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从亩产突破二百斤开始 > 第41章 聚龙2号最致命缺陷
换源:


       远处苍山绵延,近处玉带环绕,偶有几声狗叫鸡鸣,破败斑驳的土坯房被余晖晕染,镀上一层金色面纱,宛如一副会动的油画,呈现在两人眼皮子底下。

时间在这一刻,宛如山脚下缓慢流淌的小溪,慢了很多。

从大路下来,进村的路很窄,宽度不到两米,坑坑洼洼的黄土路。

还残留着上回张国昌开拖拉机进村留下的车轮印,有一些地方被车轮碾过后留下一个坑洞,雨后积蓄的雨水,留在坑里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干涸。

两人推着自行车走得很慢。

张国昌举目四望,土地辽阔,将来条件允许很适合搞大规模的农械种植。

三月,南方早已草长莺飞,北方杂草都没冒尖呢!

地里也不见人。

张国昌收回思绪,与贺建华说:“一会儿到我房子,东西我来卸,你去村长家把拥军叫过来,带上扫帚。”

好几个月没来乡下住,屋子怕是积攒厚厚一层灰,角落多半蛛网密布。

推开门的那一刹,张国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屋里焕然一新,宛如昨日他还在这里生活过。

秦拥军咧嘴嘿嘿笑着说:“从上个月起,京茹每天都过来打扫院子,就盼着你下来呢!”

秦京茹眼神躲闪,低头四顾,就是不敢与张国昌对视。

贺建华无意间看到秦京茹霞飞双颊,心里还想,呀!这姑娘无端端害羞做什么?

倒是生的好看,没想到村子里还有这么漂亮的姑娘。

再一看,秦京茹抬眼偷瞄张国昌,再看张国昌也在看秦京茹,贺建华恍然大悟。

好啊!

好你个张国昌,下乡种地,居然还勾搭上这么漂亮的小姑娘。

女儿那点小心思,秦继业岂能看不出来,他也很欣赏,非常喜欢张国昌。

奈何这小子太过耀眼,只怕女儿暗许的芳心,早晚要破碎。

“国昌,晚上上我那吃吧!”

“刚下来,就别忙活了。”秦继业道。

张国昌也不推辞,一口应下:“好哦!那晚上就叨扰村长了,京茹,这些腊肉你拿回家里去,晚上煮点腊肉吃。”

张国昌无肉不欢。

晚上,吃饱喝足后,张国昌让秦继业帮忙在村子里招二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一个老妈子帮忙做饭。

秦京茹毛遂自荐,许久不见她刚开始有点害羞,相处的时间长一点后,就明快很多。

今时不同往日,张国昌年前在村子里低价租了百亩良田,全是良田。

派专人用拖拉机帮村民开垦了三百多亩荒地作为交换,并允诺,三年后提供一批粮种给他们种植。

次日,张国昌便开始在田埂地头转悠,贺建华,秦京茹,秦拥军,秦继业以及村子里一帮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青壮年……

七八十号人,颠颠跟在张国昌屁股后面。

场面蔚为壮观。

上年张国昌下来种地,来围观的村民也不少。

只不过那会儿吧!大家都是看个稀奇。

大学生在这年头本就是熊猫一样的稀罕物,下乡种地的大学生,更是闻所未闻。

且不说养土,施肥,插秧那些,

刚开始张国昌抡锄头修田埂,水渠清淤,他锄头都抡不好。

抡了半上午,手就起泡了。

动作笨拙,长相‘娇嫩’,在庄稼汉子眼里,他就不像会种地的人。

那会儿大家都在背后说,张国昌顶多两天三天就会卷铺盖走人。

大学生多宝贵的生物,哪吃的了种地的苦。

没想到张国昌竟然坚持下来了。

后来因张国昌种田方式与他们大相径庭,也闹不少笑话,秦拥军百般劝阻。

谁知……

一晃眼,一年过去了。

如今张国昌在乡下,村子里的人可不敢有半分小觑,都屁颠屁颠的跟在张国昌身后,竖起耳朵听他讲课,学习怎么种地。

秦继业环视左右,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恍然间,他觉得张国昌才是勤勤恳恳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围绕着他一圈的这些面孔雀黑的,那神情……反倒像吸吮知识的大学生。

“要想粮食多,就拿肥打窝。”

“田里的肥力是有限的,趁现在有空,你们多往山里跑,山里低洼处积蓄的有机肥挖一些下来。”

“大火一烧,再把黑土和灰烬扬田里。”

“也可以沤肥。”

只要肥力合适,哪怕种的水稻品种是传统的高秆籼稻,产量怎么着也能多一点。

数日后,张国昌开始着手养土。

百吨重的化肥早就送到乡下,还特地租了几间屋子囤放。

有了足够多的化肥和人手,前后两月,张国昌便已将百亩良田全部养成黑金土壤。

两月后,秧苗移栽。

杨平,戴国祥全跑乡下围观。

来了不少领导。

丁宁和金东他们没过来,

他俩现在也在各自的测试点忙的焦头烂额,隔段时间会跑过来找张国昌学习,有时腆着脸邀请张国昌去他们的测试田摸摸情况。

头一回种如此高产量的粮食,两老头心情十分忐忑,犹如借了高利贷的赌徒,一次性梭哈。

“这一片种的龙稻203,一共四十亩。”张国昌带杨平,戴国祥他们绕着水田参观。

四十亩龙稻203是上面要求,必须种这些作为测试田。

张国昌本人对龙稻203兴致泛泛,产量比聚龙2号差多了。

而且张国昌有信心,龙稻203落地后,寻常老百姓种产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多了不说,亩产五六百斤,六七百斤肯定是有的。

产量多寡,主要还是看农民怎么伺候,看气候等等。

当然了,左右都是要种的,张国昌也不至于厚此薄彼,一样有精心伺候,权当积攒养土经验。

“那边六十亩全种的聚龙2号。”

杨平,戴国祥几人举目望去,蓄满水的水田,宛如一块块镜面,折射出蓝天白云,个别已经插了秧的水田青葱碧绿的禾苗点缀着青天白云,宛如一副出自大师之手的山水画,美不胜收!

人无完人,水稻也一样。

杨平对聚龙2号寄予厚望,所以很担心聚龙2号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导致最终不能落地。

“你能说说,聚龙2号的优缺点吗?”

张国昌撇嘴,其实好早前杨平就多次问过。

张国昌立着锄头,站在田埂处,看着脚下碧绿秧苗,面色沉重道:“水稻产量的提升,光靠品种是很难达成的。”

“未来是石油农业,想要产量上去,在于我们国家石油业发展。”

石油不仅是工业的血液,也是农业大动脉。

化肥,农药都是石油副产品。

“聚龙2号的产量是前所未有的,它对肥力的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我们国家的石油业跟不上去,就算水稻品种更新迭代再多也白忙活。”

张国昌是有国家鼎力支持,不缺肥力。

老百姓上哪儿弄化肥去?

张国昌道:“聚龙2号种下去,一年就可以把农田肥力吃干净,来年再种水稻,产量必然骤降。”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够自主开采石油,自主提炼石油。

只有当国家石油技术成熟,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提炼石油时,农业才能向上一个台阶。

而石油业,是张国昌触之不及的行业。

不知道大庆石油是哪年发现的。

杨平同样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如果因为肥力不足,而聚龙2号无法广泛推广种植,那真是……空有金山而不能用。

那种无力感,将杨平拽入深渊。

回头开会,要把张国昌的话,好好跟上面反应一下,希望国师能有应对之策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