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带族人兴家,全族扶我上青云 > 第三十六章 成功
换源:


       他往浆里加了掺了松烟的桐油,小心翼翼地铺在竹篾架上,晒在朝阳下。

那阳光透过芦苇丛,落在湿浆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中午时分,第一张桑皮纸终于晾干了。

李铭揭下来时,指尖都在发颤,雪白细腻的纸页,比之前的草纸薄了一半,却更韧,轻轻一扯,能拉得变了形也不裂。

用炭笔在上面写字,墨色发亮,不晕不透,比县城里卖的竹纸还顺滑。

“成了!真成了!”张婶第一个跑过来,拿着纸翻来覆去地看。

“这纸比城里的宣纸还好看!商户肯定喜欢!”

陈先生也来了,接过纸,用狼毫笔写了个“文”字,笔锋顺畅,墨韵沉稳,忍不住抚着胡须道:“好纸!写策论用这个,定能让考官眼前一亮!”

李铭没停,又试了桐油油纸。

把桑皮纸涂了掺松烟的薄桐油,晾透后铺在水里,果然不渗水,用来包丝绸、铺粮囤都正好。

族人们见了,立刻又忙了起来:张婶带着女人们剥桑皮、煮浆;三伯带着后生们伐竹,做新的竹篾架;李瑾还是捣浆,石杵抡得比谁都欢,溅了满身纸浆也不在乎,只知道“纸成了,铭哥能考中”。

苏婉清听说成功了,当天就从县城赶来,手里还攥着个丝绸商户的订单,要两百张桑皮纸,三十张桐油油纸,价钱比草纸高两倍。

她看着竹篾架上雪白的桑皮纸,眼睛亮得像星子:“铭哥儿,这纸太好了!商户说要是好用,以后每月都要订!”

李铭接过订单,心里踏实了不少。

桑皮纸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作坊的订单危机,还能给族里多赚些钱,更重要的是,他有了秋闱打草稿用的好纸。

桑皮纸的订单刚稳定下来,离秋闱就只剩一个月了。

老族长召集族人,在祠堂开了次凑资大会。

给李铭备行囊,让他风风光光去州府赴考。

那天清晨,祠堂的门刚开,族人们就陆续来了。

张婶带着媳妇们,手里攥着布包;王老汉扛着半袋小米;三伯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晒好的腊肉。

这些都是族里人省吃俭用咱下的东西。

李财也来了,手里攥着五十文铜钱,脸上堆着笑,想凑过来讨好:“族长,我这五十文,给铭哥儿路上用,也算我的心意。”

老族长瞥了他一眼,烟杆在桌上磕了磕:“你那钱,留着自己用吧!上次你跟周扒皮的人鬼混,还没跟你算账呢!铭儿的钱,咱族人凑,不缺你这五十文!”

李财的脸瞬间红了,站在原地,手里的铜钱攥得紧紧的,却没人理他。

族人们都知道,上次官府来要造方,就是李财偷偷跟赵三通风报信,现在想讨好,哪有那么容易。

“大伙都把东西拿出来吧,二河记账。”老族长挥了挥手,李二河赶紧掏出账本,炭笔在纸上划得沙沙响。

张婶第一个上前,从布包里掏出个银钗。

那是她出嫁时带的,银钗上的花纹都磨平了,却还闪着光:“这钗能当半两银子,给铭儿买些好笔墨。”

王老汉把半袋小米放在供桌上:“这米是去年的新米,铭儿路上煮着吃,比稀粥顶饿。”

三伯也把竹篮递过去:“这腊肉是作坊分的,让铭儿路上炖着吃,补力气。”

族人们纷纷上前,有掏铜板的,有拿布料的,连最穷的李三家,都从怀里摸出两个鸡蛋,说“给铭儿路上垫肚子”。

李二河记着账,手都在抖。

最后算下来,族里凑了二两银子,还有二十张桑皮宣纸、一坛小米、一块腊肉,足够李铭路上用了。

“铭儿,这钱你拿着。”老族长把用红布包好的银子递给李铭。

“到了州府,别省着花,住好点的客栈,吃好点的饭,别委屈了自己。”

李铭接过银子,沉甸甸的,压得手心发烫:“族长,大伙的心意我记着,等我考中了,一定回来报答大伙!”

“报答啥!”老族长拍了拍他的肩,“你考中了,就是咱李家的光,比啥都强!”

接下来的几天,族里人都在帮李铭备行囊。

李二河砍了后山的老竹,做了个新竹箱。

竹箱做得方方正正,边角都用砂纸磨得光滑,怕硌着里面的东西。

王氏则在竹箱里垫了层棉絮,棉絮是用旧衣裳拆的,洗得干干净净,还缝了层细布:“路上冷,把经卷放在棉絮里,别冻着,也别磨破了。”

出发前三天,王氏从怀里掏出个香囊,递到李铭手里。

香囊是用青布缝的,上面绣着“高中”两个字,针脚有点歪,却绣得格外认真。

“这是婉清姑娘送的,”王氏笑着说。

“她前几天来送桑皮纸订单,偷偷塞给我的,说里面装了薄荷,能安神,让你考试时别紧张。”

李铭捏着香囊,里面的薄荷味轻轻飘出来,清清凉凉的,心里暖烘烘的。

他知道,婉清总是这样,把心意藏在细节里,不声不响,却比什么都贴心。

他把香囊放进竹箱里,跟陈先生给的策论笔记放在一起,又把族里凑的桑皮宣纸叠好,放在最上面。

这些都是族人和婉清的心意,得好好带着。

李铭出发的前一天,苏婉清特意从县城赶来。

她穿着件新做的青布裙,裙摆上绣着淡淡的兰草,是她自己绣的,针脚比之前熟练了不少。

手里还提着个布包,布包上的铜扣擦得发亮,一看就是精心准备过的。

“婉清姑娘来了!”王氏正在院里晒被褥,见她来,赶紧迎上去。

“快进屋坐,铭儿在屋里收拾东西呢。”

苏婉清点点头,跟着王氏进屋,刚进门就看见李铭蹲在地上,正把桑皮宣纸往竹箱里放。

阳光透过窗扣照进来,落在他的粗布衫上,也落在竹箱里的棉絮上,暖得像春天。

“铭哥儿。”苏婉清轻轻喊了一声,声音有点发颤。

李铭抬起头,见是她,赶紧站起来:“你怎么来了?县城到村里路远,别累着。”

“我....我来给你送点东西。”苏婉清把布包递过去,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像被烫了似的缩回去,耳尖瞬间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