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带族人兴家,全族扶我上青云 > 第四十四章 扩张
换源:


       “铭儿,你过来,站这儿。”

李铭走到供桌旁,族人们围着他。

张婶的孙子柱子钻到跟前,仰着小脸问:“铭哥儿,解元是不是比先生还厉害?我能跟你学写字不?”

“能啊。”

李铭摸了摸他的头,从竹箱里掏出张桑皮纸,是苏婉清新做的,雪白细腻。

“你先练写自己的名字,等学会了,我再教你写桑皮纸三个字。”

柱子攥着纸,笑得露出豁牙,旁边的孩子都凑过来要。

李铭干脆把竹箱里剩下的几张散纸全拿出来,分给孩子们。

“都好好学,往后咱李家不仅要造纸,还要出更多读书人。”

当晚族会,祠堂的烛火亮到后半夜。

族人们挤在供桌周围,张婶和媳妇们坐在门槛上,三伯和后生们靠在墙边,连李瑾都蹲在角落里,手里攥着块糖糕,安安静静地听。

老族长磕了磕烟杆,烟灰落在供桌下。

“今儿叫大伙来,一是贺铭儿中解元,二是商量作坊的事。现在咱纸卖得好,苏记、回春堂都要订,黑风口那点地方不够用了,得扩!”

族人们顿时议论起来,三伯先开口:“扩是该扩,可往哪儿扩?黑风口就那么大,再搭竹篾架就得占芦苇地,采桑皮也不方便。”

“我早想好了。”

李铭往前站了站,从怀里掏出张草纸,是他在州府画的草图,上面用炭笔标着两个圈。

“村西黑风口留着做原料处理,三伯带后生们采桑皮、煮浆,离后山近,省得往别处运。

县城西头有处闲置布坊,改造成品加工,晒纸、打包都在那儿,离苏记近,送纸也省力气。”

“县城布坊?”李二河皱了皱眉。

“租金贵不贵?咱现在每月赚的钱,够不够付租金?”

“放心,不贵。”李铭刚说完,就见小五跑进来,手里赚着张字条。

“铭哥儿!苏姑娘托人来报信,说县城西头那布坊是她爹旧识的,地保那边她已经打过招呼,租金比市价低两成,明日就能去看场地!”

族人们顿时松了口气,张婶拍着大腿。

“婉清姑娘真是贴心!有她帮衬,咱这扩作坊的事就顺多了!”

李铭展开字条,是苏婉清娟秀的字迹,末尾还写着布坊有三进院,前院宽敞,适合晒纸。

他把字条递给老族长:“族长,明日我去县城看场地,要是合适,就定下。”

老族长接过字条,眯着眼看了半天,烟杆往桌上一可。

“就按你说的办!明日你去看场地,让二河跟你去,他懂点账,能算算租金够不够;张婶在家盯着煮浆,别耽误了苏记的订单。”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铭就和李二河推着牛车往县城走。

刚到村口,就见辆青布帷幔的牛车停在老槐树下,苏婉清坐在车里,见他们过来,掀开车帘。

“我猜你们这时候出发,就提前来了。”

她递过来一卷纸,是画好的坊址图,用的是李家造的细桑皮纸,上面用墨笔标着三进院的布局。

“前院能搭二十个竹篾架,够晒每天的纸;中院分两间,一间打包,一间放成品;后院有三间房,能住帮工,还能搭个灶房。”

李铭接过图,凑到晨光下看,见图上还画着条虚线,从后院一直连到院外的小河。

“这是?”

“竹管引水渠。”苏婉清小声说。

“我问过布坊的老掌柜,院外小河的水位比坊里高,搭竹管引水进来,煮浆不用挑水,省不少力气。”

李铭指着图里原料仓库的位置,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苏婉清像被烫了似的缩回去,耳尖泛红。

“这里得加个通风口,”

李铭赶紧移开视线,指着仓库角落。

“桑皮怕潮,上次作坊就有两捆发霉了,通风口开高点,潮气能散出去。”

苏婉清低下头,从怀里掏出块炭笔,在图上画了个小方块。

“加在这儿行不?离桑皮堆远点,不会沾着灰。”

两人头挨着头,在牛车上改图纸,李二河坐在前面赶车,故意把车速放慢,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山歌。

阳光透过车帘缝隙照进来,落在图纸上,苏婉清悄悄把图纸往李铭那边推了推,刚好能让他看得更清楚。

到县城西头布坊时,日头刚过辰时。

布坊的老掌柜早候在门口,见他们来,赶紧迎上来。

“是李解元吧?苏姑娘前儿就跟我说了,快里头看!”

布坊确实是三进院,院墙是青砖墙,没怎么破损。

前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能并排搭二十个竹篾架。

中院的两间房还留着旧货架,稍微收拾就能放纸捆。

后院的灶房里,铁锅还能用,旁边堆着半垛柴。

“这院够大不?”

三伯从村里赶过来,他听说要来看布坊,凌晨就扛着尺子来了,此刻正量前院的宽度。

“我算过,咱现在每天煮五十斤浆,晒纸得二十个架子,这儿刚好够,不够再往后院扩。”

“够了。”李铭走到后院,指着院外的小河。

“竹管从这儿引进来,直接通到前院的煮浆锅,省得挑水。”

他又摸出图纸,指给老掌柜看。

“仓库的通风口,就按这个位置开,麻烦您找人帮忙弄下。”

老掌柜连连点头:“好说!我下午就找木工来,保证不耽误您用。”

正说着,地保从外面走进来,穿着件青布短褂,手里攥着个布包。

“李解元,苏姑娘跟我说了您的事,这是布坊的地契副本,您看看,租期三年,租金每年二十两,比市价低两成,要是您后续想续租,还能再商量。”

李铭接过地契,见上面盖着地保的红印,心里踏实了。

“多谢地保费心。”

“该谢苏姑娘才是。”地保笑着说。

“她前儿特意来跟我说,您是实学解元,造的纸能让咱县的学子少花冤枉钱,我哪能不帮忙?往后您这作坊有啥麻烦,尽管找我,周扒皮那伙人要是敢来捣乱,我第一个不答应!”

李铭心里一暖。

看完布坊,往回走时,日头已经西斜。

苏婉清坐在牛车上,从布包里掏出本《会试策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