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菲与皇帝正沉浸在彼此的温情之中,浑然不知朝堂之上,守旧大臣们已精心策划好了一场针对汤菲的风波。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层层宫墙,洒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守旧大臣们怀揣着联名奏章,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忧虑,等待着早朝的开始,准备向皇帝陈述他们的“忠言”,而汤菲和皇帝又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呢?
这日,汤菲如往常一般,在御花园中散步后,便前往皇帝的书房。踏入书房,一股墨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古籍。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随意地划动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难题。
“陛下,可是有心事?”汤菲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春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皇帝的心间。
皇帝抬起头,看到汤菲,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放下毛笔,起身走到汤菲身边,拉着她的手,缓缓说道:“菲儿,你可知,朕一心想要改革,让大楚变得更强盛,可朝中守旧势力太过强大,他们处处阻拦,朕的想法一直难以付诸行动。”
汤菲微微点头,她能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无奈与不甘。这些日子与皇帝相处,她也察觉到一些大臣在朝堂上对皇帝的态度逐渐变得微妙,表面上恭敬,实则暗藏抵触。
“陛下,改革之事,本就艰难。历史上诸多改革,皆因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而遭遇重重阻碍。”汤菲缓缓说道,她的目光坚定,透着智慧的光芒。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紧握着汤菲的手,说道:“菲儿,你对历史了解颇深,快给朕分析分析,这改革可能遇到哪些阻力,又该如何应对?”
汤菲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改革首先会面临观念上的阻力,守旧势力秉持祖制,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他们会以违背祖制为由,反对改革。再者,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官员的利益,比如削减他们的特权,调整官职等,这些人定会极力阻拦。”
皇帝微微皱眉,这些问题他也有所考虑,但听汤菲如此清晰地分析出来,心中更是忧虑。
“至于应对之策,陛下可先从舆论入手,宣扬改革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选拔一些支持改革的年轻官员,培养自己的势力,以对抗守旧势力。”汤菲继续说道。
皇帝听后,眼中一亮,他紧紧抱住汤菲,说道:“菲儿,你真是朕的贤内助,有你在朕身边,朕便有了主心骨。”
两人正沉浸在这商讨的氛围中,却不知,书房外一名宫女正偷偷听着他们的谈话。这宫女是柳贵妃的心腹,柳贵妃虽被禁足,但党羽仍在宫中四处活动。宫女听后,心中一惊,急忙转身,匆匆向后宫走去。
回到后宫,宫女径直来到一处偏僻的宫殿,这里正是柳贵妃党羽们秘密联络的地方。宫女将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众人。
“什么?皇帝和那汤菲竟然在谋划改革!”一名太监惊讶地说道。
“哼,这汤菲真是越来越不知死活了,竟敢参与朝政,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一名妃嫔咬牙切齿地说道。
众人商议一番后,决定立刻将此事告知守旧势力,让他们早做准备。
而此时,汤菲和皇帝还在书房中,继续商讨着改革的细节。皇帝时而点头,时而提出自己的疑问,汤菲则耐心地解答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卷,只是他们不知道,危险正悄然降临。
守旧势力得知皇帝和汤菲的改革计划后,立刻在一处隐秘的府邸中秘密集会。大厅中,气氛凝重,众人围坐在一起,面色严肃。
“这皇帝和那妖妃竟敢谋划改革,这是要坏了祖宗的规矩,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李尚书愤怒地拍着桌子说道。
“没错,我们必须想个办法,阻止他们。”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谋划起对策。有人提议在朝堂上弹劾汤菲,说她干预朝政,惑乱君心;有人则建议联络更多的官员,联名上书,给皇帝施加压力。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计划。守旧势力们眼神中透着狠厉,似乎已经胜券在握。
而在皇宫中,汤菲和皇帝依旧沉浸在对未来改革的憧憬之中。汤菲回到自己的宫殿,心中满是对改革的期待,她希望能帮助皇帝实现理想,让大楚王朝走向繁荣。
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泛出清冷的光。汤菲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她隐隐感觉到,最近宫中的气氛有些异样,似乎有一股暗流在涌动。但她怎么也想不到,守旧势力已经得知了他们的改革计划,并且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一场针对他们的风暴。
皇帝在书房中,也在思考着改革的种种事宜。他深知前方困难重重,但有汤菲的支持,他心中又多了几分勇气。他望着窗外的明月,暗暗发誓,一定要实现改革,让大楚王朝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他们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守旧势力的阴谋如同一张大网,正慢慢向他们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