白做。
要是你们想要,得按规矩付费,我可做不了主。”
朱桂一听,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不就是一套桌椅吗?还要钱?咱们可是亲兄弟!”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啊。”朱植挑了挑眉,话锋一转,“再说了,十三哥,你前段时间不是从蒙古那边弄来一匹好马吗?
听说那马日行千里,价值不菲,你都舍得花钱买马,难道还舍不得花钱买桌椅?”
这话一下子把朱桂噎住了。
他确实花了大价钱买那匹蒙古马,要是现在说舍不得花钱买桌椅,反而显得小气。
朱桂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出反驳的话。
朱棣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十五弟说得对,亲兄弟明算账。
说吧,一套桌椅多少钱?只要做得好,钱不是问题。”
见朱棣松口,朱植心里乐了,这生意算是有戏了。
他清了清嗓子,主动介绍道:“桌椅按木料和工艺分三个档次。
普通档用的是普通硬木,没什么雕刻,一套两到八贯钱。
中档用的是楠木,带简单的花纹雕刻,五贯钱起步。
高级档用的是紫檀木,还会用兽皮包边,工艺也更精细,十贯钱起步。
父皇和母后用的那些,是私人订制,工艺最复杂,不对外接单。”
朱棣听完,点了点头:“我要一套高级档的,钱不是问题,只要做得跟父皇用的一样舒服就行。”
朱椿也连忙说道:“十五弟,我也想要一套中档的,你帮我记上。”
朱桂犹豫了一下,也说道:“那我也要一套中档的,可别跟我弄差了!”
见三人都表达了定制意愿,朱植心里大喜,脸上却不动声色。
“好,既然你们都想要,我就跟内官监掌事太监王忠说一声。
明日我让他带着样板去你们府上,你们跟他对接细节,选好木料和样式,付了钱就能开工。”
“行,就这么定了。”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几人正聊着,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高喊:“陛下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喧闹的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整理好衣袍,恭敬地站在两侧,等待朱元璋和马皇后到来。
很快,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走进了殿内。
朱元璋穿着衮龙袍,马皇后穿着凤袍,两人并肩而行,气场强大。
朱元璋走到殿中,先是拿起酒杯,对着空中举了举,语气庄重:“今日设宴,先敬先祖,感谢先祖庇佑,让大明国泰民安!”
说完,他将杯中酒洒在地上,算是完成了祭奠仪式。
随后,朱元璋放下酒杯,看着满殿官员,朗声道:“过去一年,各位卿家为大明操劳,辛苦了!
今日设宴,一是为了庆祝丰收,二是为了犒劳各位,大家不必拘谨,尽兴就好!”
官员们纷纷躬身行礼:“谢陛下!”
宴会正式开始。
宫女们端着美食美酒,穿梭在人群中。
官员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场面十分热闹,一派君臣同乐的景象。
可朱植看着这一切,心里却很冷静。
他很清楚,这热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百姓的疾苦。
洪武十年,大明人口仅有五百万户,赋税约两千万贯,还有很多流民流离失所,百姓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这种表面的“君臣同乐”,不过是皇家为了稳定人心的手段罢了。
宴会进行到一半,朱植借口去如厕,悄悄离开了奉天殿。
他没有回宴会,而是直奔内官监。
内官监掌事太监王忠,听说朱植来了,赶紧迎了出来:“殿下,您怎么来了?不在奉天殿参加宴会吗?”
“宴会没意思,跟你说正事。”朱植拉着王忠,走到一旁,压低声音说道,“我刚才在宴会跟四哥、十一哥、十三哥说了,他们都想定制桌椅,这可是笔好生意。
我想跟你合作,咱们一起做这生意。”
王忠愣了一下,连忙说道:“殿下,内官监是公家机构,怎么能做私人生意呢?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朱植笑着说道,“咱们这么合作,我出创意,负责拉生意,你监管工匠,确保桌椅质量。
赚了钱,我占八成,你占一成,剩下的一成给工匠们当奖金。
你想想,内官监的兄弟们,平时没什么额外收入,要是能多赚点钱,将来出宫养老也有保障。
而且,这生意是我牵头的,出了问题我一力承担,跟你没关系。”
王忠听着,心里渐渐动了。
他在宫里没什么背景,要是能多赚点钱,将来确实能多份保障。
而且工匠们要是能拿到奖金,肯定也会感激他。
犹豫了片刻,王忠终于点了点头:“好!殿下,我跟您合作!
您放心,工匠们的手艺绝对没问题,保证让几位王爷满意!”
朱植见他答应,心里大喜:“好!那咱们就说定了!
明日你带着桌椅样板,去四哥、十一哥、十三哥的府上对接,千万别出岔子!”
“殿下放心,老奴一定办好!”王忠拍着胸脯保证。
搞定了王忠,朱植心里松了口气。
这桌椅生意算是正式起步了,以后赚钱的路子,又宽了不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