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刚过,“小宝服装加工厂”的车间里却暖得像春天——二十多台缝纫机同时运转,“哒哒”声汇成热闹的旋律,裁好的蓝布堆得像小山,工人的额头上都渗着细汗,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大家都想多赶点订单,多赚点奖金,好给家里添件新衣服,给孩子买串糖葫芦。
“张姐,你这针脚也太齐了!”小李举着刚缝好的劳保服袖口,眼里满是佩服,“我要是有你这手艺,月底奖金肯定能多拿五块!”
张姐笑了笑,手里的针线没停:“多练练就好了,我刚学的时候,针脚歪得像条蛇,韦厂长还没怪我,让我慢慢练。”她往案台上的订单瞟了一眼,“不过咱现在的订单还是太少,要是能接个大单,这个年就能过踏实了。”
“可不是嘛!”负责锁边的林晚秋也凑过来,手里的锁边机“嗡嗡”响,“我想给我娘买件新棉袄,还想给我弟买支钢笔,要是能多赚点奖金,就能一起买了。”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韦小宝探出头,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大家先停一下,有个好消息要宣布!”
工人都停下手里的活,围了过去,眼里满是好奇——韦小宝平时很少这么激动,肯定是有大好事。娄晓娥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印好的样品,脸上也带着笑。
“刚才国营第三棉纺厂的王科长打电话,说想来咱厂看看,想订一批劳保服,数量不少,要是谈成了,咱这个月的奖金肯定少不了!”韦小宝的声音响亮,每个角落都能听见,“大家把手里的活整理一下,等会儿王科长来了,都精神点,让他看看咱厂的实力!”
“啥?国营厂的订单?”工人里有人惊讶地喊出声,“那可是国营厂啊,比王厂长的小厂大多了,要是能接下,咱厂以后就不愁订单了!”
“太好了!我娘的新棉袄有指望了!”林晚秋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锁边机掉在地上,赶紧扶住,脸上的笑比阳光还灿烂。
傻柱正好从食堂端着午饭过来,听见动静也凑过来:“啥好事这么热闹?是不是要发奖金了?我可跟你们说,我今天炖了红烧肉,要是真有奖金,我再给你们加个糖醋鱼!”
“傻柱师傅,你先别想着加菜,等会儿王科长来了,你可得把食堂的卫生搞好,别给咱厂丢人!”韦小宝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快去把饭放下,过来帮忙整理样品,让王科长看看咱的质量。”
“放心!保证没问题!”傻柱放下饭桶,转身就往食堂跑,脚步比平时快了两倍——国营厂的订单要是谈成了,他这个食堂师傅也能跟着沾光,说不定还能涨点补助。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车间里热闹得像过年。工人都忙着整理样品,把最好的劳保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展示架上;小李和小张还在样品上缝了个小布标,上面写着“小宝服装——质量保证”;林晚秋则把锁边的细节整理好,确保每个边缘都光滑平整。
上午十一点,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厂门口,下来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戴着副黑框眼镜,手里拎着个公文包,正是国营第三棉纺厂的王科长。韦小宝赶紧迎上去,往他手里塞了块刚买的芝麻糖:“王科长,一路辛苦,快进厂里坐,我让娄厂长给您沏了好茶。”
王科长接过芝麻糖,放进嘴里含着,甜香缓解了旅途的疲惫:“韦厂长客气了,我也是听说咱厂的劳保服质量好,才特意过来看看,要是合适,以后咱就长期合作。”
进了车间,王科长看着整齐的样品,眼里露出惊讶——他之前去了好几家小厂,样品都堆得乱七八糟,质量也参差不齐,没想到这家小厂这么规范。他拿起一套劳保服,手指在布料上捻了捻,柔软厚实,比他之前看的几家都好。
“这布料是天津棉纺厂的一等品,耐洗耐穿,工人穿半年都不会变形。”韦小宝在旁边介绍,指着锁边的细节,“您看这锁边,用的是进口线,不会起球,比普通线耐用三倍。”
王科长点点头,又拿起一套碎花劳保服——这是娄晓娥之前设计的爆款,销量比普通款多五成。“这碎花款不错,比纯色的好看,工人肯定喜欢。”他翻到标签,上面写着“单价十二元”,眉头轻轻皱了皱,“就是价格有点高,我们厂要订两千套,能不能便宜点?”
韦小宝心里一阵狂喜——两千套!比他之前所有订单的总和还多!他强压着激动,往娄晓娥递了个眼神,娄晓娥会意,拿出成本核算表:“王科长,您看,这是我们的成本表,天津棉每匹两块二五,进口线每卷三块,加上人工和设备损耗,成本就要八块五,我们只赚三块五的利润,真的不贵了。”
王科长接过成本表,仔细看了看,又算了算,眉头慢慢舒展开:“你们的成本确实透明,比其他厂实在。这样吧,十二块一套,订两千套,要求月底交货,要是质量没问题,以后我们厂的劳保服都从你们这儿订。”
“没问题!保证按时交货,质量绝对过关!”韦小宝赶紧伸出手,跟王科长握了握,手心里全是汗——两千套,总金额两万四千块,这是他开厂以来最大的订单,不仅能给工人发丰厚的奖金,还能让厂的名声打出去,以后肯定会有更多订单。
签完合同,王科长走后,车间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工人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韦厂长,是不是真的订了两千套?是不是要发奖金了?”
