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招待所。
这六个字,在八十年代的金州,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住宿的地方。
它代表着身份、地位和一种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圈子。
能住进这里的人,非富即贵,至少也是个有头有脸的干部。
当杨辰和苏建军,两个背着大包小包,一身风尘仆仆的乡下人,站在这座苏式风格建筑的大门口时,立刻就吸引了门卫警惕的目光。
那门卫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笔挺的制服,眼神锐利,上下打量着他们,就像在审视两个走错了地方的要饭的。
“同志,你们找谁?”门卫的语气,带着一种省城人特有的疏离和傲慢。
苏建军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膛,想说点什么,却被杨辰用眼神制止了。
杨辰脸上没有丝毫的局促,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包在县城买的大前门,抽出一根,客气地递了过去。
“同志,你好。我们是来找人的,广济堂药厂的李卫国主任,是他介绍我们来这儿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杨辰递过来的还是烟。
门卫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但并没有接那根烟,只是摆了摆手:“李主任?有介绍信吗?”
这个年代住招待所,特别是这种级别的招待所,都需要单位开的介绍信,这是规矩。
杨辰当然没有。
他笑了笑,不慌不忙地把烟收了回来,然后从怀里掏出那张名片,递了过去。
“介绍信没带,不过李主任给了我这个,说拿着这个来就行。”
门卫狐疑地接过名片,当他看到上面广济堂采购部主任的头衔,和那个烫金的电话号码时,眼神微微变了变。
广济堂那可是省里效益最好的大厂。
这个李主任,他也略有耳闻,是个实权人物。
他再次打量起杨辰,这个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但举手投足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沉稳和自信,一点都不像普通的乡下人。
“你们等一下。”门卫拿着名片,转身走进了传达室,拿起电话,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拨了过去。
苏建军在一旁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他凑到杨辰耳边,压低了声音:“妹夫,行不行啊?这要是把人惹毛了,会不会把咱们当成盲流抓起来?”
“哥,把心放回肚子里。”杨辰的语气很轻松:“咱们是来消费的,又不是来白住的,他没理由赶我们走。”
片刻之后,那门卫走了出来,脸上的表情,已经从疏离变成了客气。
“同志,不好意思啊,刚才是我职责所在。李主任交代过了,让我给你们安排一个标准间。你们跟我来吧。”
说着,他主动帮杨辰提过一个大包,领着他们走进了招待所的大门。
苏建军看得目瞪口呆,他感觉自己像是在看戏法一样。
就凭一张小纸片,就让这阎王爷变成了笑面佛?
他看着杨辰的背影,眼神里的崇拜,又多了几分。
招待所的房间,干净而整洁。
雪白的床单,独立的卫生间,还有一个能看到街景的小阳台。
这条件,比王富贵家最好的屋子,还要好上十倍。
苏建军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摸摸这个,看看那个,最后打开卫生间的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啧啧称奇。
“我的乖乖,这城里人也太会享受了,拉屎撒尿都在屋里,还用水冲,也不嫌臭!”
杨辰被他逗乐了,把包放下,说道:“哥,你先休息一下,洗个澡,我去办点事。”
“你去哪?我跟你一起去!”苏建军立刻警惕起来。
“我去打个电话。”杨辰晃了晃手里的名片:“李主任帮了咱们这么大个忙,于情于理,都得打个电话感谢一下,顺便约个时间见个面。”
“哦哦,那你快去快回。”
杨辰来到一楼大厅的服务台,要了个长途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喂,哪位?”电话那头,传来李卫国沉稳的声音。
“李主任,您好,我是杨辰。”
“哦,杨辰兄弟!”李卫国的声音,立刻变得热情起来:“你到金州了?住下了吗?招待所那边还顺利吧?”
“顺利,多亏了李主任您提前打了招呼,不然我们哥俩今天可能就要睡大街了。”杨辰开了个玩笑。
“哈哈,你这兄弟,太客气了。”李卫国笑道:“你大老远地跑来,我这个当东道主的,理应尽地主之谊。怎么样,这次来金州,是准备常住,还是办点事?”
“不瞒您说,李主任,这次来,还真有点事想麻烦您。”杨辰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哦?但说无妨。”
“是这样,上次的龙胆草生意,让兄弟我赚了点小钱,也开了眼界。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把我们家乡那些山货,也卖到省城来,这次来就是想找找销路。”
“山货?”李卫国沉吟了一下:“蘑菇、木耳之类的?”
