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捂着心口,大口大口喘气:“你说什么?”
“你不要搞我心态。”
丁宁忽然觉得,最近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心脏了。
以前咋没发现心脏这么脆弱,张国昌只是报了个数字,他心脏就要从嗓子眼窜出来了。
金东失声,指着张国昌:“你你你——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张国昌淡淡的一笑:“瞧您俩没见识的样儿,亩产八百公斤而已,至于很大反应吗?!”
后世亩产一千多公斤的水稻都有好多品种,且不说自己还有两个金手指辅佐,将来研究出亩产三五千斤的水稻,都不是没可能。
金东吹鼻子瞪眼睛:“你说的这叫什么人话吗?”
“还而已——”
“我特么都想抽你两大嘴巴子。”
不是生气,纯粹就是激动的想打人,偏偏张国昌这小子欠抽的很。
瞧他那贱兮兮的样儿,多欠啊!
丁宁看张国昌的表情,就跟看鬼似的,表情分外夸张。
“你,你确定亩产能达到八百公斤?”
废话呢嘛!
要不确定,张国昌能这么说?
这可是系统评估后给出的数据。
此外,张国昌也已经在实验室做了多次测试,通过多次种植,收成计算得出的结论。
亩产800公斤,是完全可以做的到。
张国昌点点头,“没把握的事,我还能蒙您不成?”
丁宁一时失语,嘴巴半张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像他们这样的农业学者,专家,大多数人操持一生都搞不出一个高产量的新品种水稻。
偶尔碰巧了,运气好,捯饬出一个品种,那也是全团队的付出,并且还是建立在前人付出的血汗上得来的。
哪有像张国昌这小子这么妖孽的?
龙稻201,亩产八百斤,放眼全球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只要落地亩产量能超过五百斤,张国昌凭此功绩,就足以封神。
如此高产量的水稻,比任何所谓的神医都牛逼,是真正意义上的活人无数。
丁宁始终相信,在未来,龙稻201落地亩产达五百斤,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地区都会派人来大华取经。
丁宁无比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而今,张国昌告诉他,龙稻别种了,交给别人去种,他已经研发了新品种,亩产是龙稻201的两倍——
亩产八百公斤!!!
此刻,丁宁不仅心脏停止了跳动,就连脑袋也不好用了。
完全没办法思考,脑中一片空白。
老天爷!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猛的吗?
丁宁心中悲切,恍然间觉得自己好像被时代淘汰了,已无用武之地。
他满怀期待龙稻201落地的,满怀期待全球来大华取经来的。
结果张国昌却视龙稻201为敝履。
龙稻已经很逆天了呀年轻人,
我们都还没落地呢!
你现在说龙稻淘汰了——
其实也不必这么猛地,我们老人家心脏不好,你给我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吧!
人家一个团队几十年搞不出一个新品种,你小半年弄俩……
适当的给我们这些老东西一点生存空间好吗?
我们也要呼吸的呀!
社会发展太快了,老人机都没整明白,你告诉我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
他能不懵逼嘛!
金东的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声音却在颤抖。
“你确定?”
废话,不确定我能哇哇叫吗?
张国昌笑道:“我已经种过一茬了,根据产量估算得出的结论。”
金东猛的一下站起来,脑袋有点缺氧,眼前一黑,惊道:“你已经种过一茬?”
何止种过一茬,张国昌已经在实验室经过多轮测试。
什么瘠地,新田,盐碱地,肥地。
事关国运,没有确切数据支撑,张国昌敢夸夸其谈嘛!
“好你个小瘪犊子,不声不响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金东心头狂喜。
他相信张国昌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你小子……”
金东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自古以来粮食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命脉。”
“国祚能延绵多少年,政权能否稳定……都离不开粮食支撑。”
“粮食是人活下去的基础,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若聚龙2号,亩产真能达到800公斤——”
说到这,金东嗓子眼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激动地无法言喻。
800公斤,足足一千六百斤的亩产量。
全国有水田十六亿两千万亩,若每亩水田粮食产量全部达到1600斤……
不,哪怕亩产只有一千斤,一年下来水田的产量会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
倘若真有那么一天,金东预估,十年之内,大华国内人口数量,将再次翻番。
到那个时候,张国昌何止是功德无量,他那是妥妥的在世活神仙啊!
神农氏都不足以与之并论。
暖房。
金东,丁宁两人伸长了脖子,凑到禾苗边仔细端瞧。
越看越是心欢喜。
虽然单看禾苗是看不出未来产量,但是眼前的禾苗,明显比传统水稻禾秆要粗壮许多。
张国昌还留有粮种,拿了一些递给两人观察。
还以为张国昌弄出一个龙稻201已实属逆天了,没想到,人家大半年前就已经把聚龙2号也弄出来了。
“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丁宁现在十分迫切,想知道张国昌是怎么做到的。
他怎么就能一研究一个准?
丁宁表示想学。
学会张国昌的方法,没准以后自己也能研究出几个高产量的品种,造福于民。
怎么研究出来的?当然是薅丁老师的羊毛啊!
只不过时间对不上,
张国昌沉吟片刻后,说道:“我翻过丁老师著的书,对水稻品种培育有一定了解。”
“我发现其中的一些理论过于传统,比如说水稻杂交并无优势。”
“我以前见过不同人种之间的杂交,就是混血儿。”
“混血小孩普遍五官立体,外形好看,而且也比一般的小孩要聪明机敏。”
“当然混血也有混血的劣势,这个我不清楚。”
“我就想,人种杂交具有一定优势,水稻杂交后培育出的下一代杂种,会不会和人一样具有某些先天优势?”
“然后我就去尝试,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批量生产杂交种。”
张国昌条理清晰的讲述培育杂交水稻过程,丁宁和金东两人十分专注的倾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