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外卖小哥的明末之路 > 第七章 关于我爹死太快导致亡国这件事
换源:


       见崇祯如此装大方,王承恩只好支支吾吾道:“陛下,咱们可以仿建文旧事……”

崇祯面色一凝,狠狠地盯住王承恩:“何为建文旧事?”

王承恩又焦急地看了庄、杨二人一眼,见二人虽然退后,但那副“吃瓜”的好奇神情简直溢于言表,显然压根就没有回避的意思。

时间紧迫,他也顾不得许多,拉着崇祯避开几步,压低声音急促说道:“陛下,当年成祖爷靖难,建文皇帝便是点燃了宫殿,由暗道离开南京皇城,这才不知所踪。故此,成祖爷修建这北京皇城时,自然也……自然也预留了类似的暗道,直通紫禁城外!后来万历爷爷大修宫殿,又把那地道暗中延长,直通到更外面的地方,就是为了以备这…这不时之需啊!陛下,此事…您难道毫不知情?”

崇祯彻底傻了,眼睛瞪得溜圆:“若真有此事,朕为何从未听闻?宫中典籍也并无只字片语记载!”

王承恩也懵了,比崇祯还着急:“这…这…历朝历代此等秘辛皆口耳相传于帝王之间,难道…难道天启爷未与陛下说过?”他见崇祯一副茫然又震惊的样子,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坏了!难不成是泰昌爷去得太快、太急,根本没来得及给天启爷交代?!”

?说到这位泰昌帝,也就是万历皇帝那个不怎么受待见的儿子、天启和崇祯哥俩的亲爹,他可真是明朝皇帝里的一号“人才”——不是文才武略,而是“死得快”。他的年号“泰昌”还没捂热乎,龙椅坐了不到二十九天,就把自己彻底“玩”死了,死因正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

这事儿说起来简直像一出荒诞剧:泰昌帝刚登基没几天,大概是因为压抑太久突然解放,在某些不可描述的娱乐活动上过于“勤勉”,身体一下子被掏空了。病了之后,来了个太监崔文昇,不请太医却自己上手,给虚脱的皇帝开了剂猛烈的泻药,据说陛下一晚上拉了三四十次,直接瘫了。就在这当口,又来了个叫李可灼的官员,捧着两颗号称能“包治百病”的红色仙丹来了。泰昌帝吃了第一颗,感觉“挺好,再来一颗!”,结果第二颗下肚,就在九月初一凌晨,驾崩了。

请注意,这两人可都不是太医院的太医。至于为什么皇上不吃太医院的药,以及那红丸到底是强效春药、重金属金丹还是穿肠毒药?成了一笔彻头彻尾的糊涂账。总之,泰昌这皇位,得来不易,丢得更是又快又蹊跷,他哪儿有时间、有心思记得跟儿子交代什么秘密地道啊!

王承恩一想到这茬,脸上那表情真是精彩纷呈,又是懊恼又是无奈。崇祯更是听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合着这能救命的暗道之所以成了秘密,根源竟是自己那倒霉爹死得太不是时候!

一旁的庄楚和杨毅虽然低着头,肩膀却控制不住地微微耸动。两人疯狂挤眉弄眼,用只有对方能懂的眼神交流。

庄楚疯狂的挑动着眉头,好家伙,宫廷秘辛!若不是这等时候,这他妈听了不得掉脑袋!

杨毅则是拼命的抿着嘴,不让自己笑出来,信息断层害死人啊!这要写进小说,只怕第二天订阅就会下降一半吧!来着了,这趟穿越值回票价,光是这个八卦就够吹一辈子了!

就在这时,崇祯猛地一转头,恰好捕捉到庄楚还没来得及放平的眉飞色舞和杨毅憋笑憋得通红的腮帮子。他顿时觉得脸上像是被抽了一巴掌,火辣辣的疼——合着朕这家门不幸、父皇死得不是时候的糟心事儿,全被这两个来历不明的外人当乐子听了去?朕这皇帝当得,真是里子面子丢了个干干净净!

极度的尴尬瞬间转化为了滔天的怒火,急需一个宣泄口。他猛地转向王承恩,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冰冷刺骨:“你!又是如何得知?!”

“回…回皇爷,”王承恩被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一哆嗦,连忙躬身,“秉笔太监服侍皇爷,宫中自有…自有规矩相传。”

“那你何不早说?!”崇祯的面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声音陡然拔高,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尖锐。他感觉自己像个被蒙在鼓里耍弄的傻子,而这一切狼狈都被外人看了去!你看看那什么狗屁神仙的表情,你他妈搁哪儿看大戏呢!

王承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奴婢…奴婢见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从未提及此事,只当…只当陛下心中早有成算,知晓此万不得已时的退路…直到…直到今日下人慌慌张张来报,说陛下在宫中……在宫中……”

“在宫中什么?说!”崇祯厉声催促,上前一步。

“在宫中……披头散发,提剑……提剑杀了袁贵妃,又……砍杀公主,状若……”王承恩话还没说完,“啪”的一声脆响,崇祯用尽全身力气的大耳刮子已经结结实实地印在了他的脸上,直接将他打得歪倒在地。

“不开眼的狗东西!”崇祯彻底失了仪态,仿佛要将所有的屈辱、恐惧和失败都发泄在这个最忠心的老仆身上,他一边骂,一边又抬起脚狠狠地踹了过去,“朕早晚被你坑死!误事!误国!朕的皇后……朕的女儿……都让你个糊涂阉货给坑死了……!”

庄楚和杨毅看着这突如其来的暴行,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但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方才那点吃瓜看戏的心思早已被一种巨大的历史荒谬感所取代。

庄楚瞪眼看着杨毅那意思是:“我靠…就因为这点信息没对接上?就因为这老太监以为皇帝知道?”

杨毅嘴角抽搐,用极低的气音道:“所以历史上…这吊死鬼最后…真就不知道这条暗道?所以才……才杀了妻女,然后被人挂树上了?”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那棵在黑暗中枝桠虬结的老槐树,又看看眼前这个正在对唯一知情人施暴的皇帝,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上来。

?这他妈的…历史就这么儿戏?一个帝国的终结,一个皇帝的生死,甚至后面几百年的事儿,可能就取决于这会儿有没有人多说一句话、多交代一件事?那棵歪脖树,原来不是必然的终点,而是一连串阴差阳错和愚蠢失误堆出来的结果?

谁能想到?史书上就一句“帝崩于煤山”…背后是这么一出荒诞剧?早知道有地道,谁杀妻弃子,谁还上吊啊!这简直…简直就像送货送错了地址,导致客户差评投诉一条龙最后公司破产一样离谱!

他们忽然觉得,眼前这个歇斯底里的皇帝,和他脚下那个蜷缩的老太监,以及那个因为爹死得太快而没传下来的秘密,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讽刺的画面——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竟是如此荒谬又偶然的一个结局。

新人新书,还请各位读者大大不吝支持,鲜花,订阅评论,统统都要,你们的支持是咱更新的最大动力!!拜托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