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收拾好桌上的备课材料,见学生们热情高涨,于是来了兴致。
“同学们,我给你们布置一道作业吧!”
“正好现在是秋收时节,你们找个时间,多去乡下田间地头走走。”
“通过今天学习到的表象筛选法,找到一株自然变异株进行培育。”
“现在搭建暖房种植也来得及,五个月后交卷。”
“到时候我可是会根据你们的卷子,对你们进行一个评分。”
“都认真点啊!”
“评分对你们的学业十分重要。”
学生们有兴致勃勃的,也有丧着脸,一脸愁苦的。
张国昌抱着书本刚要走出教室,一只手搭在他肩膀上,“兄弟,上哪儿去?”
不用回头都知道,是贺建华了。
只有他的脸,长得跟驴一样长,条件允许的话,他那脸都能犁地了。
“废话,放学不回家我上哪儿去。”
两人关系不错,所以两人说话没那么多顾忌。
贺建华搂着张锋并肩而行,“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乡下找变异株?”
“听你意思,你要跟我一块去乡下?”
“拉倒吧!”
贺建华出身于勋贵,见多识广,比一般人要聪慧。
除了和张国昌在一起时比较胡闹,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沉稳的。
贺建华说:“我进农学院只想混个毕业证,以后我爸走走关系,看能不能给我安排去地方当个地方官。”
“培育高产量水稻,建功立业这种利国利民的泼天之功,我就让给你了。”
“你也甭跟我客气,回头你去乡下的时候,顺带着帮我挖一株水稻回来就成。”
“管他是不是变异株,随便挖一个跟其他水稻长得不大一样的就成。”
“完事儿你帮我一并种植,当然了,做兄弟的肯定不能让你白忙活不是。”
贺建华从胸口内兜摸出一沓钱,大概有个十几块,全部塞给了张国昌,“兜里只有这些,你先拿去用,过阵子我再给你拿点。”
张国昌也不跟他客气,一把拿过揣兜里,“得嘞!谢谢您嘞!”
张国昌是个孤儿,家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能进入农学院,是父母以前游街争来的,也是游街被人给打死了。
每个月学校会给他发放十二块钱的人民助学金,当然这笔钱是国家掏的。
一个月十二元,足够他日常开销。
但现在,张国昌这不是有了龙稻201嘛!
他准备去乡下租个房子长住,还要花钱租田做为试验田,按现在的行情价,肥田一年租金差不多在20左右,贫瘠一点的也要十来块。
加上租房子一年十几块,还有吃喝拉撒,靠他的人民助学金肯定是不够的。
正好身边有贺建华这么个肥羊,不薅他薅谁。
穿过胡同,前边不远就是南锣鼓巷95号院。
“你确定不去乡下找变异株?”
“你就不怕到时候我真研究出新的水稻品种,独揽功劳?”张国昌打趣道。
贺建华十分不屑,“拉倒吧!丁先生也就能忽悠忽悠你们,忽悠不到我。”
“咱就说,丁先生什么身份你知道吗?”
“大华稻作之父。”
“世界首个野生稻杂交品种中山1号就是他老人家研究出来的。”
“首部系统性农学著作《大华水稻栽培学》,对,没错,咱们上课用的教科书,就是他老人家著作的。”
“连他老人家搞了这么多年都没搞出来的东西,我能搞得出来?”
贺建华指着他自己,说:“我自己什么逼样,我能不知道?”
说完,贺建华笑了笑,又道:“你也别异想天开,妄想研究出什么亩产二百斤的水稻。”
“根本不可能的。”
“就当一次考试,认认真真的去做就好了,反正别抱有太大希望,省的完不成,我怕你遭受打击。”
“干这一行,你就得耐得住寂寞,要有耐心。”
“老师也说了,农业本就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赛。”
张国昌没有接话,只是说了句:“走,上我家去,我去买点肉,咱们中午好好吃一顿。”
“哟!”贺建华表情夸张,一脸诧异的盯着张国昌:“啥时候这么大方了?别不是有什么阴谋吧?”
张国昌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你就说去不去吧?”
贺建华笑嘻嘻:“那必须的呀!昌哥盛情邀请,咱敢说不吗?”
“哟!国昌回来了。”贾张氏怀里抱着一个襁褓,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哄婴儿睡觉,见到张国昌进来,连忙笑盈盈迎上来。
把怀里的婴儿,往张国昌面前一递:“我们家东旭,昨晚喜得麒麟子,您瞧瞧,是不是长得可俊了?”
“眉眼可像我们家东旭了。”
张国昌淡淡一笑,礼貌性的说了句:“恭喜恭喜!叫什么名啊?”
“叫棒梗。”
“呵呵!棒梗这名字……真不赖!”
寒暄两句后,张国昌回屋备菜做饭。
贾张氏脸上喜色一收,满脸的不高兴,嘴里叨咕着:“这孩子,咋一点不懂人情世故?白瞎了,还是个大学生呢!”
“哼!”
谁家瞅着她乖孙,不包个红包沾沾喜气?
诶!
张国昌去而复还,刚阴沉着脸的贾张氏,马上绽出老菊花一样烂漫的笑容。
贾张氏还以为张国昌回家拿钱去了,笑嘻嘻迎上来。
张国昌问:“秦淮茹回来了吗?”
贾张氏扫了一眼张国昌的手,没见他拿钱,当即脸色一沉,不悦道:“你找她有什么事?”
张国昌说:“我想在秦家村租田。”
屋里,秦淮茹道:“应该有吧?”
贾张氏心下冷笑,这读的什么破大学,还要去乡下种田……
那还读个屁的大学。
干脆直接去乡下当农民算了。
饭桌上。
贺建华刚往嘴里送了一块肉,正吧唧吧唧吃着呢!
“嗯,不错!”
“你这手艺可以啊昌哥。”
张国昌贱兮兮的一笑,道:“华子,你借我三十块钱呗!”
“……”
贺建华不嘻嘻了,“我现在吐出来,还来得及吗?”
你大爷的!
吃你一块肉,三十块钱——
就知道没好事。
“来不及了。”张国昌说。
知道张国昌准备去乡下租田做实验,看他这么认真读书,认真去实践,贺建华心里满是敬佩。
不像他,生下来就是要当官的,都没有自己的梦想。
“三十够吗?”
“叫一声爹,我给你拿五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