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族人们都安静了。
张婶先反应过来:“这主意好!上次苏姑娘说,绸缎庄包丝绸用的布比纸贵,要是咱的纸有花纹,掌柜肯定愿意买!”
李铭也眼睛一亮,他之前就想过给纸加花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法子。
“小丫,你这主意太好!三伯,您会编竹篾模子不?就按小丫说的,编缠枝纹的,细点,别戳破纸。”
三伯刚扛完小米,喘着气说:“会!我年轻时编过竹篮,缠枝纹不难,就是得用细竹篾,我下午就去后山砍竹,保证编得好看!”
“我帮你!”
李瑾突然站起来,举着石杵:“我...搬竹!”
族人们都笑了,三伯拍了拍李瑾的肩。
“好!跟我去搬竹,晚上给你糖糕吃。”
当天下午,三伯就带着李瑾往后山砍竹。
他们选的是三年生的嫩竹,竹篾劈得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
三伯的手被竹篾扎破了好几处,渗出血珠,他也不在意,只是用布擦了擦,接着编。
李瑾蹲在旁边,帮着递竹篾,时不时用袖子擦三伯额头上的汗,嘴里念叨着:“模子...纸...糖”。
傍晚时,第一个缠枝纹模子编好了,巴掌大,纹路细密,缠枝绕着花苞,看着就好看。
李铭拿着模子,往刚煮好的浆里蘸了蘸,轻轻按在湿纸上,等纸晒干,浅黄的纸上印着淡褐色的缠枝纹,比预想的还好看。
“成了!”
李铭举着纸,给族人们看。
“小丫,你看,这花纹多清楚!”
李小丫凑过来,眼睛都直了。
“比我想的还好看!绸缎庄的掌柜肯定喜欢!”
正说着,小五跑进来,手里攥着张字条。
“铭哥儿,苏姑娘来了,在村口呢,说送州府文渊书坊的订单来。”
李铭赶紧把有花纹的纸叠好,往村口走。
苏婉清坐在牛车上,手里拿着本账册,见他来,掀开车帘。
“刚算完文渊书坊的订单,下个月要两百张桑皮纸,我给你带来了。”
她递过账册,李铭接过来,见上面用娟秀的字迹记着“文渊书坊:桑皮纸两百张,每张三文,月底结款”,末页还画了个小小的书册图案。
“婉清,你看这个。”
李铭把有花纹的纸递过去。
“小丫想的主意,用竹篾模子印的缠枝纹,你觉得绸缎庄会要吗?”
苏婉清接过纸,指尖抚过花纹,眼里瞬间亮了。
“太好看了!我明天就带去找绸缎庄的王掌柜,他肯定喜欢!”
她顿了顿,又指着纸,“就是这花纹有点浅,要是用紫草汁染下模子,花纹能更深些,也更好看。”
“好主意!”
李铭拍了拍额头:“我咋没想到!张婶昨天染了紫色桑皮纸,正好用紫草汁泡模子。”
苏婉清低下头,从怀里掏出块槐花染的黄色桑皮纸。
“我昨天染的,想着你温书时用这纸写字,比白纸看着舒服。”
李铭接过纸,黄色的纸泛着淡淡的槐花香,摸起来比普通桑皮纸更虚拟。
“你还会染纸?”
“跟张婶学的。”
苏婉清耳尖泛红。
“你之前说,想让纸有更多颜色,我就试了试,槐花染黄,紫草染紫,还有枫叶能染红,就是还没试过。”
“等忙完这阵,咱试试枫叶染。”
李铭把黄色纸叠好,放进怀里。
“这纸我留着温书用,比普通纸舒服多了。”
第二天一早,苏婉清就带着有花纹的纸去了县城绸缎庄。
王掌柜接过纸,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手扯了扯。
“这纸不仅有花纹,还这么结实!包丝绸比布还显档次,我订五十张,每张三文,比普通纸贵一文!”
苏婉清赶紧回来报信,李铭听了,心里踏实了。
“往后就多做这种有花纹的纸,叫云纹纸,再染些颜色,紫色、黄色都做,拓展些高端销路。”
三伯听说绸缎庄订了五十张云纹纸,编模子更起劲了,一天编了五个模子,手被扎破了也不在意,只是用布包着接着干。
李瑾每天提前一个时辰来捣浆,还帮着泡模子。
他每次捣够十锅合格浆,就拿着账册找李铭要糖糕,账册上的记号画得歪歪扭扭,却是他最认真的记录。
五天后,苏婉清带着王掌柜来作坊看样。
王掌柜穿着件绸缎长衫,手里拿着个丝绸包裹,见了李铭,赶紧迎上来。
“李解元,你这云纹纸是真好看!我今天来,想再订一百张,还要测试下耐折度,包丝绸得经得起折腾。”
“您尽管测。”
李铭拿起一张云纹纸,双手捏住两端,反复折叠了二十次,纸没破,只是花纹稍微淡了点。
“您看,折叠二十次都没问题。”
王掌柜接过纸,自己也试了试,笑着说:“好!比我想的还结实!这纸用的啥原料?怎么这么韧?”
“用的桑皮三层,还加了竹纤维。”
苏婉清在旁边补充。
“煮浆时加了半勺盐,纤维更细,也更韧,包丝绸不会磨破,还能防潮。”
王掌柜拍了拍李铭的肩。
“李解元有苏姑娘这懂纸的帮手,生意想不火都难!我这就回去让账房准备钱,下个月就来取货。”
苏婉清脸瞬间红到耳根,低下头,手指绞着裙角。
李铭赶紧接过话:“婉清姑娘不仅懂纸,还帮我算订单账、染纸,没她我忙不过来。”
他从怀里掏出张刚染的黄色云纹纸,递过去。
“这是用槐花染的云纹纸,你画绣样肯定好看,之前你说想画兰草,用这纸正好。”
苏婉清接过纸,指尖碰到他的手,赶忙缩了回去,小声说:“我...我回去就画,画好了给你看。”
王掌柜看在眼里,笑着说:“李解元,苏姑娘是个好姑娘,你可得好好待人家。”
李铭挠了挠头,没说话,只是把黄色云纹纸往苏婉清手里又推了推。
送王掌柜走后,苏婉清要回县城,李铭送她到村口。
刚到老槐树下,就见县学的周教谕从对面走来,手里拿着本《论语》,见了他们,赶紧迎上来:“李解元,苏姑娘,你们这是?”
“周先生,您怎么来了?”李铭拱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