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走廊尽头的回声 > 第五章 历史课上的小动静
换源:


       历史老师踩着预备铃走进教室时,我正往嘴里塞第二块巧克力。锡纸包装在指尖捻出细碎的响声,甜腻的可可味在舌尖化开,刚好压下早自习攒下的困意。林晓晓从斜对面丢来个促狭的眼神,嘴角撇成“贪吃鬼”的形状,手里却悄悄比了个“分我点”的手势,双马尾随着动作轻轻晃。

我刚把半块巧克力往她那边递,讲台上传来粉笔重重敲黑板的声音:“上节课讲到太平天国运动,谁来说说《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

教室里瞬间安静,只有后排男生转笔的“哒哒”声悬在半空。我嘴里的巧克力还没咽干净,含糊着举手:“是……平均分配土地?”

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具体怎么体现平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

巧克力在喉咙里卡了下,我脑子一热,脱口而出:“就像切蛋糕,不管是地主还是农民,每人分一样大的块,不管饭量大小都给这么多!”

全班哄堂大笑,林晓晓笑得直拍桌子,发绳上的樱桃挂件在桌角弹来弹去,撞出清脆的响声。我看见张慕星的肩膀轻轻抖了下,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墨汁在“绝对平均主义”几个字旁边洇出个小小的圆点。她没抬头,只是把摊开的历史课本往自己那边挪了挪,书页边缘刚好挡住我看向她的视线,像竖起一道安静的屏障。

老师皱着眉敲讲台:“张甜甜,注意课堂纪律。这是严肃的历史问题,不是讨论分蛋糕。张慕星,你来说说正确答案。”

张慕星站起来时,椅子腿在水泥地上蹭出“吱呀”一声轻响。她的背挺得很直,校服领口的扣子扣得一丝不苟,声音像浸过温水的棉线,稳而清晰:“核心思想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试图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每个字都咬得精准,尾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书卷气,像是从旧书页里走出来的声音。

坐下时,她的袖口扫过我的桌角,带起一阵淡淡的栀子花香。我趁机往她笔记本上瞥了一眼,看见“空想性”三个字被圈了起来,旁边用红笔写着“忽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字迹清瘦,笔画却很有力,比课本上的黑体字更醒目。林晓晓说得没错,这笔记确实像标准答案。

课讲到“义和团运动”时,窗外的阳光晒得人发困。我偷偷从书包侧袋摸出袋鱼豆腐,包装袋上印着“香辣味”三个红字,是昨天放学特意买的。撕开包装时,塑料纸发出“刺啦”一声脆响,在安静的课堂上格外刺耳。历史老师的目光立刻从教案上抬起来,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来。

“糟了!”我赶紧把鱼豆腐往桌洞里塞,手指却被烫得一缩——早上从小卖部买的,揣在兜里捂了半节课,还带着余温。包装袋的边角刮到掌心,留下道浅浅的红痕。

“嘶……”我没忍住吸了口凉气,张慕星突然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我一下。她的动作很轻,像风吹过书页的力度,却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紧接着,她摊开的历史课本往我这边推了半寸,刚好挡住老师投来的视线,课本边缘的空白处,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讲台第三层抽屉有创可贴”,字小得像爬动的蚂蚁,笔画却很稳,一笔一划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正想借着翻书的动作跟她道谢,她已经把课本抽了回去,指尖重新落在笔记本上,继续写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笔杆上,把“0.5mm”的字样照得透亮,仿佛刚才那个动作只是书页被风掀起的错觉。林晓晓在对面冲我挤眼睛,右手拇指和食指圈成圆,比了个“佩服”的手势,嘴角还沾着点巧克力渣,像只偷吃到糖的松鼠。

下课铃刚响,历史老师还没走出教室,林晓晓已经踩着椅子翻到我旁边,手里挥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可以啊甜甜,上课吃零食还能躲过老班的火眼金睛,快传授秘诀!”她的声音响亮,引得后排几个同学往这边看,张慕星收拾笔记本的动作顿了顿,把笔袋的拉链拉得“刺啦”响。

