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走廊尽头的回声 > 第四十三章 树洞来信与秋天的序曲
换源:


       开学第一天的风带着点凉意,我蹲在梧桐树下扒拉树洞,指尖沾了层潮湿的泥土。上周寄往“时光邮局”的明信片果然躺在里面,信封边角被雨水泡得发皱,张慕星画的两只牵手小人晕开了墨,倒像是融在了一起。

“找到没?”她抱着本《植物图鉴》跑过来,校服外套敞着怀,露出里面印着荧光叶的T恤——是林晓晓妈妈帮忙印的,协会新成员人手一件。我把明信片往她手里塞,发现背面多了行陌生的字迹:“九月的第一片落叶,要和喜欢的人一起捡呀。”

“是周晚学姐!”张慕星突然指着字迹末尾的小弯钩,和我们在旧信上见过的如出一辙。她翻开图鉴,最新一页贴着片泛黄的梧桐叶,是十年前的标本,叶脉里还藏着点荧光,“原来她们每年都来树洞送信。”

早自习的铃声刚响,林晓晓就抱着相机冲进教室,镜头上还沾着片银杏叶:“重大新闻!学校要在梧桐树下建文化长廊,把荧光叶的故事做成展览!”她把相机往桌上一放,屏幕里是王老师和施工队交涉的画面,“校长说这是‘最珍贵的校园记忆’。”

张慕星的指尖在明信片上反复摩挲,突然站起来:“我们去阻止施工队!”她拽着我往操场跑,帆布鞋踩过刚落下的银杏叶,脆响像咬碎了秋天的糖。施工队正围着梧桐树搭脚手架,电锯的轰鸣声里,大橘猫带着小猫们蹲在树杈上,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警告。

“不能锯!”张慕星张开胳膊挡在树前,校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护崽的鸟。施工队的大叔举着电锯皱眉:“同学让开,这是学校的规定。”王老师突然从人群后挤过来,手里举着份文件:“规定改了!”文件上的红章闪闪发亮,“文化长廊改建在礼堂旁边,梧桐树要原地保护。”

原来周晚学姐联系了教育局,把荧光叶的故事申报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长连夜改了方案。张慕星突然捂住嘴,眼泪砸在明信片上,晕开了“明年还来”四个字。我伸手替她擦眼泪,发现她的掌心全是汗,紧紧攥着那片十年前的梧桐叶标本。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三班那个被记过的男生突然端着餐盘过来,耳朵红得像熟透的山楂:“对不起啊,之前是我不对。”他把碗里的鸡腿往张慕星盘里推,“我想加入荧光保护协会,行吗?”林晓晓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这可是‘反派转正’名场面!”

下午的协会招新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张慕星坐在桌子后面登记,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的影子像片小森林。我替她分发荧光叶书签时,发现每个书签背面都刻着小小的“星”字,是她昨晚用美工刀刻的,指尖被划了道小口子,现在还贴着创可贴。

“给你的。”她突然塞给我个小盒子,里面是枚胸针,用两片梧桐叶拼成的爱心,中间嵌着颗荧光石,在阳光下泛着暖光。“上周锯木头做的,”她的耳尖泛着粉,“林晓晓说戴这个,就知道是自己人。”

傍晚整理协会活动室时,在旧物柜里发现个铁盒子,里面是十年前文(2)班的活动记录。周晚学姐的字迹娟秀,写着“荧光叶的秘密:喜阴,怕涝,爱听人说话”,旁边画着个简笔画的小人,正对着树叶说话。张慕星突然拿起支荧光笔,在后面补了句:“2025年9月,它听到了两句悄悄话。”

锁门时,撞见王老师抱着摞旧书过来,最上面那本是《飞鸟集》,正是我们当年在图书馆找到的那本。“送给协会当藏书吧。”他翻开扉页,里面夹着张照片,是十年前的文(2)班在梧桐树下合影,周晚举着荧光叶,陈默偷偷往她手里塞着什么,和我们现在的样子重合在一起。

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风卷着落叶打着旋,张慕星的书包晃悠着,胸针的荧光在暮色里闪闪烁烁。路过便利店时,她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冰柜里的橘子味冰棒说“想吃”。付钱时,老板娘笑着看我们:“这胸针真好看,是情侣款吧?”

张慕星没说话,只是把冰棒往我嘴边递,甜丝丝的凉意沾在鼻尖。我咬了口冰棒,突然想起树洞明信片上的话,弯腰捡起片刚落下的梧桐叶,往她手里塞:“九月的第一片落叶,和喜欢的人一起捡了。”

她的指尖刚碰到叶子,突然踮起脚在我脸颊亲了下,像片落叶轻轻落下。“其实我也有东西给你。”她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偶,是用梧桐叶做的小猫,眼睛是两颗荧光纽扣,“缝了三个晚上,针脚有点歪……”

话没说完就被远处的喊声打断,林晓晓举着相机跑过来,镜头里是我们交握的手,背景是漫天飞舞的落叶,和树洞里露出的半截明信片。“快看!”她把相机屏幕转过来,“落叶在发光!”

我们抬头望去,夕阳的余晖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片晃动的光斑,像无数荧光在跳动。我突然明白,所谓的秋天序曲,从来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荧光叶会变色,樱花会结果,那些藏在树洞里的约定,总会在每个季节轮回里,带着风的声音,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张慕星的胸针在暮色里亮得温柔,我攥着那片梧桐叶,突然觉得这个秋天,会有比夏天更多的故事,在荧光闪烁的树影里,慢慢发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