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尚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们卖出去的是丝绸瓷器,可我们换回来的,是什么?”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夏元吉,更看着御座之上的朱棣!
“西洋诸国的苏木、胡椒、香料,在我大明,一两,便值一金!而在其产地,不过是寻常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的寻常之物!”
“波斯湾的宝石,天竺的钻石,昆仑奴的象牙,这些东西,在当地,或许并不起眼。可只要运回我大明,哪一样,不是万金难求的奇珍?!”
李子城的声音,陡然拔高!
“一艘宝船,满载瓷器而出。只需换回半船香料,其利,便在十倍之上!若能换回一船宝石,其利,何止百倍?!”
“用这一趟赚来的百倍之利,去支付下一次出海的耗费,敢问夏尚书,够还是不够?!”
轰!
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李子城这番话,给震得脑子一片空白!
尤其是户部尚书夏元吉,他那张涨红的脸,瞬间变得煞白!
他一辈子都在跟账本打交道,都在算着朝廷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支。
他何曾想过,这天底下,竟然还有如此……豪横到不讲道理的生意经?!
这已经不是在做买卖了!
这简直是在用船,去海上,直接捞银子啊!
李子城没有停下。
他知道,这还不够。
他要给朱棣的,不仅仅是钱。
他的手指,最终,落在了图纸上,那几个用蓝色标记出的,隐秘的港湾之上。
“陛下,贸易,只是第一步。”
“宝船所至,不仅是宣扬国威,更是我大明的眼睛,是我大明的脚步!”
“我们可以绘制最精准的航海图,勘探所有未知的岛屿,寻找最适宜耕种的土地,寻找蕴藏量最丰富的矿藏!”
“我们甚至,可以用我们廉价的瓷器和铁器,去换取北方蛮夷梦寐以求,却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
李子城抬起头,一字一句地,吐出了那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诱惑!
“战马!”
“用取之不尽的商品,去换取足以横扫漠北的,源源不断的战马!”
“陛下!届时,我大明,将建立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海上丝绸之路!我大明的舰队,将成为这片海洋上,唯一的法则!”
“到了那时,区区倭寇,不过是癣疥之疾!北方鞑靼,亦不过是笼中之困兽!”
“这,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这,才是真正的不世之功!”
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整个奉天殿,落针可闻!
所有文官,都呆呆地看着那个年轻人,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打仗和赚钱,不仅不冲突,甚至,可以相辅相成!
御座之上,朱棣的呼吸,已经变得无比急促!
他死死地盯着那张海疆图,那双眼睛里,燃烧着的是前所未有的,炽热的光芒!
钱!
战马!
疆土!
不世之功!
李子城说的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在了他的心坎上!敲在了他那颗马上皇帝,最渴望,最炙热的野心之上!
什么国库亏空?什么文官反对?
在这样一幅宏伟到足以开创一个全新时代的蓝图面前,全都不值一提!
许久,许久。
朱棣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霍然起身!
“好!”
他发出一声发自肺腑的,响彻云霄的怒吼!
“就依你之言!”
他环视着殿下那些面如死灰的文官,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皇者霸气!
“传朕旨意!”
“即日起,成立‘市舶都督府’,专司海外贸易诸事!”
“朕任命翰林书院山长,李子城为航海筹备顾问,总领其事!协助郑和即刻筹备下一次宝船出海!”
“所有耗费,皆由市舶都督府自行筹措!户部,不得干涉!”
一道道旨意,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汉王一党的残余势力,那些保守的文官,个个面如土色!他们知道,他们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李子城,这个被他们以为已经彻底打入尘埃的年轻人,再一次,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站了起来!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站得更高!
李子城躬身行礼,坦然领命。
“臣遵旨!”
……
散朝之后。
李子城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东宫。
朱瞻基早已等候多时,一见面就激动地给了李子城一个大大的拥抱!
“先生!你……你简直是神了!”
李子城笑了笑,扶着他在亭中坐下。
“殿下,事情,才刚刚开始。”
他从怀中,取出了那张海疆图的摹本,铺在石桌上。
“陛下虽然力排众议,但朝中的阻力,只会越来越大。他们不敢反对陛下,就一定会把所有的手段,都用在我的身上。”
朱瞻基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先生打算如何应对?”
李子城的手指,点在了图纸上的两个地方。
“苏州,泉州。”
“此二地,是我大明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海商巨贾的盘踞之地。他们既是我们的助力也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他抬起头看着朱瞻基。
“所以臣要亲自去一趟。”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而严肃。
“殿下,造船也是一场战争。敌人不仅在海上。”
苏州龙江造船厂。
这里是整个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最庞大的船舶制造基地。
数以百计的巨大船坞,如同巨兽的肋骨,沿着长江岸边一字排开。成千上万的工匠,如同忙碌的蚁群,在那些尚未成型的庞大船体上穿梭。敲击声、号子声、锯木声,汇成了一曲雄浑而嘈杂的交响乐。
李子城一袭青衫,站在这片充满了力量与创造的土地上,心中却生不出一丝一毫的赞叹。
他知道,这里的技术,领先世界百年。
可他也知道,这里的思想,同样也落后了百年。
“李顾问,您看,这就是我们为下一次远航准备的宝船船骨。”
一个略显肥胖,身着华贵丝绸的中年人,正满脸堆笑地,指着一艘已经初具雏形的巨船,向李子城介绍着。
他叫李彬,是当今皇后的远房堂侄,靠着这层关系,捞到了龙江船厂总管这个肥差。
“此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九桅十二帆,可容纳官兵上千人。乃是我龙江船厂百年技艺之结晶!放眼四海,无船能及!”李彬的语气里,充满了与有荣焉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