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冷面王与复仇妃的盛世棋局 > 第十二章 紫宸殿对峙
换源:


       正月初一,紫宸殿。

岁首大朝,本该是万象更新、君臣同庆的盛典。然而此刻,这座象征着大齐最高权力的殿堂,却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之中。空气中弥漫的沉水香,压不住那股从龙椅深处散发出的、如同腐朽棺木般的病气与衰败。数百名文武百官按品肃立,蟒袍玉带在烛火下泛着冰冷的光泽,却无人敢发出丝毫声响,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仿佛怕惊醒了什么沉睡的凶兽。

龙椅之上,熙和帝李晟裹在厚重的明黄龙袍里,如同一尊行将就木的泥塑。他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浑浊的眼珠勉强转动着,扫过阶下黑压压的人群,带着一种迟暮帝王的茫然与疲惫。每一次微弱的喘息,都伴随着胸腔深处沉闷的、如同破风箱般的嘶鸣,牵动着殿内所有人的神经。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司礼太监尖细的声音,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臣,有本奏!”

一道沉稳冷冽、如同冰泉乍破的声音,骤然响起!瞬间撕裂了殿内凝滞的空气!

李承民自文官队列最前方踏出一步。玄色亲王常服在烛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衬得他身姿挺拔如出鞘利剑。他手中捧着一卷明黄奏折,步履沉稳,一步步踏上丹陛前的玉阶,直至距离龙椅五步之遥,方才停下,躬身行礼。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踏在殿内百官紧绷的心弦之上!

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被瞬间抽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带着惊疑、揣测、畏惧……太子李承乾站在另一侧,脸色微不可察地沉了沉,笼在袖中的手指悄然收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八弟有何要事?”熙和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倦怠,勉强抬了抬眼皮。

李承民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缓缓展开手中的奏折。那动作沉稳有力,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当奏折完全展开,他并未直接呈上,而是微微侧身,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精准地刺向站在文官中段、一个身形微胖、面色红润、身着二品孔雀补子官袍的中年男子——工部尚书赵文正!

赵文正被他目光一扫,心头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瞬间缠上脊背!他下意识地想要避开那目光,却发现自己如同被钉在原地,动弹不得!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父皇容禀。”李承民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冰珠砸落玉盘,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儿臣奉旨彻查工部账目及神机坊乌金砂一案,惊觉一事,事关国本,不敢不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面色各异的群臣,最后定格在赵文正那张瞬间褪去血色的脸上,声音陡然转厉,如同惊雷炸响:

“工部尚书赵文正!勾结太子詹事曹安!私开矿脉!盗采乌金砂!私铸兵器!图谋不轨!此等逆贼,蚀我大齐国本,其罪当诛!”

轰——!

如同平地惊雷!整个金銮殿瞬间炸开了锅!

“私铸兵器?!”

“赵尚书?!”

“曹詹事也……”

“图谋不轨?!这是要……”

惊疑、哗然、难以置信的低语如同潮水般瞬间涌起!无数道目光如同利箭般射向赵文正!赵文正只觉得眼前一黑,双腿一软,几乎要瘫倒在地!他猛地抬头,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想要辩解:“陛…陛下!冤枉!臣…臣绝不敢……”

“证据确凿!”李承民根本不给他辩驳的机会,声音如同冰冷的铁锤,狠狠砸下!他猛地一挥手!

殿外,早已等候多时的两名玄甲侍卫,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步入大殿!他们手中,赫然抬着一只巨大的、散发着浓烈硫磺和金属气息的木箱!箱盖并未钉死,随着侍卫的动作,里面赫然露出半截闪烁着幽冷乌金光泽的、尚未开刃的刀坯!以及几块颜色深黑、带着明显人工开采痕迹的矿石!

刺鼻的矿尘和金属气息瞬间弥漫开来!不少靠近的官员下意识地掩住口鼻,脸上露出惊骇之色!

紧接着,另一名侍卫捧着一个紫檀木盒上前,打开盒盖,里面赫然是几封密信!信纸边缘染着暗红的血迹(影卫“取”信时留下的痕迹),墨迹清晰,落款正是赵文正和曹安!内容直指私开矿脉、盗采乌金砂、秘密转运至京郊某处!更有一封,是曹安写给赵文正的密函,虽未明言“图谋不轨”,但字里行间暗示“大事可期,需利器傍身”,矛头直指太子!

“父皇请看!”李承民的声音如同淬了冰的刀锋,“此乃私铸兵器实物!此乃赵文正与曹安往来密信!此乃私采乌金砂矿料!人证物证俱在!赵文正!曹安!尔等还有何话说?!”

“噗通!”

赵文正再也支撑不住,双腿一软,重重跪倒在地!额头狠狠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浑身筛糠般颤抖,涕泪横流:“陛下!陛下饶命!臣…臣冤枉!是…是曹安!是曹安胁迫臣!臣……臣一时糊涂啊陛下!”

“父皇!”太子李承乾猛地踏前一步,脸色铁青,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八弟此言差矣!赵尚书乃朝廷重臣,曹安亦是东宫属官,岂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这些所谓‘证据’,焉知不是他人伪造构陷?儿臣恳请父皇,将此案交三司会审!详查细究!切莫听信一面之词!”

