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科举:我靠历史知识碾压满朝 > 第38章:崔家反扑,诬他勾结盐枭
换源:


       天光刚爬上门槛,陈砚舟的脚还没跨出去,院外就响起了铁靴踩地的声音。不是巡街的兵丁,是府衙的差役,腰刀拍着腿,走得又急又硬。

他立刻收住步子,往后退了半步,脚跟轻轻一碾,袖子里那几根银针顺着袖管滑进靴筒,贴着小腿落了下去。

门“哐”地被推开,府尹亲自带人进来,脸上没一点表情,像块冻硬的泥。

“陈砚舟,有人告你私通盐枭,勾结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府尹站在堂中,声音不高,却压得人耳朵发麻。

陈砚舟没动,只把外袍整了整,问:“告我?可有供状?”

“供状?”府尹冷笑,“人证物证俱在,还用等供状?”

他一挥手,差役冲进后屋,翻箱倒柜。不多时,一人从秦五睡的那张破床底下抽出一支箭簇,举起来亮在阳光下。

箭杆是旧的,铁头磨得发亮,但最扎眼的是上面刻的两个字——亡命之徒。

人群“嗡”地炸了。

“这字我认得!”一个差役大声说,“城南盐枭火并那回,死人身上就带着这标记!这是亡命之徒帮的信物!”

陈砚舟眯了下眼,没说话。

秦五被人从屋里架出来,腿上的伤还没结痂,走一步身子就晃一下。他看见那支箭簇,猛地抬头,冲陈砚舟吼了一嗓子:“腰牌在你手里——别让他们烧了!”

差役一听,立刻去搜陈砚舟。

他不躲,主动把怀里的边军腰牌掏出来,举过头顶,声音清清楚楚:“此人是三营老兵,这支箭是边军制式,箭头刻字为防混淆,兵部早有备案。若说这是盐枭信物,那就是在打三万边军的脸。”

围观的人群立刻议论起来。

“边军的箭怎会落到盐枭手里?”

“这字……真是盐帮的?我咋听说这‘亡命之徒’是外来说法。”

府尹脸色一沉:“制式?那你倒说说,边军何时用起西洋字了?这是内外勾结,铁证如山!”

陈砚舟低头看了眼那支箭,忽然笑了。

他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抖开,是半页泛黄的旧纸,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

“大人既然要断案,总得先认得字。”他把纸举起来,“这是《四夷译语》残页,兵部存档的译本。上面写着——亡命之徒,流亡者之意。天下用这词的不止盐帮,难道边军用了,就成了匪?”

府尹一愣,没接话。

差役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嘀咕:“还真是……兵部出过这书。”

陈砚舟把纸折好收回袖中,盯着府尹:“大人今日带人搜查,无搜查令,无原告具名,无供状画押,仅凭一支箭就定我通匪之罪?那明天有人在我门口扔把菜刀,是不是就能说我谋反了?”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府尹脸色铁青,挥了挥手:“带走秦五,封屋查证,任何人不得出入!”

差役押着秦五往外走,陈砚舟没拦,只在秦五经过时,低声说了一句:“断刀我收着,等你回来拿。”

秦五没回头,肩膀动了动。

差役走后,李石头从药柜后头钻出来,脸白得像刚刮过的姜片。他抖着手抓住陈砚舟的袖子:“他们连箭都准备好了……我们是不是……撑不住了?”

陈砚舟没答,从地窖口的砖缝里抠出一把钥匙,塞进他手里。

“账本还在,地窖没动,他们不敢明着烧。”他声音很平,“他们敢用这支箭,说明他们怕了。怕王主事开口,怕济仁堂的事露馅,怕那张米汤写的引单哪天冒出来。”

李石头咬着嘴唇:“可秦五被抓了……他腿还在流血……”

“所以他吼那一嗓子,不是求救,是提醒。”陈砚舟走到桌边,从抽屉里取出秦五那把断刀,放在案上,刀刃朝外,“他们想吓我们,想让我们跑,想让我们求饶。可我们要是跑了,账本就真没了。”

他抬头看着李石头:“你怕不怕?”

李石头咽了口唾沫:“怕。”

“我也怕。”陈砚舟点头,“可怕也得站着。秦五能为三营死七个人讨债,我们就能为这四十八万两银子,把天捅个窟窿。”

他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

崔禄。

孙郎中。

王主事。

然后用笔尖在三个名字上点了点。

“崔禄拿走了那半页引单,孙郎中给三营送过毒药,王主事经手过这批盐引。”他声音低下去,“他们三个,是这条链子上的扣。只要一个松,整条链子就得崩。”

李石头看着那三个名字,忽然问:“王主事……他会见你吗?”

“会。”陈砚舟把纸折好,塞进怀里,“他侄子冻死在关外那天,他就想报仇了。只是没人给他刀。现在,刀在我们手里。”

李石头深吸一口气:“那……秦五怎么办?”

“不救。”陈砚舟说。

李石头一愣。

“现在去救,就是告诉崔家,我们慌了。”陈砚舟走到窗边,掀开一条缝,看见府衙的差役还在巷口蹲着,“他们要的是我们乱。我们越乱,他们越敢下死手。可我们要是不动,他们反而会猜——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他回头:“你记住,从今天起,你不是李石头,是医馆新来的药童。每日抓药、晒药、记账,一句话不多说。我会去趟济仁堂,看看他们药柜里,是不是还藏着能让人吐血的‘补气丸’。”

李石头攥紧了拳头:“可你一个人去……太险了。”

“险?”陈砚舟笑了笑,“他们敢栽赃,就说明他们不敢明着杀我。我现在是秀才,又是解元,背后还有裴家。他们要动我,得先想好怎么跟朝廷交代。”

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布包,打开,是那几根银针。

“前天换来的,老郎中说能验毒。”他把银针一根根插进袖口暗袋,“只要药有问题,银针变黑,证据就出来了。”

李石头急了:“可你要是被发现……”

“发现就发现。”陈砚舟把外袍披上,扣子没扣严,“他们敢在箭上刻字,我就敢在药上验毒。他们走一步,我跟一步。等他们把路走绝,咱们再动手。”

他推门出去,阳光照在脸上,巷口的差役立刻站直了身子。

陈砚舟没看他们,径直往前走。

走到巷子拐角,他停下,从怀里摸出那张写了三个名字的纸,撕成三片,分别塞进三个不同的墙缝里。

然后他转身,朝城南济仁堂的方向走去。

风有点大,吹得他半旧的青衫贴在背上,像一张绷紧的弓。

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稳。

身后,医馆的门轻轻关上。

李石头站在窗后,手里攥着地窖钥匙,盯着那把断刀。

刀身映着天光,一闪。

陈砚舟的影子在长街上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济仁堂的招牌底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