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骑新传:铁血安西第五十七章:赶赴吐蕃
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负责调查此事的监察御史李安匆匆赶来,呈上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倭国使臣杀人的经过,以及郑远出手制止的情形,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明了,有力地证实了郑远所言属实。
皇帝看过报告后,心中有了决断。他再次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皇帝神色凝重,目光扫过殿下群臣,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此次事件,经详细调查,郑远所言句句属实。那倭国使臣竟敢在我大唐都城长安公然杀人,行径恶劣至极,实在是不把我大唐律法放在眼里。郑远见状出手制止,虽行事方式略有鲁莽之处,但本意也是出于正义,一心护我大唐百姓周全。朕以为,绝不能让忠义之士寒心。”
向来主张息事宁人的礼部侍郎周德赶忙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话虽如此,可如今倭国那边态度强硬,若是咱们不有所表示,恐生战事啊。”
皇帝听闻,神色威严,龙颜微怒:“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向来以公正为本。若只因惧怕倭国,便随意惩处忠臣,朕日后还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
这时,户部尚书赵崇也站出来,恭敬说道:“陛下圣明。只是倭国那边确实需要妥善安抚,以免再生事端。”
皇帝微微点头,略作思忖后说道:“传朕旨意,着礼部即刻修书一封送往倭国,严正声明此次倭国使臣竟敢在长安滥杀无辜,实乃大逆不道之举。责令倭国速速缴纳罚银,以作惩戒。同时,将所有倭国使臣尽数驱逐出境,永不再用。至于郑远,此次护民有功,朕特赐宝刀一柄,以彰其忠义。”
众朝臣听后,纷纷跪地领命,高呼:“陛下圣明!”
此事过后,郑远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往后行事需更加谨小慎微。但他也更加坚信,只要心怀正义,无愧于心,便无需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那柄皇帝亲赐的宝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凛冽光芒。郑远将宝刀置于书房案头,每每看到它,心中便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然而,大唐的风云并未就此平静。没过多久,安西突然发来军报,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之上激起千层浪。军报称,有吐蕃使臣抵达边关,宣称想面见皇帝,提出求娶大唐公主,以结两国之好。
这消息一经传开,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文臣们大多认为,通过和亲可避免两国兵戎相见,换来边境的长久和平,于国于民皆有利。
只见那饱读诗书的中书令王博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吐蕃此举,虽不知其真实意图,但和亲一事,古已有之。通过联姻,可化干戈为玉帛,保我大唐边境安宁,实乃良策啊。”
许多文臣纷纷附和:“中书令所言极是,如今我大唐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若能以和亲之法,免动刀兵,实乃万民之福。”
然而,武将们却坚决反对。大将军陈正面色凝重,跨前一步,声如洪钟般说道:“陛下,吐蕃狼子野心,向来不遵信用。和亲之事,不过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我大唐将士,枕戈待旦,何惧吐蕃?若答应他们的求亲,岂不是示弱于敌,让天下人耻笑?”
其他武将也纷纷响应:“大将军说得对!我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岂能容忍用公主的幸福去换那虚幻的和平?”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他深知,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和亲,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安宁,但却可能让大唐威严受损;若不答应,吐蕃极有可能就此兴兵,边境百姓又将陷入战火之中。
就在皇帝沉思之时,一位年轻的谏议大夫林宇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仓促决定。吐蕃使臣既然想面见陛下,不妨宣他们入京,听听他们到底有何说辞,再做定夺也不迟。”
皇帝微微点头,觉得此言有理。于是,下令宣吐蕃使臣入京。
几日后,吐蕃使臣来到长安。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却难掩身上的粗犷之气。为首的吐蕃使臣名叫禄东赞,在朝堂之上,他恭敬地行了礼,便表明来意,再次提出求娶大唐公主,以结两国百年之好。
皇帝问道:“你们吐蕃为何突然提出求亲?”
禄东赞微笑着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大势,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我吐蕃与大唐,皆是大国,若能通过联姻,结为秦晋之好,必能让两国百姓共享太平,互通有无,繁荣昌盛。”
文臣们听后,觉得禄东赞言辞诚恳,似乎确有诚意。但武将们却不为所动,依旧满脸戒备。
这时,郑远站了出来。经过倭国一事,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大增。郑远说道:“陛下,吐蕃使臣所言,看似有理,但其中真假难辨。臣请命前往安西,实地探查吐蕃的情况,再做定夺。若吐蕃真有诚意,和亲之事尚可商议;若其心怀不轨,我大唐也可早做防备。”
皇帝看着郑远,心中暗暗赞许。郑远在倭国事件中表现出的正义与果敢,让他十分欣赏。思索片刻后,皇帝说道:“郑远,朕命你即刻赶赴安西,查清吐蕃虚实。朕赐你西域良马‘龙骧’一匹。再拨雷军二千人供你调遣,这雷军皆是精锐之士,忠诚勇猛。另着礼部员外郎孙明、主事李谦和典籍官张成三人随你一同前往,他们熟知礼仪外交,或能助你一臂之力。若有必要,你可与吐蕃将领直接对话。朕等待你的消息,再决定是否答应吐蕃的求亲。”
郑远跪地谢恩:“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不辱使命,查清吐蕃虚实,为陛下分忧。”
领命后,郑远立刻着手准备启程。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这不仅关乎大唐公主的命运,更关乎大唐边境的安危。
回到府中,赵婉婷听闻此事,忧心忡忡地说道:“郑郎,安西路途遥远,且吐蕃情况不明,此去怕是危险重重,你一定要小心啊。”
郑远握住赵婉婷的手,温柔地说道:“婉婷,放心吧。有陛下赐予的精兵良将,还有礼部几位大人相助,我自会小心行事。这是陛下对我的信任,也是我为大唐效力的机会。我定不负所托,查清吐蕃虚实,平安归来。”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长安城头。郑远身着崭新的戎装,腰佩皇帝亲赐的宝刀,英姿飒爽地跨上“龙骧”。雷军二千人早已列队整齐,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礼部的孙明、李谦和张成三人也已准备就绪。
随着郑远一声令下:“出发!”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安西的征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