我捏着那袋鱼豆腐凑到张慕星旁边,包装袋上的香辣味混着她身上的栀子花香,竟意外地不冲突:“谢啦,刚才帮我挡着。这个给你,香辣味的,超够劲。”

她的笔尖在“义和团”三个字上停了停,没接,也没抬头,声音像浸在冷水里:“上课不能吃东西。”语气平平的,像在念校规上的条款。

“哎呀就一块,”我往她手里塞,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掌心,凉丝丝的,像碰了块刚从井里捞出来的玉,“你看你总吃青菜豆腐,该补充点蛋白质。再说这鱼豆腐,蛋白质含量相当于……”我突然卡壳,差点把“相当于两个鸡蛋”的理科术语说出来。

她的手猛地往回抽,鱼豆腐“啪嗒”掉在桌上,滚到她的练习册旁边。练习册封面上印着的“历史必修一”五个字被蹭上点油渍,像朵难看的小墨花。她慌忙从笔袋里抽出张纸巾,动作急得像在扑灭桌角的小火苗,指尖反复擦着那片油渍,连纸页边缘都被揉得起了毛。擦完后,她把纸巾团成球扔进桌洞,却没碰那块鱼豆腐,任由它躺在练习册旁,像个被遗弃的标点符号。

林晓晓凑过来打圆场:“慕星你别介意,甜甜就是这样,理科生思维,总把吃的跟公式挂钩。”她拿起那块鱼豆腐扔进自己嘴里,嚼得津津有味,“不过这鱼豆腐是真好吃,下次我请你俩吃!”

张慕星没说话,只是把练习册往自己那边挪了挪,拉开和鱼豆腐的距离,仿佛那是什么会发烫的东西。她从书包里掏出个帆布笔袋,开始往里面装笔,拉链拉得格外用力,金属齿咬合时发出“咔咔”的响声。

上课铃响时,我发现桌角多了个小小的白色纸袋。打开一看,里面躺着片创可贴,包装上印着小熊图案,和张慕星笔帽上的贴纸有点像。我偷偷往她那边看,她正低头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阳光落在她的睫毛上,投下片浅浅的阴影,像停着只安静的蝴蝶。

地理课讲到“喀斯特地貌”时,老师让举例说明典型分布地区。我脑子一抽,举手说:“溶洞里的石笋长得像冰淇淋甜筒,算不算典型?”全班又是一阵笑,林晓晓笑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老师扶着额头叹气:“张甜甜,你能不能把这份想象力用在记知识点上?张慕星,你来说。”

张慕星站起来,报出一串地名:“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以桂林山水、云南石林为典型代表。”她顿了顿,补充道,“石笋的形成是碳酸钙沉积的结果,需要上万年时间,不是……冰淇淋。”

最后几个字说得很轻,却清晰地传进我耳朵里。我愣了愣,突然看见她嘴角似乎微微翘了下,快得像掠过湖面的蜻蜓,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林晓晓在对面用口型说“她笑了”,眼睛亮得像藏了两颗星星。

下课前,我把创可贴贴在掌心的红痕上,小熊图案对着自己。张慕星收拾东西时,不小心把地理图册碰掉在地上,我弯腰去捡,发现她的图册里夹着张照片——不是风景,也不是人物,是片叶脉清晰的梧桐叶,叶片上用金色颜料写着个小小的“秋”字。

“你的叶子真好看。”我说着,把图册递过去。她接过去时,指尖碰到我的手背,这次没像上次那样立刻缩回去,只是轻轻顿了顿,低声说了句“谢谢”。

走廊里的风带着梧桐叶的味道吹进来,掀动了她的书页。我突然觉得,这个总是安安静静的女生,或许不像看上去那么难接近——就像那些藏在课本里的梧桐叶,只要轻轻翻开,就能看见藏在叶脉里的温柔。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