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的声音低得几乎被茶摊外的喧闹吞没,像是从多年积尘的木板缝里渗出来,沙哑而隐秘。
“东西在老码头第三仓库,子时换人。”
沈舟没应声,指尖在粗陶茶碗边缘缓缓一划,仿佛确认某种只有他自己懂的暗语。茶已凉,他却不觉。父亲常讲:茶冷人走,事成不语。他起身,几枚硬币压住未尽的残叶,不多不少,刚好够茶钱,也刚好不引人注意。
夜风卷起东街的尘屑与人声,他没回头,身影很快被灯火模糊,朝着江岸的方向沉去。
回到“同舟共济”合作社那间密不透风的后屋,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消毒水的味道。阿娟早已等候在此,见沈舟推门而入,立刻将一台加密笔记本电脑转向他。
沈舟脱下外套,动作干脆利落,眼神已恢复惯常的锐利。“调取市委大楼近十年,每年三月份的值班记录。”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命令,“重点筛查十七号前后的人员调动和安保日志。”
阿娟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数据流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不过几分钟,她便停了下来,指着几行被标红的文字:“找到了。从八年前开始,每年三月十七号凌晨,值班记录上都有一条备注——‘特殊安保升级,B区线路临时切断’。签署人,都是办公室主任。”
“八年前……”沈舟低声重复,恰好是现任主任上任的第二年。
线索对上了。壹号人物不仅仍在其位,更以近乎仪式般的执念守护着那个秘密。强闯无异于撞向南墙,不仅会暴露自己,更可能导致档案被立刻销毁。
他需要一把“合法”的钥匙。
电话接通后,那头传来年轻而兴奋的声音:“沈先生!”
“小林,是我。”沈舟语气平静,“我给你一个选题,《被尘封的1972》。你手上有我们提供的账本残页照片,再去采访几位老市民,听他们讲讲那场大火。记住——文章不要下结论,只提疑问,呼吁公开历史档案,还民一个真相。”
这篇报道如石投湖心,激起层层涟漪。市级内刊刊发后,迅速引起历史学界关注。数位学者撰文声援,联名信最终递至市人大常委会。
时机恰到好处。
一次内部会议上,办公室主任陈思源顶着压力提出建议:“最近关于1972年沈家旧案的讨论反响很大。与其让猜测发酵,不如主动作为。我提议成立‘历史遗留问题核查小组’,由档案局牵头,纪委监督,进行内部核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会议室短暂沉默后,提议获得“原则上同意,待细化方案”的通过。
第一步棋,稳稳落下。
就在核查小组筹备之际,苏媚悄然现身。她一袭红裙,如火焰跃入昏暗房间,将一份标注线路图的文件放在桌上。
“市委大楼那部老式专用电梯,仍在使用德国产机械钟控系统。每天六点整自动校时,精准无误。”她纤指轻点图纸,“信号源来自地下机房的一座老式子母钟——而这钟,正是1972年‘红算盘’庆功宴上,作为最高荣誉赠予‘壹号’的纪念品。”
沈舟目光凝滞。
苏媚继续滑动手机地图,定格在一个编号上:“钟房,B07。而B区档案室中,存放七二级核心档案的保密柜,编号也是——B07。”
B07……B07……
沈舟闭目,脑中线索骤然串联:每月十七换锁,三月十七亲临,功勋之钟,同号柜房。他原以为要破解的是一把锁,一个柜子,却未曾想到,对方布下的,是一座以时间为锁芯的迷宫。
时间,才是最坚固的保险箱。
当“核查小组”正式挂牌,一份来自海外的查阅申请也递到了陈思源案头——申请人是归国华侨、著名近代经济史学者,履历完美。实则为萧清影精心安排的“演员”。
与此同时,城西一间中药铺后院,白发老药工将一滴淡黄液体滴在陈年复写纸上。压痕瞬间浮现字迹。他满意地将药水注入一支特制派克钢笔的夹层暗格——这支笔,即将随学者进入查阅室。
查阅当日,天色阴沉。
沈舟坐于合作社后屋,面前监控屏幕分割为四,信号来自一枚纽扣摄像头。他注视着学者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步入B区档案室,空气仿佛凝固。
“就是那个,B07号柜。”学者声音通过耳机传来。
柜门开启,仅有一份牛皮纸文件夹,封条印着红色编号:D720317A。
学者戴手套取出文件,在桌上缓缓展开。指尖微顿,钢笔暗格启动,一滴无色药水悄然渗出,浸润最下方垫纸。
沈舟瞳孔骤缩。
高清画面中,淡蓝字迹幽灵般浮现——一份手绘城市地下管网图,精密复杂。右下角赫然盖着七枚火漆印。中央最大一枚,篆文四字触目惊心:“壹号永镇”。
旁侧一行蝇头小楷:“周慕白代签,实授者不录。”
周慕白,沈舟之父。代签……实授者不录……
沈舟拳头在桌下缓缓攥紧,喉间溢出一声低语:“原来,你从不上名册。”
夜幕降临,黑色轿车无声停靠合作社后门。陈思源快步走入,神色凝重,递上一份复印件:“我查了签批记录。当年真正批准‘焚毁账册、消除隐患’的,是时任常务副市长——”他顿了顿,“现在,是市政协主席。”
目标浮现,分量足够,替罪羊已然抛出。
沈舟未接文件,只缓缓拉开抽屉,取出那支完成使命的派克钢笔,轻轻放入装有柒号腕表的红皮笔记本中。笔与表并列——一个记录错误的时间,一个揭示被掩埋的真相。
他抬头,目光穿透窗玻璃,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市委大楼。
“表不会说谎,钟也不会。”他声音平静如深潭,“下一次钟声响起时,该是壹号自己来上发条了。”
话音落,远处钟楼仿佛回应,悠扬钟声破夜而至。
一声,两声……整整七声,沉重悠长,回荡城市上空,久久不散。
合作社后屋灯光昏黄,仅一盏台灯亮着。
沈舟独坐桌前,静静凝视那支派克钢笔。他未言,未动,只伸出手指,用指腹一遍又一遍摩挲那冰凉光滑的金属笔杆。
灯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孤寂而沉默。那支藏匿真相的钢笔,在他指尖的温度中,竟似透出一丝森然寒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