韦小宝举起合同,晃了晃,脸上的笑藏不住:“没错!两千套,月底交货!为了感谢大家的努力,我决定,这次的订单,给每个人分提成,按产量算,多劳多得,最少的也能拿五十块,多的能拿一百块!”
“啥?最少五十块?”工人里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多!我能给我娘买件新棉袄,再给我弟买支钢笔,还能剩下钱买年货!”
“我能给我媳妇买块花布,做件新衣服过年!”张姐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她之前一直想给媳妇买块花布,可总觉得钱不够,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傻柱也跑过来,一把抱住韦小宝:“小宝,你太够意思了!五十块提成,我能给我娘买瓶好酒,再买两斤肉,好好过个年!”他往食堂的方向跑,“我现在就去加菜,下午给你们做红烧肉和糖醋鱼,让大家吃好,好好干活!”
娄晓娥看着热闹的场面,心里也满是欣慰——她知道韦小宝不是小气的人,有好处总是想着工人,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厂才能越办越好。她往韦小宝手里塞了杯菊花茶:“快喝点水,别激动坏了,接下来还有很多活要干,得赶紧安排生产计划,确保月底交货。”
“没错!”韦小宝喝了口茶,定了定神,“现在安排一下:张姐带五个人负责裁剪,确保每天裁两百套;小李和小张带十个人负责缝纫,每天至少缝一百五十套;林晚秋带三个人负责锁边,每天锁两百套;老李负责原料管理,确保布料供应;傻柱负责食堂,保证大家吃得好;我和娄厂长负责质量检查,每天抽查,确保质量没问题。”
“放心吧韦厂长,保证完成任务!”工人都齐声回答,声音响亮,震得车间的窗户都嗡嗡响。
接下来的日子,车间里的干劲比过年还足。工人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厂,晚上加班到十点,却没人喊累——五十块的提成像个小太阳,照亮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都想着多赶点活,多赚点奖金,好好过年。
张姐每天裁布裁到手指发麻,却还是坚持把每块布都裁得整整齐齐,她说:“不能因为赶进度就丢了质量,不然对不起韦厂长的信任,也对不起自己的提成。”
林晚秋的锁边机坏了一次,她连夜找老顾修好,第二天一早准时到厂,眼睛里满是红血丝,却还是笑着说:“没事,不耽误进度就行,我娘的新棉袄还等着我的提成呢。”
傻柱的食堂也热闹起来,每天都换着花样做,红烧肉、糖醋鱼、炒鸡蛋,顿顿有肉,还熬了红糖姜茶,让工人加班的时候喝,暖身子。他说:“大家这么辛苦,我得让大家吃好,才有劲干活,不能让韦厂长失望。”
韦小宝和娄晓娥每天都在车间里盯着,检查质量,解决问题。有次裁布的剪刀不够用,韦小宝连夜去五金店买了十把新的;有次缝纫线用完了,娄晓娥凌晨去布行拿货,确保不耽误生产。
三大爷听说厂里接了国营厂的订单,也主动来帮忙,每天来厂里算账本,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内,还提了“按需裁剪”的建议,省了不少布料。他说:“韦厂长这么大气,我也得帮点忙,不能让他一个人操心。”
二大爷也经常来厂里看看,帮着维持秩序,还把自己的儿子光福叫来帮忙搬布料,不要任何报酬。他说:“小宝是咱院的骄傲,他的厂好了,咱院的街坊也能跟着沾光,这点忙不算啥。”
许大茂听说后,也送了些布料过来,比市场价便宜两成,他说:“之前韦厂长帮过我,现在他有难处,我也得帮一把,以后咱就是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月底的时候,两千套劳保服按时完成,质量全优,王科长来验收的时候,满意得直点头,当场就付了一半的货款,还说下次要订三千套。
发提成那天,车间里热闹得像过年。每个工人都领到了厚厚的红包,最少的五十块,最多的林晚秋领了一百二十块,她激动得哭了,说要给娘买件最好的棉袄,再带娘去城里逛逛。
傻柱领了八十块,当场就宣布,晚上请大家吃红烧肉,还要喝好酒,庆祝订单完成。
韦小宝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满是踏实。他往娄晓娥身边靠了靠,小声说:“你看,大家多开心,这比赚多少钱都值得。”
娄晓娥点点头,往他手里塞了块橘子糖:“你做得对,懂得分享,大家才会跟着你好好干,咱厂才能越办越好。”
晚上,厂里办了庆功宴,傻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红烧肉、糖醋鱼、炒鸡蛋,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工人都围着桌子坐,喝着酒,聊着天,说着过年的计划,笑声在车间里回荡,像首温暖的歌。
韦小宝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突然明白——做生意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凝聚人心,让跟着自己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只有这样,生意才能长久,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夜风里带着饭菜的香味,还有大家的笑声,韦小宝知道,他的服装厂,从今天起,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身边这些可爱的人——他们是工人,是街坊,更是家人,有了他们,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远的路,都能走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