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张老汉就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十几枚碎银,最大的也不过一钱:“这是我攒的,原本想给孙娃买块布,现在先给铭儿用,读书要紧。”
王婶也跟着站起来,手里攥着个铜镯子,是她出嫁时带的:“这镯子能当半两银子,我去镇上兑了,添进去。”
族老们纷纷响应,有掏铜板的,有拿粮食票的,连最抠门的李财爹,都从怀里摸出三枚铜板,放在供桌上:“咱李家就盼这一天了,不能差钱。”
老族长让李二河记账,算下来,族里公产拨了二两,各家凑的碎银、物件兑成银子后有一两二钱,合计三两二钱。
他把钱用红布包好,递到三伯手里:“你后天去州府送货,顺路去‘松鹤斋’买些好东西,狼毫笔要两支,得是最软的毛;端砚要一方,磨墨不容易干;松烟墨要掺了桐油的,写出来墨色亮;细宣纸要五十张,供铭儿考前练笔。”
三伯接过红布包,沉甸甸的,手都有些抖:“族长放心,我定挑最好的买,不差半分。”
王氏在旁边听得眼眶发热,悄悄拉了拉李二河的袖子:“咱也得给铭儿添点啥,不能光靠族里。”
李二河点点头,没说话,只是把记账的炭笔攥得更紧了。
三伯去州府的那天,天还没亮。
他推着辆独轮车,车上装着要送的纸捆,红布包贴身揣着,怕路上丢了。
出村时,李铭来送他,递了块芝麻饼:“三伯,路上小心,不用急着回来。”
三伯接过饼,塞进嘴里嚼了嚼,含糊道:“你放心,笔墨的事我记着呢,耽误不了你备考。”
独轮车轱辘碾过晨露打湿的土路,发出吱呀的响。
三伯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才到州府,先把纸捆送到苏记,跟苏掌柜打了招呼,才往松鹤斋去。
松鹤斋在州府最热闹的文兴街,门板是黑漆的,上面刻着“笔走龙蛇”四个大字,伙计站在门口,见三伯穿着粗布衫,眼里闪过丝轻视,却还是迎了上来:“客官想买啥?”
“买笔,要你们这儿最好的狼毫。”三伯掏出红布包,打开一角,露出里面的银子,“还要端砚、松烟墨、细宣纸,都要最好的。”
伙计见了银子,态度立刻变了,笑着往里引:“客官里面请,咱的松鹤笔是州府最好的,笔毛用的是江南的冬狼毫,写起来顺滑得很。”
掌柜的也迎了出来,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秀才,见三伯是个实在人,亲自给他挑选:“这笔您试试,蘸墨不滴,写起来不刮纸。”
他拿出两支狼毫笔,笔杆是竹制的,上面刻着松鹤二字,笔毛雪白,根根分明。
三伯接过笔,指尖捏着笔毛,软乎乎的,确实比村里买的粗毛笔好太多:“就这两支。”
接着看端砚,掌柜的拿出一方浅青色的砚台,石质细腻,上面有淡淡的云纹:“这是端溪的子石砚,磨墨不容易干,冬天用也不冻,您试试。”
三伯倒了点水在砚台里,用墨锭磨了磨,墨汁很快就浓了,还带着股淡淡的石香,他满意地点点头:“就这个。”
松烟墨选的是掺了桐油的,墨锭乌黑发亮,掌柜的说:“这墨写在纸上,日晒雨淋都不褪色,学子们都爱用。”
细宣纸是“连四纸”,雪白细腻,铺在桌上能看见下面的木纹,三伯摸了摸,薄却韧,不容易破。
付了钱,三伯把笔墨纸砚小心地包在油布包里,贴身揣着,比揣着银子还上心。
回去的路上,他怕砚台磕着,把油布包抱在怀里,独轮车推得比来时慢了许多,夜里就宿在路边的小驿站,把油布包放在枕头边,一夜没睡踏实。
三伯回来那天,全村的人都去村口等。
他刚拐过老槐树,就见老族长带着族众迎上来。
三伯赶紧把油布包打开,露出里面的文房四宝:两支狼毫笔并排放在竹盒里,端砚躺在棉垫上,墨锭和宣纸码得整整齐齐。
“快给铭儿送去。”老族长催道,自己也跟着往李铭家走。
到了李铭家,老族长把端砚放在桌上,烟杆在桌角磕了磕:“这是全族的心意,你别省着用。当年供李瑾,咱把家底都掏了,可那是瞎忙活;如今供你,咱乐意,你是李家的指望,得用最好的东西。”
李铭摸了摸端砚,冰凉的石面带着细腻的纹路,再拿起狼毫笔,笔毛柔软却挺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眼眶发烫:“族长放心,我定好好学,不辜负大伙的心意。”
王氏赶紧端来水,让李铭试试墨。
李铭往砚台里倒了点水,拿起墨锭磨了磨,桐油的清香混着墨香飘出来,墨汁乌黑发亮,比他之前用的粗墨好太多。
他蘸了点墨,在宣纸上写了个“学”字,笔锋顺畅,不洇不透,字迹比平时工整了许多。
“好笔,好墨!”李二河在旁边看着,笑得眼角都皱了,“咱铭儿用这好东西,定能写出好策论。”
从那天起,王氏每天的心思都放在李铭的吃食上。
凌晨天不亮,她就起来住鸡蛋,怕鸡蛋凉了,煮好后裹在围裙里,等李铭醒了,直接揣到他手里,还是热乎的。
晚上李铭熬夜温书,她就坐在灶前温小米粥,还往粥里加了几颗红枣,那是她去年舍不得吃,晒干了藏在炕洞里的。
“铭儿,喝碗粥再读,别饿着。”王氏把粥碗端到李铭面前,白瓷碗里的小米粥冒着热气,红枣浮在上面,甜香扑鼻。
李铭接过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过喉咙,带着红枣的甜,暖得他心里发颤。
李二河也没闲着,他把自家炕边的位置腾了出来,铺了两层干草,又找了块旧木板,用刨子打磨得光滑,做成小桌,放在炕边:“夜里冷,你靠炕近点,别冻着。这桌子矮,你坐着读书舒服。”
他还在小桌旁边放了个炭盆,里面埋着几块炭火,既能取暖,又不会熏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