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醉卧于人间 > 第三十六章 尘世涟漪
换源:


       “吞噬星光者”的袭击,其影响远不止于近地轨道的卫星坟场和高度机密的“星炬基地”。当人类文明赖以运转的“天眼”骤然失明,“天耳”相继失聪,恐慌的涟漪以光速席卷全球,深刻而剧烈地冲刷着文明的根基。

信息黑域与认知崩塌:首当其冲的是全球通讯网络。跨国电话、互联网、实时金融交易大面积中断。依赖卫星导航的物流系统陷入瘫痪,货运飞机停飞,远洋货轮在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如同无头苍蝇。社交媒体时代骤然倒退,人们仿佛被抛回了信息孤岛的时代。最初的震惊过后,是巨大的茫然和无措。无法得知远方亲人的安危,无法获取外界的确切消息,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尚存的地方网络中滋生蔓延。

经济动脉的梗死:全球股市在极致的恐慌中彻底崩盘,熔断机制形同虚设。高度依赖即时数据交换的全球供应链断裂,工厂因缺少零部件而停产,超市货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空旷。能源价格剧烈波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为争夺燃油而引发的骚乱。经济学家哀叹,人类数十年来构建的全球化经济体系,在一夜之间变得千疮百孔,倒退了至少五十年。

社会秩序的紧绷:在城市,没有了监控和智能交通系统,犯罪率有所抬头,交通陷入混乱。人们开始疯狂囤积食物、饮用水和药品,银行门口排起了提取现金的长龙,警力被迫大幅转向维持基本秩序。在偏远地区,这种割裂感更为明显,一些地方甚至短暂地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一种普遍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科学与信仰的冲击:对于普通民众,这场灾难的原因被模糊地解释为“史无前例的超级太阳风暴后续影响”。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卫星失联前传回的诡异光影(虽然绝大部分被各国政府紧急封存,但总有漏网之鱼)在私下里疯狂传播。各种末日论、外星入侵论、神明惩罚论甚嚣尘上。教堂、寺庙、清真寺里挤满了祈祷的人群,而科学界则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和争论之中。已知的物理法则似乎无法完美解释发生的一切。

华夏的“韧性”与猜测:与其他主要国家的混乱相比,华夏的情况相对有序,但这种“韧性”本身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猜测和暗中警惕。为何华夏的重要卫星保全得更多?为何其电网和通讯骨干网络恢复得更快?这种不对称的优势,既带来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也无疑将华夏推向了风口浪尖。各种版本的“阴谋论”在国际上流传,有的认为华夏掌握了某种秘密武器甚至引发了灾难,有的则猜测其得到了“外部力量”的帮助。国际关系变得异常微妙和紧张。

云岭村的微观镜像:就连偏远的云岭村,也感受到了这股全球性的恐慌涟漪。虽然新修的道路和电网让他们比许多地方更快恢复了电力和有限通讯,但村民们从偶尔能收到的外界新闻和归乡打工子弟的口中,听到了太多关于外界混乱的描述。老支书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眉头锁得死死的,看着村里那新立的信号塔,喃喃自语:“这世道……真是变了天了。”他隐约觉得,这一切或许和鹰嘴崖上那位“活神仙”有关,但他不敢深想,只是严格约束村民,不许任何人靠近后山。村里的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大人的焦虑,不再像往常那样嬉闹,偶尔抬头望天时,眼神里也多了一丝懵懂的恐惧,仿佛担心那云层之上,真的藏着吃星星的怪物。

“星炬基地”内的压抑:基地内的新成员们,虽然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但也能从严格的物资管制、heightened的安保等级以及偶尔接收到的、经过筛选的外部信息中,感受到外界的山呼海啸。埃琳娜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只是疯狂地埋首于计算,仿佛想用数字和公式构建一个能抵御一切混乱的堡垒。陈星经常对着窗外发呆,手里无意识地捏着那块差点引来麻烦的铼锇合金,思考着自己的研究是否能真正帮到外面那个混乱的世界。雷斌则更加警惕,他深知,外部的恐慌和绝望,往往是内部瓦解和间谍活动的最佳温床。

这一切的恐慌、混乱、猜测与压力,如同无形的潮水,也阵阵冲击着悬浮于云海之上的“凌霄天庭”。

凌山站在灵犀殿边缘,他的感知不仅能洞察星尘,也能细微地捕捉到下方尘世传来的、亿万生灵的恐惧与迷茫的“集体意识涟漪”。那是一种沉重而粘滞的能量,试图拖拽一切坠入深渊。

他闭上眼,并非逃避,而是更深地感受。他想起守护者领袖对“尘世浊流”的排斥,此刻有了更真切的体会。这污浊的、混乱的、充满负面情绪的能量场,确实与昆莱圣地的纯净格格不入。

但是……他也感受到了在恐慌之下,普通人求生的坚韧,邻里间互助的微光,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军人坚守岗位的职责。

这文明固然粗糙、嘈杂、甚至充满缺陷,但它依旧在挣扎,在努力维持着秩序与理性的火种。

“所以,才更需要守护。”凌山睁开眼,目光穿透云层,再次变得坚定。不是为了某个高高在上的理想国,而是为了这烟火人间里,每一个具体而微的、挣扎求存的生命。

他转身,走向“星髓”。外界的恐慌,必须尽快平息。而平息恐慌最好的方式,不是言语,而是……重建秩序。

“雷少校。”“在,凌先生!”“将这份‘近地轨道碎片清理及临时通讯中继网络构建方案’发送给赵军官。利用我们现有的力场技术,可以快速清理关键轨道区域的卫星残骸,并发射一批简化版的、能抵抗一定能量干扰的临时卫星,优先恢复全球紧急通讯和基础导航。”

“埃琳娜博士。”“听着呢!”埃琳娜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不耐烦(她正算到关键处)。“你设计的‘地磁-大气能量差分收集阵列’理论模型可行。立刻进行小规模工程验证。我们需要在‘凌霄天庭’之外,建立更多分散式的能源节点。”

一道道指令发出,不再是单纯的防御,而是主动出击,开始修复这颗星球受伤的“神经网络”和“感官系统”。

“凌霄天庭”的光芒,似乎变得更加温暖了一些,不再仅仅是刺破黑暗的星炬,也更像是……试图温暖人间的炉火。

尘世的涟漪汹涌,而擎天者,开始以他的方式,抚平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