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赛的考场在南京一中的教学楼三楼,走廊窗台上摆着排多肉植物,叶片上的水珠在晨光里闪得像碎钻。凌甜甜攥着准考证站在考场门口,耳尖的梧桐叶耳钉蹭着头发,凉丝丝的——是张慕星早上帮她戴的,指尖碰到耳垂时说“别紧张,就当在学校做随堂测”。
“302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监考老师的声音把她拽回现实,她低头往教室走时,看见课桌右上角的阳光里飘着细小的尘埃,像张慕星地理图册里夹着的梧桐花粉。座位抽屉里塞着半块橘子糖,糖纸折成小小的树叶形状,显然是前一个考生留下的,她捏起来对着光看,糖块里的气泡像颗被困住的星星。
开考铃响时,窗外突然掠过片灰蓝色的衣角。凌甜甜笔尖一顿,透过玻璃看见张慕星站在楼下的梧桐树下,举着本地理图册挡着阳光,校服领口露出半截浅灰色的毛衣——是她织的那件,袖口的梧桐叶花纹在风里轻轻晃。两人的目光隔着三层楼撞上,对方突然举起手比了个“101”的手势,指腹沾着点银粉,像昨晚给书签刻字时蹭的。
物理试卷上的最后一道大题是电磁感应,线圈绕着铁芯旋转的示意图像极了她们在操场踩出的圆圈。凌甜甜握着笔的手突然稳了,想起张慕星在错题本上画的辅助线:“把磁场方向想象成梧桐叶的脉络,从叶柄到叶尖,永远是顺着阳光的方向。”她在草稿纸上画了片小小的梧桐叶,叶柄处标着电流方向,突然觉得那些绕来绕去的磁感线,都变成了能数清的新叶。
交卷时,她把那半块橘子糖塞进笔袋,和张慕星送的放大镜放在一起。走廊里撞见林晓晓举着相机跑来,鹅黄色羽绒服上沾着片梧桐叶:“我跟慕星在地质博物馆门口等你!她刚去买了三杯橘子汽水,说要给你‘物理满分庆功宴’——虽然成绩还没出来,但在我们心里你就是第一!”
地质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正午的阳光,像块巨大的透明矿石。张慕星站在台阶上,手里举着三杯汽水,塑料杯壁凝着的水珠滴在浅灰色毛衣上,洇出小小的圆斑。“考得怎么样?”她把其中一杯往凌甜甜手里塞,指尖在对方手背上轻轻划了下,“难不难?要不要我帮你复盘?”
“等看完发光矿石再说。”凌甜甜咬着吸管笑,汽水的气泡在舌尖炸开,像无数个细小的烟花,“林晓晓说有块水晶长得像梧桐叶,在哪呢?”
“在三楼矿物展厅,”林晓晓拽着两人往电梯跑,相机挂在脖子上晃悠,“我姐说那是镇馆之宝,要在暗室里看才好看,会发出橘色的光,像你俩的橘子糖!”
暗室的门被推开时,一股凉丝丝的气息漫过来。展柜里的矿石在紫外线灯下泛着奇异的光:绿色的萤石像凝固的湖水,紫色的水晶簇像炸开的烟花,而最中间的展柜里,那块梧桐叶形状的水晶正泛着温暖的橘色,叶脉状的纹路在光里清晰得像幅地图。
“真的像!”凌甜甜凑到玻璃前,看见水晶叶尖的缺口和她们数过的第101片新叶一模一样,“连卷边的弧度都一样。”
张慕星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东西——是片压平的新叶,被透明胶带封在硬纸板上,此刻在紫外线灯下,叶肉部分竟泛出淡淡的荧光。“我查过资料,”她的声音在暗室里显得格外轻,“有些梧桐新叶含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下会发光,就像……”她顿了顿,耳尖在橘色的光里红得发亮,“就像藏了星星的叶子。”
林晓晓举着相机在旁边偷拍,闪光灯突然亮了一下,把三人的影子投在展柜玻璃上,像幅叠在一起的剪影画。“抱歉抱歉!”她慌忙关掉闪光灯,“太好看了忍不住——你们看玻璃上的影子,像三棵长在一起的小梧桐!”
