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给的那个配方呢?”有人不甘心地问。
“哼,配方?”周老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他们给的配方,做出来的东西连四十个小时都撑不到!那帮老毛子,藏着掖着,给我们的永远是他们淘汰掉的二流技术!想用这个来卡我们的脖子!”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绝望的沉默。
技术被封锁,人才又断代,前路一片迷茫。这股巨大的压力,让这些平日里受人尊敬的专家们,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们绞尽脑汁,提出的十几种改良方案,在一次次的试验失败面前,被证明全都是死路一条!
项目,已经实质性停滞了。
……
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红星轧钢厂。
厂长杨卫国的办公室里,电话线烫得几乎能烙饼。电话那头,是重工业部生产司司长的咆哮,声音大得连门外的秘书都听得一清二楚。
“杨卫国!我再问你最后一遍!你们厂到底有没有办法?!”
“一个活塞环,一个小小的活塞环!就把我们全国的专家都给难住了?传出去,我们这些人的脸往哪搁?国家的脸往哪搁!”
“现在‘东方红’项目已经停了!每天都在烧钱!每天都在浪费国家资源!你们红星轧gāng厂,是军工重点单位,技术力量最雄厚,你们要是再拿不出方案,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杨卫国紧紧地握着话筒,手背上青筋暴起。他一言不发,任由对方的怒火倾泻在自己身上。
他知道,对方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
作为国内顶尖的特钢生产基地,红星轧钢厂自然也接到了活塞环材料的攻关任务。为此,他把厂里最有经验的几个老师傅,包括易中海在内,都组织了起来,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
可结果呢?
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连像样的样品都没拿出来!提出的几个方案,全都被部委的专家组第一时间就给否决了,理由是“缺乏理论依据,与之前的失败方案大同小异”。
易中海他们那套,靠着经验和感觉修修补补的办法,在真正的国家级技术难题面前,被证明一文不值!
“老领导,您息怒……”杨卫国深吸一口气,语气艰难地说道,“我们……我们还在想办法。”
“想办法?你们能有什么办法!”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不信任,“杨卫国,我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三天之内,你们再拿不出一个有建设性的新思路,这个任务我就要转给沪上钢厂了!”
咔嚓。
电话被重重地挂断了。
杨卫国颓然地放下话筒,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转给沪上钢厂?那将是红星轧钢厂建厂以来最大的耻辱!他杨卫国也将成为全系统的笑柄!
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
他的目光在办公室里焦躁地扫视着,最终,定格在了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那里压着一份红头文件——《关于任命林卫同志为全厂安全生产特聘顾问的决定》。
林卫!
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猛地劈开了他混乱的思绪!
是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那个能够预见变压器烧毁的少年!那个用一份报告就拯救了全厂的少年!那个用“科学和数据”让易中海的“经验和人情”彻底破产的少年!
易中海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让他试试?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狂地在杨卫国心里滋长!
可是……他才十六岁啊!活塞环项目,是连部委的白发专家们都束手无策的国家级难题!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是不是太儿戏了?万一失败了,自己岂不是要跟着他一起成为笑柄?
杨卫国的内心在激烈地天人交战。
理智告诉他,这太冒险了。但直觉,一种在无数次抉择中锻炼出的敏锐直觉,却在疯狂地叫嚣着:赌一把!
他想起了林卫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想起了他面对灾难时那份超乎常人的冷静和自信!
这个少年,不能用常理来判断!他身上藏着巨大的秘密和能量!
“妈的!赌了!”
杨卫国猛地一拍桌子,心中的犹豫被一股破釜沉舟的狠劲所取代!
失败了,无非就是被调走,丢了这顶乌纱帽!可万一……万一要是成了呢?那红星轧钢厂,和他杨卫国,都将一飞冲天!
他抓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电报纸上,郑重地写下了两个字。
“林卫。”
随即,他拿起电话,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吼道:“给我接部委生产司!马上!”
电话接通了,杨卫国对着话筒,一字一顿,声音沉稳而有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