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回1988:摊起时代浪潮 > 第三十章 省里来人与“联盟法庭”
换源:


       1988年9月15日,晨。江畔,“远航商行”老砖窑前。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江水在朝阳下泛着金色的粼光。一辆风尘仆仆、挂着省城牌照的军绿色北京吉普212,带着粗重的引擎喘息声,碾过坑洼的土路,精准地停在了那座挂着深蓝帆布招牌的老砖窑前。这种车型,在这个北方小城,往往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半旧但熨烫平整的卡其布夹克、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年纪约莫三十出头的中年男人,利落地跳下车。他身形清瘦,眉眼锐利,透着一股书卷气与干练混杂的特殊气质。肩上斜挎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帆布包,包盖上,三个鲜红的毛体字格外醒目:改革办。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扫过斑驳的窑壁、挂着的招牌,最后落在闻声从窑洞里走出的高远身上。

“高远同志?”男人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他从夹克内兜掏出一张简单朴素的名片,递了过来,“周正。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特派调研员。”

高远心头猛地一震!像被一道无形的电流击中!他接过那张薄薄的名片,纸质普通,但上面的单位名称却重若千钧——

省改革办。

在1988年的中国,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部门。它不直接抓人,不审批项目,不掌管资金,但它的一纸报告,却可能直抵中枢,决定一项政策的生死,影响一个地区的命运,甚至改变无数人的前程。他们是改革的“尖兵”和“观察员”,他们的到来,往往意味着深水区的搅动和风暴的酝酿。

高远迅速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不动声色,语气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疑惑:“周主任,您好。不知您……怎么找到我这小地方的?”

周正微微一笑,那笑容似乎能看透人心,他指了指身后的吉普车和更远处的江面:“有人给省里寄了份很有意思的材料——《江城建材回扣名单》,署名是‘一个不敢说真话的工人’。笔迹工整,数据详实,不像普通工人所为。我顺着名单里提到的线索和单位往下摸,摸到了江城,摸到了工商局的刘德海,摸到了百货大楼的王胖子,自然也摸到了最近风头最劲的——‘远航一号’。”他顿了顿,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高远脸上扫过,“一个高中毕业的凉皮摊主,短短三个月,买了船,建了商行,带着二十多个摊主跨省做生意,还把工商局主任搞得灰头土脸……”

他向前一步,声音压低了些,却更具压迫感:“高远同志,你不像是个只会埋头做凉皮的人。”

面对这几乎挑明的试探,高远反而彻底冷静下来。他迎着周正审视的目光,坦然道:“周主任,您说得对,我确实不只会做凉皮。但我信一个更简单的道理——人能自救,摊能自治,底层的老百姓,也能自己立规矩,活出个堂堂正正!”

“哦?”周正镜片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发现了宝藏的探险家,“说下去!仔细说下去!”

同日,下午。市城建局副局长办公室。

厚重的窗帘拉着一半,光线昏暗。红木办公桌上,一个精致的白瓷茶杯被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和茶叶溅得到处都是!

赵崇山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早已没了平日里的儒雅和沉稳,眼中充满了惊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周正?!省委党校周教授的儿子?陈国栋的关门弟子?!他怎么会突然跑到江城来?!他根本不是来调研的!他是冲着那份名单来的!是来查案的!”

站在对面的刘德海吓得冷汗直流,手帕不停擦着额头:“局……局长……那名单……真……真寄到省里去了?这……这可怎么办啊?”

“怎么办?现在知道怕了?!”赵崇山低吼道,像一头困兽,“不止省改革办!市纪委那边也收到了匿名信!已经开始暗中调查王胖子那批副食批文的账了!百货大楼那个窟窿要是被捅开,第一个死的就是他!紧接着就能顺藤摸瓜扯到我们头上!”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查!给我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给高远那个小瘪三通风报信!还有——”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彻骨的寒意,“医院那个老不死的陈守业!他的病历,尤其是当年化工厂事故和肺部诊断的所有原始记录,必须立刻封存!不!想办法……让它‘意外’消失!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