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赛的赛程表寄到省队那天,窗外的积雪刚开始融化,屋檐下挂着的冰棱滴着水,在地面砸出小小的坑。林冬南捏着赛程表的指尖有些发颤,纸上“北京国家体育馆”几个字烫得他心口发暖,转身就看见姜天瑜拎着保温桶站在宿舍门口,帆布包上的两枚银戒指在阳光下晃着光。
“我听说赛程表到了,特意煮了姜汁汤圆。”她把保温桶往桌上放,掀开盖子时,白汽裹着甜香飘出来,每个汤圆上都沾着点姜末——是她早起在菜市场挑的嫩姜,切得碎碎的。林冬南夹起一个往嘴里塞,温热的甜意从舌尖漫到心口,突然发现碗底藏着个小小的糯米团,捏成了篮球的形状,上面还沾着点蓝食用色素,是她用剩下的蛋糕色素调的。
“北京比省城冷,我把你那件旧羽绒服拆了,加了层新棉絮。”姜天瑜从帆布包里掏出件蓝白相间的羽绒服,袖口缝着圈蓝布,是从他高中校队的旧球衣上拆的,“我还在口袋里缝了个小口袋,能装暖宝宝,你训练时别冻着手。”林冬南把胳膊伸进袖子,指尖碰到口袋里软软的布料,突然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她偷偷放的草莓糖,糖纸是蓝白条纹的,和他的球衣一个颜色。
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姜天瑜带着林冬南去了省城的小商品市场。她在一家卖手工饰品的摊位前停住,拿起一串蓝白相间的手链,上面串着小小的篮球和栀子花吊坠:“给你队友们每人带一串,比赛时戴着,就像咱们都在你身边。”林冬南看着她认真挑选的样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丝绒小盒子,里面是枚小小的银篮球吊坠,背面刻着个“瑜”字:“给你的,比赛时戴着,我看见它就有力量。”
姜天瑜把吊坠戴在脖子上,塞进毛衣里,贴着心口的位置。回去的路上,她坐在电动车后座,胳膊绕着林冬南的腰,脸贴在他的后背,轻声说:“我查了北京的天气,比赛那几天可能会下雪,你投三分时记得偏左半厘米,雪会影响视线。”林冬南嗯了一声,骑车的手紧了紧,突然觉得车筐里的保温桶格外沉——里面是她给队友们准备的红糖馒头,每个都裹着蓝棉布,怕凉了。
到北京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雪,国家体育馆的轮廓在雪雾里格外宏伟。林冬南跟着教练往场馆里走,姜天瑜拎着行李箱跟在后面,突然停下来指着场馆外的广告牌:“你看,上面有国家队的标志!”她的眼睛亮得像雪地里的星星,白裙子沾了点雪沫,领口的蓝布在风中晃着,像面小小的旗帜。
办理入住时,姜天瑜发现林冬南的队友们都在整理装备,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每个对手的战术分析,还有不同场地的投球技巧:“这是我熬夜整理的,你们比赛前看看,说不定能用上。”队友们围过来看,发现每页都贴着星星贴纸,是她用奖学金买的,每个星星旁边都写着“加油”,字迹圆圆的,像她的笑脸。
赛前训练那天,雪下得比往常大。林冬南穿着姜天瑜改的羽绒服,在球场上运球,突然看见看台上有个熟悉的身影——姜天瑜正举着个大大的加油牌,上面写着“省队10号,加油!”,旁边画着辆电动车,车筐里插着两朵向日葵,花瓣上的亮片是从她旧礼服上拆的,在雪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他突然把球往看台上抛,姜天瑜伸手接住,棉手套上的蓝补丁在雪光里闪了下——是用他旧球衣的布料缝的,和他的球衣颜色分毫不差。“你看,”林冬南往看台跑,雪沫子溅在裤腿上,“戴这个接球,比平时稳多了。”姜天瑜把球递给他,突然从包里掏出个保温杯,倒出杯姜汁红糖水:“刚温的,你喝了暖身子,别冻着膝盖。”
比赛前一天晚上,林冬南在宿舍里紧张得睡不着,翻来覆去时,听见敲门声。打开门,看见姜天瑜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布偶,是用蓝白毛线织的篮球形状,上面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南”字:“我查了,比赛前抱着这个布偶睡,能睡得香。”林冬南把布偶抱在怀里,突然闻到股淡淡的艾草香——是她煮毛线时加的,说能安神。
全国赛第一场,对手是实力强劲的上海队。比赛开始后,林冬南持球突破,却被对方球员撞倒,膝盖重重磕在地板上,旧伤传来一阵刺痛。他咬着牙往起站,抬头就看见看台上的姜天瑜,她正举着那个玻璃罐,里面的LED灯珠闪着光,像颗小小的星星。
“投三分!”队友在旁边喊,林冬南退到三分线外,想起姜天瑜在笔记本里写的“雪天投三分要比平时用力三成”,深吸一口气,起跳,投球。篮球在空中划出道漂亮的弧线,稳稳地进了篮筐。观众席传来欢呼声,林冬南往看台望去,姜天瑜正跳起来鼓掌,白裙子在人群里像只轻盈的鸽子。
中场休息时,姜天瑜跑过来给林冬南递水,突然发现他的膝盖在渗血,裤子磨破了个小洞。她从包里掏出块蓝布,是从他旧球衣上拆的,还有瓶碘酒:“我帮你包扎下,别感染了。”林冬南坐着,看着她认真包扎的样子,指尖碰到她冻得发红的耳朵,突然把她的手往自己怀里揣:“怎么不多穿点?”“怕你分心,”她往他怀里缩了缩,“我没事,你比赛要紧。”
下半场比赛,林冬南带着队友们一路追赶比分。最后一分钟,比分还差两分,他持球突破,对方球员犯规,他获得两次罚球机会。站在罚球线前,他深吸一口气,想起姜天瑜说的“罚球时盯着篮筐中心的白点,别紧张”,抬手,投球。第一个球进了,第二个球也进了。终场哨声响起时,比分定格在82:80,省队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