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60:从卡车学徒到工业巨子 > 第46章 炉火照夜,老子一锤定标准!
换源:


       炉火映红了赵大柱古铜色的脊背,汗水像溪流一样淌下,每一锤都卯足了劲,砸在钢坯上爆开一团刺眼的火星。

这不仅仅是打铁,这是在用最原始的蛮力,去敲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周向东的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自制百分表上那根细微的指针。

当指针稳稳停在预设的公差范围内时,他紧绷的神经才略微一松。

成了!

系统面板上,一行冰冷的文字悄然浮现:【非标锻造工艺包——“西山一号”创建成功】。

这行字的分量,只有周向东自己清楚。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ZIL-157的模仿者,而是标准的制定者!

从这一刻起,西山厂有了自己的灵魂。

“打!趁热打!最后三锤,定型!”他猛地站起,发出一声怒吼。

赵大柱仿佛得到了神谕,双目赤红,咆哮着抡起大锤,用尽全身力气砸下。

“当!当!当!”三声巨响,如同平地惊雷,震得整个锅炉房都在颤抖,窗户上糊的旧报纸嗡嗡作响。

三天后的深夜,第一根车架主梁在简陋的台架上完成了它的宿命。

工人们用卷扬机吊起八吨重的水泥块和废铁,稳稳地压在上面。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主梁只是微微下沉,并未出现一丝裂纹。

一片欢呼声中,周向东却紧锁眉头,摇了摇头。

“高兴得太早了。”他的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沸腾的气氛冷却下来,“军方要的不是在平地上拉八吨货,而是能在川藏线上,载着十二吨的物资翻山越岭!”

他摊开一张泛黄的地图,那是苏晓梅想办法从县资料室里弄来的《川藏线地形剖面图》。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坡度和弯道上划过,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同步响起:【地形-载荷映射模型启动……悬挂连接点应力分布模拟……最优解计算中……】

数据在脑海中飞速流淌,最终定格在一个全新的悬挂连接点方案上。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方案要求主梁拥有一个极其刁钻的弧度,纯靠人力锻打,根本无法保证精度和一致性。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默默抱着棉衣守在炉边的韩秀兰,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向东,我记得县农机厂的报废车间里,好像有台三百吨的液压机!去年就说要处理,但一直扔在那,我听我表哥说,那玩意的油泵还能响!”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周向东眼中精光爆射,当即拍板:“大柱,带上几个最利索的兄弟,跟我走!”

半小时后,几道黑影如同狸猫般潜入了寂静的县农机厂废弃车间。

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他们找到了那个落满灰尘的庞然大物。

拆卸液压总成,搬运油泵,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回到西山厂,周向东更是大胆地将一台报废卡车上的发电机拆下,经过一夜的改造,硬生生拼凑出了一台轰鸣作响的“半自动压弯机”。

当第一根经过精确计算、完美符合曲率要求的车架主梁,在液压机巨大的力量下被缓缓压制成型时,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的赵大柱,眼眶竟控制不住地红了。

他用粗糙的手反复摩挲着那冰冷而光滑的弧线,声音哽咽:“咱们……咱们真能造出车来?”

第七日,三台崭新的牵引车静静地停在厂区空地上。

它们的外形粗犷硬朗,车头烙印着一个崭新的名字——“东风-1改型”。

周向东一挥手,下达了最简单的指令:“空载,跑一圈老营盘!”

老营盘是西山背后的一段废弃战备路,其中一段长达三百米的连续陡坡,最大坡度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二度,是所有老司机都闻之色变的险地。

三台卡车发出低沉的咆哮,如同三头苏醒的钢铁巨兽,毫不费力地冲上泥泞的陡坡,车轮紧紧咬住地面,没有丝毫打滑。

在坡顶的急刹测试中,制动距离比原版ZIL-157足足缩短了十五米!

测试结束,工人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没有人注意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周政的身影一闪而过。

他默默地记下了三台车的车架编号,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山下的厂区,转身消失在密林中。

第二天清晨,周向东照例巡视厂区,却在紧锁的大门门缝里,发现了一张被折叠成细条的纸。

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字:“703所验收组,下周暗访。”

没有落款,没有多余的解释。

周向东面色沉静,走到炉边,将纸条扔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中。

纸条瞬间卷曲、变黑,化为灰烬。

火光跳跃,映照着他那张年轻却异常坚毅的脸,看不出半点波澜。

与此同时,县工业局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刘老八手里捏着一份标题为《关于西山民间协作单位技术评估的初步草案》的文件,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副局长说:“这帮小子,比我们想的还要快,快摸到门道了。”

副局长狠狠地掐灭烟头,这扇门,得赶紧给他们开一条缝。”

决定已经做出,指令悄然下达。

西山厂区依旧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无人知晓,一场决定他们命运的风暴,已经锁定了这个偏僻的角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