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襄梦到了娘亲,梦里娘亲牵着她的手,温柔的声音在她耳边:“襄儿,看漫山遍野的花儿。”
阿襄抬起了手,感觉到掌心有什么东西飘了下来,风一吹,又没了。
“阿娘,襄儿看不见呢。”
娘亲握着她的手变紧了,她甚至能感受到娘亲手心湿热的汗。
娘亲的话响在耳边:“没关系,襄儿总有一天会看见的。”
“……可是襄儿闻到了花香。”很美的花香。阿襄很开心。
阿襄想说,看不看得见都无所谓,可是突如其来的一阵急剧的下坠让阿襄仿佛被卷进了黑洞漩涡,直接把她从梦里打了出来。
阿襄近乎满头大汗地醒了过来,自从娘亲留字出走之后,她就经常做这个梦。
阿娘。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阿襄看着黑暗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她感受不到自己究竟是睁眼的还是闭眼的。
和魏瞻彻夜点灯不同,阿襄其实很长时间都不习惯光明。
她甚至害怕照进来的第一缕光。
那些日子,多亏了有阿娘。
这世上,有人害怕黑暗,有人畏惧光明。
阿娘将她从黑暗带向了光明。
——
漆黑的东墙角,管家“张叔”再次召集了丫鬟和小厮。
“这个阿襄你们是怎么找到的?”白日的事情让管家心里长了刺。
被凌厉视线盯着的丫鬟和小厮有些惴惴不安,对望一眼之后,小心翼翼把经过说了。
当日,是小厮去请的阿襄。
当时满镇子人人都在高谈阔论阿襄的事迹,咸水镇平日无聊的很,难得有一件事情津津乐道。
小厮在人们的指引下,在农妇的宅子里找到了阿襄。
“过程就是这样……”
小厮有点害怕,浑身抖个不停。越说声音越小。
当初阿襄还端了端架子,在他们提出可以加钱之后、阿襄才“勉强”同意了。
管家的脸已经极为阴森:“这么说,你根本没有亲眼见到那几个所谓复明的乞丐和农妇。”
全都是听旁人说。
小厮傻了。
下一刻,管家一把捏住了小厮的脖子,似乎就能拧断那细细的一条。
“饶、饶……”小厮绝望地求饶。虽然他也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管家扭曲着脸,这么刚巧魏瞻瞎了需要人,这么巧这个阿襄就这时候来咸水镇了。
他从来不信什么巧合。
“明日你去外面,找到那个农妇,还有那两个乞丐,把他们带过来,我倒要亲眼看看玩的是什么花样。”
小厮被像垃圾一样丢了下去,却劫后余生地趴在地上磕头感激。
“是,小的明日就去。”
……
清晨,阿襄发现今天给自己送饭的丫鬟神情怪怪的,一双眼睛总在自己身上飘来飘去,这有鬼的样子怎么可能瞒得住。
阿襄不禁眯眼笑了笑:“怎么了,脆桃?”
阿襄故意幽幽喊了一句她的名字,丫鬟惊了一下,有些尴尬地收回了视线,“没,没什么,我先走了。”
脆桃匆忙地收拾了食盒,甚至破天荒没有盯着阿襄把饭菜吃完,就立刻离开了院子。
阿襄看着她的背影,怎么都有点像是落荒而逃。
阿襄心里隐约有些不好的预感。
自从之前的蛊虫之后,阿襄对于每日入口的东西都更慎重,除了用银筷,馒头也都会掰开。
但是除了那一日之后,阿襄没有再发现异样。
所以蛊虫只会种一次,对于他们的人来说,认为只要蛊虫入了体控制住了她,就够了。
蛊虫,是这里控制下人的手段吗?
阿襄再次想起昨日管家跪在魏瞻的面前,头都磕血的样子,那份惧怕,难道也是因为这蛊虫?
所以魏瞻即使瞎了,这些人也不敢背叛,不对,还是有哪里不太对。
“阿襄姑娘,请进来。”
不远处的房内传来声音,魏瞻叫她了。
阿襄把最后一块馒头塞进了嘴里,收起银筷,进了魏瞻的门。
桌上放着《探元心法》。
“既然阿襄姑娘说了会念心法给我听,便履行诺言吧。”魏瞻不动声色说道。
阿襄看着桌上的心法,慢吞吞拿了起来。
“心法这种东西,一旦练错了,轻则伤身,重则走火入魔,魏公子倒是相信我、不怕我乱念一气吗?”
魏瞻沉默了一下,似乎笑了:“现在我和姑娘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相信我死了,对姑娘没什么好处。”
阿襄看着他,魏公子,到底该不该信你。
现在她和这位公子是一种微妙的制衡关系,任何一点倾斜都会打破这种平衡。
阿襄于是翻开心法第一页,看着上面有些幼稚的笔画,亲切感不由油然而来。
“太极阴阳,两首日月。内守丹田,意守不散。”阿襄刚给魏瞻念了其中两句,就看到魏瞻并起两指,划出了一道气门。
劲风擦着阿襄的耳侧过去。
阿襄瞬间就停下来了。
这么浑厚的内力。
比阿娘不遑多让。
“阿襄姑娘,怎么停了?”魏瞻不由问。
阿襄看着他,忽然就问:“魏公子,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
对于瞎子来说,问他是怎么瞎的实在是太戳肺管子了。
不过阿襄今天就戳定了。
魏瞻果然沉默了一下,“怎么,阿襄姑娘对我好奇吗。”
阿襄:“……”不好奇,她只对这个宅子好奇。
作为宅子的主人,这个魏少主身上有很多阿襄需要解开的谜团。
“我阿娘是盲医。”
话音落,空气里果不其然寂静了一瞬。
“盲医?”魏瞻反问了一句。
阿襄说道:“她是真的能让盲者复明。”
这天底下唯一一位盲医。
魏瞻良久没吱声,对任何一个瞎子来说,重见光明是最有诱惑力的。
可魏瞻短暂沉默后,淡淡说道:“我从未听闻过有盲医这号的人物。”
倘若这世上真的有让盲者复明的办法,早已让人疯狂了,怎么还会籍籍无名。
出乎意料的是,阿襄没有生气,她笑了笑:“因为这法子要付出很大很大代价,一般人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世人都自私,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到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就千方百计想逃避躲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