凌甜甜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划着水晶的轮廓,突然想起物理试卷上的最后一道题。原来有些轨迹真的像张慕星说的那样,顺着阳光的方向就不会迷路——从冬天的约定到春天的南京,从操场的落叶到玄武湖的新叶,从物理公式到发光的矿石,每一步都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最终在这片橘色的光里交汇。
“讲解员说这块水晶形成用了三百万年,”张慕星的声音混着暗室的冷气漫过来,“比那棵老梧桐还老。”
“但它没见过我们数新叶,”凌甜甜转头时,橘色的光落在张慕星的侧脸,把她耳尖的碎钻耳钉照得像颗小水晶,“所以我们比它幸运。”
林晓晓突然指着展柜底下的说明牌:“快看!上面说发现这块水晶的人,也叫‘慕星’!”
两人凑过去看,果然在捐赠人名单里看见“慕星”两个字,字迹苍劲有力,显然是位老人。“太巧了!”张慕星的指尖在名字上轻轻点了点,“我奶奶说我这名字是曾祖父取的,他以前是地质队员,说不定……”
“说不定是缘分!”林晓晓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这叫‘跨越三百万年的梧桐叶约定’,回头我要写进我的旅行手账里!”
离开暗室时,阳光突然涌进来,三人都下意识地眯起眼。张慕星的浅灰色毛衣在光里泛着柔和的白,袖口的梧桐叶花纹被晒得格外清晰。凌甜甜突然发现她的领口别着片小小的水晶吊坠——是用刚才那块水晶的边角料做的,形状像片迷你梧桐叶,在光里闪着细碎的橘色光。
“我姐托人买的,”张慕星摸着吊坠笑,“说给我们当纪念,你的在林晓晓包里。”
林晓晓立刻从背包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躺着片同款吊坠:“我姐说这叫‘矿石版新叶’,戴着它就像把南京的春天揣在兜里!”
夕阳把玄武湖的水面染成橘红色时,三人坐在湖边的长椅上,脚边摆着吃剩的鸭血粉丝汤碗。林晓晓举着相机拍落日,嘴里念叨着“比课本里的好看一百倍”,而凌甜甜和张慕星的手腕并在一起,同款的水晶吊坠在夕阳里晃成两颗跳动的橘色星星。
“你看那朵云,”凌甜甜指着天边的晚霞,“像不像棉花糖融化后的样子?”
“像你物理笔记里画的磁感线,”张慕星的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划着,“绕来绕去,最后都回到原点。”
凌甜甜突然想起暗室里那块三百万年的水晶。原来有些相遇,真的像矿石形成那样缓慢而坚定,要经过无数次的地壳运动,无数次的时光打磨,才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出最温暖的光。就像此刻的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三道终于交织的轨迹,在玄武湖的岸边,在梧桐叶的沙沙声里,慢慢走向没有终点的春天。
林晓晓突然站起来,举着相机往湖边跑:“落日要沉下去了!我去拍张剪影!”
凌甜甜看着她跑远的背影,往张慕星身边靠了靠,水晶吊坠在两人手腕间轻轻碰着,发出细碎的声响。“等回去,”她的声音混着湖水的潮气,“我们把新叶标本夹在同一本地理图册里吧。”
“好啊,”张慕星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再把矿石吊坠的照片贴在旁边,标注‘南京,第101片新叶发光的地方’。”
夕阳最后沉入湖面时,给天边的云镀上了层金边。凌甜甜摸了摸笔袋里的半块橘子糖,突然觉得这场南京之行最甜的秘密,不是新叶,不是雪糕,也不是发光的矿石,而是身边这个人——她的地理图册里藏着自己的物理公式,她的梧桐叶标本粘着自己的橘子糖渍,她的心跳声,和自己的在夕阳里,敲出了同样的节拍。
远处的风筝线还在嗡嗡作响,最后一只风筝正往回收,像颗舍不得离开天空的星星。凌甜甜握紧张慕星的手,在心里数着:101片新叶,3杯橘子汽水,2枚水晶吊坠,1场不会结束的春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