“对,都是些山里长的,绝对天然的东西。”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杨辰没有催促,他知道,李卫国在思考。
过了大概半分钟,李卫国才开口说道:“杨辰兄弟,不瞒你说,你这个想法是好的。”
“现在城里条件好了,确实有不少人喜欢这些山里的东西。不过,我们广济堂是药厂,主要还是跟药材打交道,食品类的,我们不涉及。”
他这话,算是委婉地拒绝了。
杨辰并不意外,他本来也没指望广济堂会直接收购他的山货。
“李主任,我明白。我不是想把货卖给广济堂。”杨辰笑了笑:“我就是想,您在省城人脉广,见识多,能不能给我指条明路?比如,哪些地方,或者哪些单位,可能会需要这些东西?”
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这番话,让李卫国很受用。
他欣赏杨辰,不仅仅是因为他上次的手段,更是因为他懂分寸知进退。
“你这个兄弟,有意思。”李卫国笑了:“行,你这个忙,我帮了。”
“这样,明天上午九点,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我带你去见个人,成与不成,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好,太感谢您了,李主任,等我这边事办妥了,一定请您好好喝一顿!”
“哈哈,好说。”
挂了电话,杨辰的心,彻底定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对了。
第二天一早,杨辰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又把苏建军也拾掇得人模狗样,两人提着一小包精心挑选过的山货样品,直奔广济堂。
广济堂不愧是省城的大厂,气派的办公楼,穿着统一制服进进出出的工人,都让苏建军看得眼花缭乱。
在门卫处登记后,杨辰很顺利地见到了李卫国。
李卫国今天穿着一身白衬衫,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他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亲自给他们泡了茶。
寒暄了几句后,李卫国便直入主题。
“杨辰兄弟,你要我帮你找的销路,我帮你联系了一个。”他看着杨辰,慢慢说道:“省供销社采购科的副科长,姓黄。”
供销社!
这三个字,让杨辰和苏建军的眼睛,同时一亮。
在这个年代,供销社系统,几乎垄断了全国大部分的商品流通,是绝对的巨无霸。
如果能跟他们搭上线,那自己的山货,还愁卖不出去吗?
“不过。”李卫国话锋一转:“这个黄科长,眼光很高,为人也比较……嗯,比较讲原则。一般的货,他可看不上。”
杨辰立刻就明白了李卫国话里的意思。
所谓的讲原则,不过是好处的代名词罢了。
“我明白,李主任。”杨辰点了点头,将带来的那个小布包,放到了桌子上,慢慢打开。
里面并不是什么名贵的礼物,而是几样用油纸精心包好的山货。
有肉质肥厚的黑木耳,有晒得金黄的干蘑菇,还有一小捧颗粒饱满的野生核桃。
“李主任,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点土特产,不成敬意。”杨辰笑着说:“我嘴笨不会说话,东西好不好,还是得让行家自己看。”
李卫国看着那些山货,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
他看得出来,这些山货,都是精挑细选的上品,而且处理得非常干净。
更重要的是,杨辰送礼的方式,让他很舒服。
不送钱,不送烟酒,就送他最需要的东西,一个完美的把他自己摘出去的理由。
他可以拿着这些样品,堂而皇之地去找黄科长,说是朋友家乡的土特产,让他帮忙品鉴一下。
这样一来既办了事,又全了人情,还不会落人口实。
这个杨辰实在是太会做人了。
“好,东西我收下了。”李卫国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回去等消息吧。”
从广济堂出来,苏建军还有些云里雾里。
“妹夫,这就完了?咱们的货,能卖出去了?”
“还没。”杨辰摇了摇头:“刚才那一下,只是投石问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他抬头看了看天,太阳正毒。
“哥,走,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杨辰带着苏建军,七拐八拐,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农贸市场。
这里,比汽车站还要热闹,卖什么的都有。
杨辰没有去卖山货的区域,而是径直走到了一个卖水产的摊位前。
摊主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正百无聊赖地用一根稻草,逗弄着盆里的一只大甲鱼。
“老板,这王八怎么卖?”杨辰开口问道。
那老板一听王八两个字,眼皮一翻,没好气地说道:“这叫甲鱼,鳖,文化人叫的,不识货别瞎叫!”
苏建军一听火气就上来了,刚想理论就被杨辰拉住了。
杨辰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是是是,老板说的是。那请问,这鳖怎么卖?”
老板斜了他一眼,伸出五根手指头:“五块一斤,爱要不要。”
“这么贵?”苏建军叫了起来。
“贵?这可是野生的,大补,你到别处问问,看有没有这个价!”老板一脸的不耐烦。
杨辰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那只甲鱼,又看了看老板。
突然他笑了。
“老板,你这鳖,是从清水河里捞的吧?”
老板的脸色,猛地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