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带族人兴家,全族扶我上青云 > 第四十二章 抓紧
换源:


       族人们都笑了,张婶捅了捅李铭的胳膊。

“铭哥儿,婉清姑娘是个好的,你可得抓紧。”

李铭摸了摸后脑勺,也笑了。

他知道,这份心意,他记在心里。

当天晚上,客栈的小厅被族人们占满了。

王氏把煮鸡蛋分给大家,张婶的咸菜配着客栈的糙米饭,王老汉的腊肉煮在锅里,香气飘得满院都是。

老族长坐在主位,手里拿着李铭的乡试策论,虽然认不全字,却还是翻来覆去地看,嘴里念叨:“咱李家的娃,就是有本事!”

李二河给老族长倒了碗酒,又给李铭倒了半碗。

“铭儿,喝一口,这是族里酿的米酒,你小时候最爱喝。”

李铭端起碗,喝了一口,温热的酒滑过喉咙,带着熟悉的米香。

“族长,爹,大伙放心。”李铭放下碗,声音清亮。

“会试我一定好好考,等中了进士,就把桑皮造纸、竹管引水的法子推广开,让咱李家村,让更多的村子,都能吃饱饭,都能有活路!”

“好!”

老族长率先鼓起掌,族人们跟着欢呼,掌声和笑声撞在客栈的木梁上,又飘出窗外,融进州府的秋夜里。

三天后,族亲陆陆续续都返程了。

李铭刚从府衙出来,手里攥着张桑皮纸推广的草拟文。

学官周大人特意留他聊了半个时辰,说巡抚大人对竹管引水和桑皮造纸的法子很感兴趣,让他先拟个推广细则,年后送布政司审批。

“李解元,慢走!”

府衙门口的小吏笑着拱手。

“您这文书拟得实在,比那些空泛的章程强多了,周大人刚才还夸您懂实务,不摆架子呢!”

李铭回了礼,心里却没多少轻松。

族亲回去时,老族长特意拉着他叮嘱。

“铭儿,州府不比村里,人心杂,遇事多琢磨,别像在家似的直来直去。”

这话他记在心里,这几天跟府衙的人打交道,也确实察觉出些不对劲。

当他提到李家纸坊时,总有几个官差眼神闪烁,像是藏着话。

他揣着文书往客栈走,刚拐过街角,就见个穿青布衫的身影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捏着片槐叶。

见他过来,悄悄往茶馆的方向递了个眼色。

李铭愣了愣。

那是州府学官的幕僚张先生,秋闱时曾看过他的策论,还夸过他实学济民。

“李解元,借一步说话。”

张先生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了指旁边的清风茶馆。

“里面人少,方便说话。”

李铭心里咯噔一下,跟着他往茶馆走。

这茶馆开在巷子里,门面不大,木窗上糊着李家造的桐油油纸,风吹过也不晃。

进门时,店小二笑着迎上来:“张先生来啦?还是老位置?”

“嗯,再沏壶雨前茶。”张先生应着,引李铭往最里面的隔间走。

隔间的门是竹编的,能挡些声音,却挡不住邻桌传来的谈笑声。

是几个学子在聊秋闱的榜单,偶尔提到李铭的名字,语气里满是羡慕。

等店小二把茶端来,带上门,张先生才端起茶杯,却没喝。

他只是盯着杯里的茶叶沉底,半晌才开口:“李解元,你可知前阵子王通判找你要造纸造方,是受谁指使?”

李铭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

“先生知道?我之前只当是王通判自己贪财,或是周扒皮撺掇的。”

“周扒皮?他不过是个棋子。”

张先生冷笑一声,声音压得更低。

“真正想要造方的,是州里的刘同知。

刘同知最近想给省里的巡抚献利民策,琢磨着把造纸术包装成自己的政绩,好邀功升官。

他早就盯上你这造方了,只是之前没找到由头,后来听说你中了童试榜首,怕你往后有出息,才让王通判借着官督民办的由头去要。”

“刘同知?”

李铭心里一沉,这名字他听过,秋闱时嘲讽他造草纸的泥腿子的刘轩,就是刘同知的侄子。

当时只当是刘轩仗着家里势大,没想到背后还有刘同知的算计。

“他不仅想要造方,还说...”张先生顿了顿,叹了口气。

“还说你要是真考中乡试,往后在官场露了头,就得找机会打压你,一来怕你记恨要造方的事,二来怕你这实学的名头盖过他,影响他升官。”

李铭的指节瞬间泛白,茶杯在手里攥得发紧,热水差点溅出来。

他想起当初交造方时,故意漏了草木灰水比例和煮浆时辰,现在才知道,就算全交出去,刘同知也不会放过他。

这哪是要造方,分明是要断李家的活路,还要堵他的科举路。

“先生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李铭抬头看向张先生,眼神里带着警惕。

张先生是州府学官的人,按说该跟刘同知这些官员站在一边,没必要冒风险透底。

张先生摸了摸袖角,语气软了些。

“我早年也是寒门出身,知道读书不易,更知道百姓想靠手艺活下去有多难。

前阵子看了你的策论,掘井引水、桑皮造纸,哪一条不是为百姓着想?可刘同知呢?他眼里只有升官,哪管你李家几十口人的死活?”

他端起茶杯喝了口,继续道:“我跟周教谕聊过你,他说你是难得的实才,要是被刘同知打压了,可惜了。

我思来想去,还是得告诉你,你现在刚中解元,名声虽响,却没实权,刘同知在州里经营多年,手底下人多,你现在跟他硬碰硬,吃亏的是你自己。”

李铭沉默了,指尖在茶杯沿上轻轻划着。

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造方虽被要走,关键步骤还在自己手里,李家作坊还能开工,他还有科举这条路可走。

等他考中进士,有了实权,再找刘同知算账也不迟。

“多谢先生告知。”李铭站起身,对着张先生拱手。

“这份情,我李铭记在心里。往后若有能用得上我的地方,先生尽管开口。”

“不用谢我,”张先生也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

“你只要记住,往后在官场,少跟刘同知的人打交道,凡事多留个心眼。

科举路还长,会试、殿试,一步都不能错。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护得住自己,护得住你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