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翻译官开始进部 > 024 凭你这俄语水平,直接去外交部当翻译多棒!
换源:


       “怕啥!”王援朝拍了拍李建国的肩膀,安慰道:“俺连英文字母都还认不全呢,不也一样要考嘛!”

回到宿舍后,方知行整理行李时,特意把俄语翻译证放进了抽屉最底层。

这张深蓝色的小卡片,代表着他过去的成绩,而现在,他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新的挑战上。

晚上熄灯后,宿舍里还是聊得热火朝天。

李建国在讲老家保定的驴肉火烧多好吃,王援朝在说山东的大葱能长多高,赵红旗则神秘兮兮地讲,大同煤矿的地下藏着日本鬼子当年留下的军火库……

方知行躺在黑暗里,听着新室友们天南海北地聊天。窗外,一弯新月挂在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

宿舍里渐渐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

方知行轻轻摸了摸放在枕边的学生证,在心里悄悄盘算着明天的分班考试。

虽然他的英语水平比不上俄语,但凭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前世的知识基础,应该不会考得太差。

分班考试结果公布那天,方知行很早就到了教学楼前的布告栏旁。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开,布告栏前已经围了不少新生,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分班情况。

“快看!我被分到A班了!”一个女生兴奋地跳了起来。

方知行挤到人群中,目光顺着名单往下找。

在A班的名单上,他的名字清清楚楚地排在第三位:“方知行,英语56级A班”。

“可以啊知行!”李建国从后面拍了拍方知行的肩膀,说:“A班可全都是成绩拔尖的学生!”

方知行笑了笑,心里没太多意外。

凭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前世的基础,这样的考试对他来说不算难。

不过,李建国和王援朝被分到了B班,赵红旗则进了C班。

“走,咱们去吃早饭!”

赵红旗倒是看得开,心态很乐观,“反正咱们都在同一个系,上课的时候还是能见面的。”

开学第一周的英语精读课上,方知行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

A班的授课老师是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教授,上课全程都用英语,语速快得让不少同学急得直挠头。

但对於方知行来说,这种沉浸式的英语教学反而让他觉得很适应,学起来得心应手。

课堂上,教授忽然点名:“方同学(Mr.Fang),你能否将这段文字翻译成俄语?”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

要知道,俄语是大二才会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教授此刻提出这样的要求,明显是在故意刁难学生们。

然而,方知行却镇定自若地站起身,不仅流畅地把那段英文转换成了俄语,发音还格外标准。

就连教授都忍不住微微挑眉,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

教授来了兴致,接着问道:“太出色了(Excellent)!我听说你持有俄语翻译资格证书?”

方知行点了点头,用英语回复:“是的,教授(Yes,professor)。我在去年通过考试,成功拿到了这本证书。”

下课铃声一响,方知行立马被同学们团团围住。

有同学好奇地问:“知行,你的俄语都这么厉害的,为啥还来学英语呀?”

另一个同学也跟着说道:“就是啊,凭你这俄语水平,直接去外交部当翻译多棒!”

方知行一边整理书本,一边解释:“国家建设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况且,多掌握一门语言,总归是有好处的。”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方知行如同海绵汲取水分一般,不断吸纳新的知识。

除了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他还悄悄去旁听法语和德语的选修课。

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里的外文书籍,成了他探寻知识的宝库。

每天图书馆快要闭馆时,管理员都得催他好几次,他才肯离开。

五月初的一个下午,方知行正在图书馆的角落专心研究一本法语语法书,忽然有人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

对方开口问道:“你是方知行同学吗?”

方知行抬头一看,原来是外语系的周主任,他身边还站着一位穿着西装、看上去十分正式的中年男人。

“这位是来自外交部翻译司的王处长,”周教授向大家介绍道,“他们现在有一项紧急工作,需要俄语方面的翻译人员,我听说你……”

“你就是小方同志吧?”

王处长快步走上前,热情地和方知行握了握手,“我听说你的俄语能力特别出色?我们现在急需人手翻译一批苏联的技术资料,不仅时间紧张,任务量也很大,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你。”

方知行的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我愿意试试,”他语气小心地回应,“不过翻译的时候,我需要专业词典来帮忙。”

就这样,方知行开启了自己第一次正式的官方翻译工作。

要翻译的资料围绕冶金机械领域展开,碰巧和他之前接触过的翻译内容有一定关联。

在之后的三天里,他一直待在外交部的机要室里专心工作,饿了就随手拿个馒头垫垫肚子,困得实在撑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短暂地眯一会儿。

到了第四天上午,王处长看完方知行提交的翻译稿件后,惊讶地扶了扶眼镜:“小方,你的翻译水平……比我们司里不少资深翻译还要厉害啊!”

随后,他转向周教授,说道:“老周,这么优秀的人才,你们还留着让他在学校上课?直接让他来我们司里工作多合适!”

周教授只是微笑着没有说话,目光却落在方知行身上,似乎在等他给出答复。

“感谢领导的看重,”

方知行态度恭敬地说,“但我还是想先完成学业。国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才更重要。”

王处长满脸遗憾地摇了摇头,但离开的时候,还是塞给方知行一张名片:“你毕业之后,一定要跟我联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