他试图将水搅浑,将矛头引向“构陷”。

“一面之词?”李承民缓缓转身,目光如同冰冷的刀锋,直刺太子,“太子殿下是说,本王构陷忠良?还是说,这满殿朝臣,这私铸的刀坯,这白纸黑字的密信,都是本王伪造的?!”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万钧的威压!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寒意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殿!连龙椅上的熙和帝都忍不住微微坐直了身体,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悸!

“赵文正!”李承民不再理会太子,目光如电,射向瘫软在地的赵文正,“你工部掌天下营造!神机坊乌金砂私炼,矿脉私开,你身为尚书,岂能不知?!说!”

“臣…臣……”赵文正抖如筛糠,汗如雨下,哪里还敢狡辩?他深知李承民的手段,更知这些证据一旦深挖,自己绝无幸理!他猛地抬头,绝望地看向太子,眼中满是哀求!

太子心中一凛,暗叫不好!这蠢货!

“父皇!”太子再次开口,试图打断,“赵尚书或有失察之责,但……”

“失察?”李承民冷笑一声,如同冰面裂开,“私开矿脉!私铸兵器!此乃谋逆大罪!岂是一句‘失察’可以搪塞?!太子殿下如此回护,莫非……”他目光锐利如刀,直刺太子眼底,“此案背后,另有隐情?!”

“你!”太子被噎得脸色铁青,一时语塞!李承民这话,几乎是在明指他才是幕后主使!

“够了!”龙椅之上,熙和帝猛地一拍扶手!声音带着病态的嘶哑和震怒!他剧烈地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涌起不正常的潮红,一旁的内侍慌忙上前抚背顺气。

咳嗽声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王朝末路的悲凉。

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压抑到极点的时刻——

“噗通!”

一声沉闷的倒地声,如同投入滚油锅的水滴,骤然打破了前殿的肃杀!

众人惊愕回头!

只见皇后凤座旁,原本侍立在侧的八王妃崔锦书,竟毫无征兆地、如同被抽去了所有力气般,软软地瘫倒在地!她脸色苍白如纸,呼吸急促,双目紧闭,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身体微微抽搐着,仿佛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王妃!”

“八王妃!”

“快!传太医!”

后殿瞬间一片混乱!宫女太监惊呼着围拢上去!皇后也惊得站起身,脸上满是“关切”和“焦急”!

“怎么回事?!”熙和帝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动,暂时压下了怒火,浑浊的目光投向混乱的后殿方向。

“父皇!”李承民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焦急”和“凝重”,“王妃体弱,近日操劳过度,加之……雀台受惊,心绪不宁……恐是旧疾复发!”他目光扫过地上瘫软的赵文正和脸色铁青的太子,声音陡然转冷,“今日朝堂之上,血光冲撞,污言秽语,更是雪上加霜!若王妃有何闪失……儿臣……”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但那冰冷的语气和未尽之意,却如同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心中!

污言秽语?血光冲撞?这分明是在指责太子和赵文正!

太子李承乾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死死盯着后殿方向,看着被宫女搀扶起来、依旧昏迷不醒的崔锦书,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又是她!又是这个贱人!每次关键时刻,她都要出来搅局!

太医提着药箱,跌跌撞撞地冲进后殿,跪在崔锦书身边诊脉。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太医的诊断。

太医的手指搭在崔锦书纤细的手腕上,眉头紧锁,脸色凝重。片刻后,他收回手,对着皇后和熙和帝的方向深深叩首:“启禀陛下、皇后娘娘!王妃娘娘脉象虚浮紊乱,气血两亏,心脉受惊,乃是……乃是邪风入体,惊悸过度所致!需……需静心调养,万不可再受刺激!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邪风入体?惊悸过度?性命之忧?

太医的话,如同最后的判决,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熙和帝浑浊的目光扫过地上那堆散发着血腥和金属气息的“证据”,又扫过后殿那昏迷不醒、面色惨白的崔锦书,最后落在太子那张因为愤怒和憋屈而扭曲的脸上。一股巨大的疲惫和无力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咳咳……咳咳……”他喘息着,声音断断续续,带着一种行将就木的虚弱和不容置疑的决断,“太子……禁足东宫……闭门思过……无朕旨意……不得出宫……!”

“父皇!”太子失声惊呼,脸色瞬间惨白!

“赵文正……曹安……”熙和帝的目光如同冰冷的刀子,扫过瘫软在地的赵文正,“革职……下狱……交……三司……严审……”

“至于……八王妃……”他浑浊的目光投向李承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某种深沉的暗示,“体弱多病……需……静养……冲喜……之事……咳咳……刻不容缓……着钦天监……择吉日……完婚……以安……社稷……”

冲喜!

这两个字如同最后的定音锤,狠狠砸下!

太子李承乾如同被抽去了所有力气,踉跄着后退一步,脸色灰败如土!禁足!闭门思过!这是变相的软禁!更是对他太子权威的致命打击!而冲喜……更是将崔锦书彻底推上了八王妃的位置!他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

李承民躬身领旨,声音沉稳:“儿臣遵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一丝冰冷的锐芒一闪而逝。

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落在后殿方向。崔锦书依旧昏迷着,被宫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脸色苍白,柔弱不堪。

他的目光,在她微微敞开的袖口处停留了一瞬。那里,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带着淡淡药草清香的粉末痕迹,正悄然隐没在精致的衣料纹理之中。

前殿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后殿柔弱昏迷,以身为棋。

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最终以太子禁足、赵曹下狱、冲喜圣旨的尘埃落定而告终。

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