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谋对话(1627年三月中)
种子岛堡垒的瞭望塔下,海风卷着沙粒打在盔甲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赵谦望着远处正在开垦的荒地,手里攥着刚画好的防御工事图,眉头却没松开——刚才李破的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里沉甸甸的。
“李大人,”他转过身,指尖在图纸上的“大明堡垒”四个字上划过,“末将还是想不通。咱们的‘天启一式’能打穿三层木板,迫击炮能轰塌倭寇的城楼,拿下朝鲜和日本不过是时间问题,为啥要绕这么大的圈子?”
李破正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着大唐的疆域图。听到这话,他抬起头,把树枝指向图上的“平壤”:
“你说的‘拿下’,是指像隋炀帝那样,带着百万大军去打?还是像万历皇帝那样,耗了七年,花光国库,最后只换来朝鲜的表面臣服?”
赵谦愣了愣,想起杨立文讲过的历史——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百万大军死伤过半,最后天下大乱;万历朝鲜之役,大明虽胜,却也让辽东防务空虚,给了后金崛起的机会。他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你再看这儿。”李破又在沙地上画了个圈,圈住济州岛和种子岛,“咱们在济州岛分田,在种子岛建堡垒,朝鲜百姓送土豆饼,日本侨民偷偷给咱们送情报——这比带十万大军去打,管用得多。”
他站起身,拍了拍赵谦的肩膀,“去年你在萨尔浒,用机枪打退后金骑兵,觉得痛快吧?可要是朝鲜百姓都把咱们当敌人,夜里摸进营地烧粮草,你有多少机枪够用?”
赵谦的脸突然红了。他想起在济州岛,那些被忍者挑拨的朝鲜平民,对着蒸汽船扔石头时的眼神——那眼神里的恐惧和敌意,比倭寇的刀还让人心寒。“末将明白了,”他低声说,“占领土地容易,让人心服难。”
“不光是心服,我们华夏优秀的文化里面有很多,听说过人间大道天下为公吗?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家的,不是一个人的,一个国家的。
他就像个蛋糕,我们做的不是独自吞掉这个蛋糕,还是把这个蛋糕做大的10倍百倍,到时候所有人都有饭吃,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那么,这个世界的战争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我们大明王朝所需要的世界!”
李破从怀里掏出徐文静画的世界地图,指着南方的吕宋,“你看南洋,那些岛屿人口少,土地肥,咱们迁十万流民过去,种水稻、甘蔗,一年能收三季粮。
这些粮食运到北方,能让多少百姓不挨饿?百姓不挨饿,谁还愿意跟着东林党、跟着倭寇造反?
于田大明朝的北方,我们有了更多的肥料,更多的房子,还有更多优良的品种,可以种出更高产的粮食,我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土地了!
嗯,可以把眼光看向海洋,这个世界上这个地球上70%以上都是海洋,他也是个大宝藏!
西方还活在争夺更多土地的这个小小的历史阶段,我们要看得更远,站得更高!”
他又指向地图最南端的“南美洲”,那里被徐文静用红笔标了“金矿”“银矿”“橡胶”的字样:
“杨立武说,那里的土地比江南还肥,森林里的树能盖十层楼。可现在呢?西方的船队已经去了,抢他们的黄金,杀他们的人。咱们大明要是也去抢,跟那些西夷有啥区别?”
赵谦凑过去看地图,手指在“哥伦比亚”的字样上停顿:“那咱们去帮他们?给他们粮食,教他们种地?咱们开矿大头让给他们的当地人,咱们只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之40,咱们要知足,然后咱们可以互相合作,互相赚钱!
启发世界和西方力强的资本家一样,你去那里占据土地,以后占据矿山,占据了百分之七八十的股份,把小头留给他们土地的主人!
他们很弱小,自然没有办法,但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他们心里面会服气吗?所以不要想把所有东西吞进自己的肚子,那时会撑坏肚子的!!”
“是让他们像大明朝一样生活吗?”
“对。”李破的眼睛亮了,“咱们给他们送高产粮种,帮他们建学堂,教他们造农具。他们有黄金,咱们有丝绸、瓷器,公平交易——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大明是朋友,不是强盗。
等他们的日子过好了,自然会学咱们的文化,用咱们的汉字。到时候,不用咱们派兵占领,他们也会站在大明这边。”
他把地图卷起来,塞进赵谦手里:“你要在种子岛长期驻守,记住一句话——刀枪能赢一时,文明能赢一世。咱们要建的,不是靠武力撑起来的大帝国,是靠文化、靠民心连起来的‘东方文化圈’。将来,不管是朝鲜的农民,还是南洋的土著,或是南美洲的部落,提起大明,想到的不是枪炮,是能让他们吃饱饭的土豆,是能让他们孩子读书的学堂——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海风突然变大,吹得地图“哗哗”响。赵谦握紧手里的地图,再看向远处正在种地的士兵和朝鲜平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突然明白,李破要的不是一块两块土地,是一个没有战乱、人人能吃饱饭的新世界——而种子岛的堡垒,就是这个新世界的第一块基石。
“末将记住了!”赵谦突然单膝跪地,声音坚定,“定守好种子岛,护好侨民,等将来,让这里成为大明文明的‘出海港’!”
李破扶起他,拍了拍他的盔甲:“好!等你把种子岛建成转口贸易中心,我亲自来给你庆功。到时候,咱们坐着蒸汽船,去南美洲看看——看看那里的太阳,是不是真的比大明的更暖。”
夕阳西下时,两人并肩站在瞭望塔上。远处的海面上,派往吕宋的运粮船正缓缓驶过,船帆上的“明”字旗在暮色里格外醒目。赵谦知道,从今天起,他守的不只是一座堡垒,是李破口中的“新世界”,是华夏文明走向远方的希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