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翻译官开始进部 > 007 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题目太难了吗?
换源:


       会议室门口贴着“1953年秋季俄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的红色横幅。

里面摆放着二十多张课桌,已经坐了一半的人。

监考的是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教授,看到方知行时明显愣了一下。

“这位小同志是……?”

“是考生方知行,这是他的准考证。”林薇赶紧递上文件。

教授检查无误后,指了指靠窗的一个座位:“坐那儿吧。家长请在外面等候。”

林薇不放心地看了儿子一眼,方知行冲她点了点头:“妈,我没事。”

随着考生陆续入场,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更大了。

方知行能感觉到无数好奇甚至怀疑的目光投向自己。

八点整,教授敲了敲桌子:“考试现在开始。笔试分为三部分:俄译汉、汉译俄和作文,时间为两小时。严禁作弊,违者取消考试资格。”

试卷发下来后,方知行快速浏览了一遍,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俄译汉是一篇关于苏联工业建设的短文,生词不多;

汉译俄则是几句日常对话;

作文题目是“我为什么学习俄语”。

他蘸了蘸墨水,开始专心答题。

俄译汉部分答得很顺利,那些复杂的句式在他眼中就像母语一样清晰。

汉译俄时他稍微斟酌了一下用词,力求准确无误。

作文更是写得很顺手,既结合了当下“向苏联学习”的时代背景,又融入了自己对语言学习的理解。

会议室里只有钢笔书写的沙沙声。

方知行答完所有题目后,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才过了一个小时。

他悄悄环顾四周,发现其他考生大多还在皱着眉头思考,有的甚至急得满头大汗。

检查了两遍后,方知行举手示意要交卷。

教授走过来,惊讶地看着写得满满的试卷:“做完了?”

“是的,老师。”

教授拿起试卷扫了几眼,表情从怀疑渐渐变成了惊讶:“字写得很工整嘛。”他小声嘀咕着,把试卷收了起来。

方知行收拾好东西走出会议室,立刻被等在外面的林薇拉住:“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题目太难了吗?”

“不难,我都答完了。”方知行笑了笑,“妈,我饿了。”

林薇这才松了口气,从布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专门给你带的贴饼子,还热乎着呢。”

母子俩在校园里找了个石凳坐下。方知行狼吞虎咽地吃着饼子,林薇则不停地询问考试的细节。

“作文写的是什么呀?”

“俄语那些弯弯曲曲的字你都认识吗?”

“有没有不会做的题目?”

方知行一一作答,心里暖暖的。前世的他考试时从来没有人关心,现在却有人如此在意他的每一处表现。

吃完饭,他们回到外语系楼下等待成绩公布。

其他考生也陆续交卷出来,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题目。

方知行注意到有几个人的目光不时瞟向他,还指指点点。

“听说了吗?那个小孩提前一小时就交卷了……”

“肯定是胡乱写的,这么难的题目……”

“我连第三段都没看懂……”

方知行假装没有听见,专注地看着手中的词典。

这时,那位监考教授从楼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单。

那位监考教授从楼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单说:

“笔试成绩已经评阅完毕,以下考生通过,可以参加下午的口试:王建国、李卫东……”他念了八九个名字,停顿了一下,“……方知行。”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讶的议论声。方知行握了握母亲的手,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请通过的考生下午两点准时回到这里参加口试。需要提醒的是,口试将由外语系主任亲自担任主考官,难度较大。”

教授特意看了方知行一眼,“祝大家好运。”

林薇激动得眼眶都红了:“知行,你听见了吗?你通过了!”

方知行点了点头,心里却明白真正的挑战还在下午。

笔试可以依靠死记硬背,口试才是检验真实水平的时刻。

他们在校园食堂简单吃了午饭——两个馒头和一碗白菜汤,花了五分钱。林薇本来想给儿子买个肉菜,却被方知行坚决拒绝了。

下午一点五十,他们回到考场。

这次只有九个人等待,除了方知行,其他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

没人再对他指指点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些许敬佩的目光。

两点整,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走进会议室,身后跟着上午的监考教授。

我是外语系主任吴文瀚。老者声音洪亮,下面叫到名字的进来考试。第一位,王建国。

等待的过程格外漫长。方知行是最后一个。

当他的名字被叫到时,林薇紧张地捏了捏他的手:别怕,妈在外面等你。

会议室里,吴教授坐在长桌后,面前摊开着方知行的笔试试卷。

旁边还坐着两位老师,看起来像是俄语专业的教授。

方知行同学,请坐。吴教授推了推眼镜,首先恭喜你笔试成绩优异,特别是这篇作文,用词准确,文笔流畅。

谢谢老师。方知行规规矩矩地坐下,手心微微出汗。

现在开始口试。第一部分,请用俄语自我介绍。

方知行深吸一口气,用清晰标准的俄语说道:МенязовутФанЦинъюнь.Мнедвенадцатьлет.Яучусьвпервомклассесреднейшколы...(我叫方知行,今年十二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他流畅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学习俄语的经历和对翻译工作的理解,期间吴教授不时点头,另外两位老师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第二部分,现场翻译。吴教授拿出一份文件,我将用中文读一段话,请你立刻翻译成俄语。

这是一段关于中苏友好的政治论述,包含不少专业术语。

方知行集中全部注意力,几乎在吴教授话音刚落的同时,就流利地翻译了出来,连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样的复杂词组都准确无误。

最后一部分是自由问答。三位考官轮番用俄语提问,从日常生活到国际形势,问题越来越难。

方知行虽然额头冒汗,但始终对答如流,甚至在某次回答中纠正了考官的一个语法错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