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骑铁血安西 > 第七十七章:小别胜新婚
换源:


       长安的夜色漫过朱雀大街时,郑远的马蹄声终于叩响了侯府门前的青石板。

整整十一个月,从达日城的风雪到当拉山口的雪崩,从逻些城的炊烟到长安的柳色,他身上的甲胄磨去了棱角,鬓角也染了些风霜。此刻望着府门前那盏熟悉的红灯笼,竟有些恍惚——仿佛昨日还在城头与吐蕃兵厮杀,今日便已站在了家门前。

“侯爷回来了!”老管家颤巍巍地拉开门闩,灯笼的光晕里,他的皱纹笑得像朵菊花,“夫人等您快一年了,日夜都在念叨呢。”

郑远嗯了一声,解下腰间佩剑递给随从,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穿过回廊时,闻到了一缕熟悉的檀香,那是赵婉婷常用的熏香,混着淡淡的药草味——去年他出征前,她偶感风寒,总爱用艾草熏屋驱寒。

正厅的门虚掩着,里面亮着一盏琉璃灯。郑远推门的刹那,只见灯下坐着一道纤细的身影,正低头绣着什么,青丝如瀑垂在肩上,鬓边别着一支素银簪子。

是赵婉婷。

她似乎没听见动静,指尖的绣花针在绢布上穿梭,绣的是一对鸳鸯,尾羽已快成形。郑远放轻脚步走近,才发现她眼下有淡淡的青影,显然是常熬夜。

“在绣什么?”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旅途的风尘。

赵婉婷猛地抬头,手中的绣花针“啪嗒”掉在地上。看清来人时,她的眼睛倏地红了,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一个字,只是怔怔地望着他,像要看透这十一个月的空白。

郑远的心猛地一揪。

他记得去年深秋离别时,她也是这样站在灯下,塞给他一个暖手的汤婆子,红着眼圈说“我在长安等你”。那时他只道是寻常分别,却不知战场凶险,多少次在雪地里厮杀时,全靠这一句话撑着一口气。

“我回来了。”郑远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微凉,指尖有细密的针脚,想必是日日绣活磨出来的。

赵婉婷这才回过神,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却带着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她说着,忽然想起什么,起身要去厨房,“我给你留了汤,是你爱吃的羊肉羹,一直温在炉子上……”

郑远一把拉住她,将她揽入怀中。她的身子很轻,隔着薄薄的襦裙,能感受到她微微的颤抖。他收紧手臂,将脸埋在她的发间,那缕檀香混着艾草的气息,瞬间抚平了他所有的疲惫与戾气。

“不用忙,”他低声道,“就这样待一会儿就好。”

赵婉婷的脸颊贴在他胸前,听着他有力的心跳,眼泪流得更凶了,却把他抱得更紧:“我听人说,你在当拉山口遇上雪崩,差点……差点就回不来了……”

“胡说什么。”郑远捏了捏她的脸颊,指尖触到一片温热的湿意,“为了你,我也得活着回来。”

他低头时,正好对上她抬眸的目光。琉璃灯的光晕落在她眼里,像盛着一汪春水,映着他的身影。十一个月的思念与担忧,此刻都化作了眼底的情意,浓得化不开。

赵婉婷忽然踮起脚尖,轻轻吻了吻他的唇角。

郑远一怔,随即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低头加深了这个吻,带着战场的风霜与归人的急切,辗转厮磨间,仿佛要将这十一个月的空白都填满。她的唇瓣柔软,带着淡淡的蜜饯味,是他在雪域高原从未尝过的甜。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棂,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地上。赵婉婷的发丝缠上他的手指,他的铠甲蹭着她的衣袖,发出细碎的声响,却盖不过彼此加速的心跳。

“瘦了。”郑远抚着她的脸颊,轻声道。

“你才瘦了呢。”赵婉婷嗔怪地看他一眼,伸手抚上他的鬓角,“都有白头发了。”

“等过些日子,陪你去曲江池划船,把白头发都给你拔掉。”郑远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温柔。

“才不要。”赵婉婷依偎在他怀里,声音软软的,“这样才像个大将军。”

琉璃灯的光晕渐渐柔和,檀香与艾草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郑远抱着她坐在榻上,听她讲长安的琐事——哪家的花开了,哪家的姑娘出嫁了,她又新学了什么菜式。他偶尔应一声,更多的时候只是静静听着,指尖描摹着她的眉眼。

原来所谓的战功赫赫,所谓的封侯拜将,都不及此刻怀中的温软,不及这盏灯下的安宁。

夜露渐重时,赵婉婷起身点亮了廊下的灯笼,光晕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细碎的花纹。她转身去取了件厚氅,轻轻披在郑远肩上:“夜里凉,仔细着了寒。”

郑远握住她披衣的手,往自己掌心拢了拢:“在达日城守城时,夜里比这冷十倍,裹着三件褐衣都冻得睡不着。”

“夫人,夜深了,我们休息吧。”

赵婉婷轻轻点头:“嗯。”

郑远吹灭蜡烛:“夫人,我可是攒了好久的!”

赵婉婷一愣:“攒什么?”

郑远低声在赵婉婷耳边说了一句。

赵婉婷听后羞涩的锤了郑远一下:“讨厌,好不羞人。”

后续剧情请付费观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