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开局流放边关,我直接打穿北境线! > 第四十四章 愿为殿下……效死!
换源:


       看着信件,张谦幡然醒悟。

这位年轻的皇子,他的能量早已穿透崇山峻岭,直抵京城心脏!

他那些自以为隐秘的心思与软肋,早已被对方洞若观火。

赵衡看着面如死灰的张谦,缓缓开口:

“我能查到这些,自然也能保他们安然无恙。”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可置疑的份量。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站起身,将瘫软的张谦扶起。

“张谦,留在京城,做我的眼睛。”

目光深远,仿佛已触及未来波澜。

“这不是背叛,是韬光养晦。你效力的,从来不是太子,而是苏大学士、你的家人、你自己。你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将敌人连根拔起的机会。”

一枚用狼牙粗砺打磨的配饰,被轻轻放在案上。

张谦认得它——当年初斩蛮族百夫长,苏望之亲手为他佩戴的荣耀。

“苏小姐托我转交。”赵衡语气感慨。

“她说,昔日的张校尉,是头纵横沙场、无惧无畏的孤狼……”

“而不是一条……被铁链拴死的……看家狗。”

张谦目光死死锁住那枚狼牙。

双腿像失了骨头,他轰然再次跪倒!这一次,膝下不再是请罪的羞愧。

他像个重燃战魂的战士,向他认定的君主,献上余生一切忠诚:

“罪将张谦,愿为……”

他略顿,猛地抬头,眼中烈焰灼灼:

“愿为殿下……效死!”

……

三天后,一骑快马如箭,冲出秋水关,怀里揣着禁卫军统领张谦亲笔写就的绝密情报,直赴京城。

这份情报经赵衡授意精心编织,真真假假,迷雾重重。

张谦先是极尽渲染赵衡为罕见的军事奇才,细描黑风口战局和死士营诡谲的三三战法。

笔锋随即陡转,痛陈赵衡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性情上的顽疾:

“……然,赵衡此人,将才或有,帅德全无。少年得志,骄纵贪婪,鼠目寸光。自掌黑石谷,便沉迷炼器,日夜不息。更为解粮荒,竟私下用谷中所产珍稀精钢,勾结边商,换取粮食、美酒与西域珍宝,恣意挥霍……”

“……其虽善笼络,却不过些微末小利,全无大略。臣以为,此等人物如利刃,可用其锋,断不可委以重兵,使其独掌一方。否则,养痈遗患,终成心腹大患……”

……

秋水关外,王家村。

老铁匠王老头对着冰冷的炉灶,一口接一口叹气。

儿子三年前战死北疆,尸骨无存,只带回一块冰凉木牌。

破旧的茅屋里,只剩他与七岁的孙儿虎头相依为命。

连年苛捐杂税,压得祖孙俩脊梁欲断。他这点修补农具的手艺,眼看连稀粥都难以为继。

满是老茧烫疤的手,墙角那袋快要见底的糙米,让老人眼中蒙上绝望。

孙儿虎头轻轻捶着他佝偻的背,小声说:“爷爷,我不饿……”

孩子的话,像钝刀割着王老头的心。

“当!当!当!”

村里铜锣声猛地炸响!

“快出来!关里的赵将军招工了!”

赵将军?王老头满心疑惑,跟着人群涌向村口老槐树。

树干上一张簇新的告示。不同于官府龙飞凤舞的文书,那上面字迹清楚,言语直白,还配着简图。

“黑石谷兵工厂,招工令!”

“凡我大周子民,身家清白者,皆可报名!”

“入我黑石谷做工,不收分文,管三餐饱饭!每月发放一斗粟米,半斤盐巴!”

“凡有一技之长之匠人,待遇从优!凡阵亡将士家属,优先录用!”

这几行字,如同惊雷在村民脑中炸响!

管饱饭?还发粮盐?天底下竟有这等好事?官府的征兵徭役,从来都是榨他们的命,何曾给过一粒米?

“假的吧?哪有这么好的事?”

“肯定是骗我们当炮灰的!”

怀疑的议论四起。

可王老头的心,却擂鼓般狂跳起来。

“阵亡将士家属,优先录用……”

这几个字灼烧着他的眼。再看看身边瘦得小脸发黄的虎头,他决定拼一把!

他将信将疑地拉起孙子小手,颤巍巍地,成为了在招工令下按下手印的第一人。

当王老头真的凭借那块冰冷的木牌,从一名和善军士手中领到一袋沉甸甸、足够祖孙吃一个月的安家粮时……

这个在儿子战死时都没落泪的倔强老头,抱着粟米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哭声在村口炸开。

……

带着忐忑,王老头牵着孙子踏进传说中的黑石谷。

眼前景象令他震撼。

没有想象中的混乱压迫,只见规划整齐的营房、热火朝天的矿山,以及那座传说中、如同巨兽般喷吐烈焰的雄伟高炉!

他被分配到锻造车间。

没有监工的皮鞭,没有军官的叱骂。

一个魁梧的蛮族壮汉头领图拉,塞给他一把崭新的铁锤,指着堆新出炉的铁锭,用生硬的汉话吩咐:“你的活儿,教新来的年轻人,认铁成色,看锻打火候。干得好,晚上管肉!”

被人尊重的感觉,让他那点曾被视作下九流的手艺,挺直了腰杆。

虎头则和几十个同龄孩子,被一位面容和善的女先生苏锦带进另一处干净的营房,进了识字班。

孩子们上午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剪剪羽毛,或给工具上油。

下午,便坐在敞亮的教室里,跟着苏锦读书、习字。

夜晚,刚分到的窝棚温暖干燥。

王老头看着小孙子趴在桌边,借着油灯的光,用一根小树枝在沙盘上一笔一画、歪歪扭扭地练习着:

“王……虎……头……”

小家伙小脸写满了专注和渴望。

王老头伸出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孙子的小脑袋,又摸了摸床头那袋散发着谷香的沉甸甸粟米。

不知不觉,浑浊的老眼再次蓄满了泪水。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为悲伤和绝望。

那是为希望,为一种从未有过的、对明天的期盼。

他看着窗外炉火映照得通红的夜空,喃喃道:

“这世道……好像,真要变了。”

在老王头和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心中,黑石谷的世道,确实变了。

赵衡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和安全,更是一种颠覆了这个时代认知的,全新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