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泰帝看了看这位他悉心培育的皇长子,凝重道:“太祖皇帝当年办过一件空印案,涉及官员达数万人之多,最终想出了带枷办公的办法,甚至晚年还感慨到,杀了这么多人,为什么贪官就杀不绝。
太祖初年废除过科举制度,然而却没有办法选出合适的官员,不得已又重开科举,晚年更是闹出了南北榜案。
人才选拔这一块,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法,选拔上来的官员大多都依靠宗族士绅供养,所以科举一途只会培养出更多的利益体,进而形成党派。
他们以科考坐师、同年、地域划分,以婚姻为纽带,相互勾连,通过曲解圣人意,瓜分皇权,唐宣宗时的牛李党争,宋神宗到宋徽宗时期的新党旧党之争,历历在目。”
“儿臣以为,科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家独大,儒学从董仲舒到程朱理学塞进去了不少私货。
孔孟二位要看到今天的局面,估计会将其踢出门墙,斥为异端。。”
元泰帝道:“扯远了,这件事,朕是鞭长莫及,没有时间去规划安排。
眼下,是该收网的时候了,朝廷中将会空出一大批官位,你想好该怎么做了吗?”
朱公子思考了一下道:“与其缝缝补补,不如推倒重来。
儿臣以为,可学唐玄宗,内阁与六部五年一轮换,此后便致仕,不可学宋朝兴复起制度,搞异论相搅那一套。
然后再参考秦时上计制度,仿唐时课考制度,划分三等九级,能者上庸者下。”
元泰帝道:“年轻人就是这么有朝气,治大国如同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
武帝设内外朝制度,是因为他通过郎官制度,储备足够的后备人才。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朕会为你安排一些侍读,你要学会识人用人,从中选拔一些人才。
一切大制度的革新都是从小事做起,这世间不乏投机之辈,放到正确的位置上,都能发挥出巨大的功效。
所以为帝者用人切忌渠道单一,这些以后朕会慢慢交由你经手。
今日所言,你要记在心上。”
朱公子道:“谨遵父皇教诲。”
元泰帝疲惫地揉揉眼睛,“时间不早了,你先下去好好休息,三日后,是册封太子大典,你这几日就好好学学宫内的规矩。”
待朱公子走后,元泰帝写好一道手令,打开御座上的龙头,卷成管状塞了下去,很快这道命令就传了出去。
今夜,注定是杀戮之夜。
此时,南宫灵与楚留香、胡铁花和姬冰雁在秦淮河边的一处宅子里汇合。
方一剑道:“此次任务,多谢几位出手相助。接下来的事,属于绝密,就劳烦几位在此居住几日。
当然一应开销,诸位不必操心,老夫会安排到位。
但是还请诸位在此,不要出宅子,闹出误会来,可就不好收场了。”
几人也明白,接下来将会是一场大清洗,与底层百姓关系不大,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委屈。
四人聚在一起,将途中发生的事复盘了一遍,特别是讲到姬胡二人迎战狼群的时候,也不禁后背发凉,蚁多咬死象,功夫再高,也架不住。
楚留香奇道:“按你们所言,第二天黎明,是你们最为疲惫的时候。
而狼群可以十数天不进食,依旧保持战力,你们是怎么脱险的。
而且根据你们的描述,浓重的血腥气会引来更多的野兽,比如大虫。时间越久越危险,你们是怎么脱身的。”
胡铁花庆幸道:“好在方总管安排了第四路人马,他们使用了一种怪异的飞行装置,就像老鹰一样在天际盘旋,看到我们的情况。
然后他们扔出轰天雷,吓走了这群畜生,我们这才脱身。”
南宫灵道:“于是,不久之后你们接到通知,任务已完成,到京城等候陛下召见。”
姬冰雁道:“你们也一样,也就是说,四路人马,没有一路有朱大哥。
这是引蛇出洞之计,我们被拿来挡灾了。”
楚留香脸色也不好看,劝慰道:“不怪方总管,做戏做全套,本来咱们与他就不是一路人。
这么做只是让戏份更加逼真而已。”
胡铁花道:“我胸口有点闷,出去散散心。”
姬冰雁道:“我去看看老酒鬼。”
楚留香道:“南宫兄,你是丐帮的继承人,这事你怎么看?”
南宫灵顺口接道:“我躺着看。”
楚留香一头黑线,“南宫兄,你我交情不浅,露个底成吗?”
南宫灵揶揄道:“楚香帅不是历来不杀一人,所有罪犯都交由官府处置吗?怎么,你心底的信念动摇了?”
楚留香苦笑道:“我们结了义,按照江湖规矩,朋友之间本是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可如今却变了味,难免有些不适。”
南宫灵道:“楚兄,官场之人,只讲利益,没有对错,更多的中间的灰色地带。
比如金四爷几兄弟,他们真就那么干净吗?财帛、名利、权势本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老朱家可是历来有秋后算账的传统,你看太祖时期的淮西勋贵,能得善终的有几个。
反而我倒是认为,朱大哥与我们结交是真心的,毕竟我们的身份地位,太过悬殊。
只要不涉及官场争斗,他会很乐意与我们交朋友,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要知道官样文章,花花轿子人人抬,官员的操守要是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
楚留香哈哈一笑,“话虽粗鄙,却是这么回事?南宫兄不妨猜猜,我等忙活了半天,能得到些什么?”
南宫灵道:“楚兄几人会得到金银酬劳,要是再大方一点,赐块金牌,奉旨打打秋风。
至于我嘛,丐帮那么大,能为他看重的无非是些消息罢了,或许会给个巡查之类的小官。”
朱公子朗声道:“背后说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二弟三弟,今日大哥设宴向你们赔罪,还望你们不要生气。
我已奏明圣上,待册封大典过后,父皇会召见你们,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