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都市:签到奖励全是天花板 > 第28章 晨光里的新坐标
换源:


       天刚蒙蒙亮,林羽的手机就在床头柜上轻轻震动起来。

不是闹钟,是社区网格员发来的消息:“林总监,今早六点有批独居老人要集中测血压,您说的智能血压仪样品能送来吗?”

他掀开被子坐起身,窗外的雾气还没散,远处的楼栋像浸在牛奶里的剪影。

“马上到,带技术部的小王一起,现场教大家用。”他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尾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穿衣服时瞥见衣柜里挂着的深蓝色冲锋衣,是上周社区活动时张阿姨硬塞给他的,说“跑现场穿这个耐脏,口袋多能装东西”。

他笑着摸了摸衣兜,果然在内侧发现个小口袋,里面还塞着张手写的老人联系表,备注着谁耳背、谁眼神不好。

下楼时遇见保洁李姐在擦大堂的玻璃,她直起腰笑:“林总监又这么早?昨天那批智能药盒,三楼王大爷说比儿子提醒得还准时。”

“能帮上忙就好。”林羽扬了扬手里的帆布包,“今天带了血压仪,您忙完也来试试?”

李姐眼睛一亮:“真的?我这老毛病正想测测,等我换个抹布就来。”

车刚拐进社区活动室所在的巷子,就看见门口已经站着几位老人,手里攥着印着卡通图案的预约卡——那是小陈特意设计的,说“看着亲切,老人愿意带在身上”。

“小林来啦?”住在隔壁楼的周大爷拄着拐杖迎上来,“我昨儿跟老伙计们说,今天能见识会说话的血压仪,他们天不亮就来等着了。”

林羽赶紧扶他往屋里走:“大爷您慢点,这仪器操作简单,按一下就自动报数,还能存进手机里,儿女在外地也能看见。”

小王已经开始拆箱子,银色的血压仪摆在红色的便民服务桌上,旁边还放着小陈准备的薄荷糖——“老人测血压前含颗糖,能松快些”。

第一个伸手的是张阿姨,她撸起袖子笑:“我先来当小白鼠,要是好用,我去跳广场舞时给你们吆喝吆喝。”

仪器“嘀”地一声启动,袖带慢慢鼓起,松开时清晰报出:“高压135,低压85,心率72,正常范围。”

张阿姨愣了愣,随即拍起手:“比医院那机器强!这数听得真清楚,我家老头子耳背也能听见。”

老人们一下子围了上来,林羽和小王分头教学,教到第七位时,手机在兜里震动,是市场部发来的定位:“智慧城市安防项目现场勘测,甲方刚到,说想看看咱们的应急呼叫系统演示。”

他看了眼表,七点半,比原计划早了半小时。

“小王你先盯着,我去去就回。”他嘱咐道,“记得让大家测完在反馈表上画星星,五颗星就是最好用。”

跑出门时正撞见李姐拎着保温杯过来,她把杯子往桌上一放:“我泡了菊花茶,你们忙完喝,润润嗓子。”

赶往勘测现场的路上,林羽给父亲发了条语音:“爸,上次说的语音窗帘控制器做好了,今晚我带回去教您用。”

父亲秒回:“不用教,我昨儿看邻居家小孙子玩过,对着机器说‘开一半’,它就真开一半,比你小时候教我用遥控器简单多了。”

他忍不住笑,车窗外的早餐摊飘来油条香味,恍惚间觉得这些寻常烟火,都成了产品该扎根的土壤。

勘测点在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甲方负责人指着墙上的平面图:“这栋楼住了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想要那种一按就有人来的呼叫器,最好还能跟社区医院连起来。”

林羽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白色按钮:“这个带定位功能,老人按了之后,社区值班室和家属手机会同时收到提醒,还能自动发送准确位置,连哪间房哪张床都标得清。”

他按下按钮演示,手机立刻弹出提示:“3号楼2单元501室紧急呼叫,联系人:周桂英(独居),既往病史:高血压。”

甲方负责人眼睛亮了:“连病史都有?这个实用!”

“我们跟社区医院打通了数据,”林羽解释道,“急救人员赶来时能提前了解情况,省不少时间。”

正说着,小王发来视频,画面里老人们举着血压仪排着队,张阿姨举着反馈表冲镜头喊:“全是五颗星!还有人问什么时候能买到!”

他笑着回了句“下周就上”,转头对甲方说:“您看,真正好用的产品,老百姓自己会说话。”

回到活动室时,阳光已经透过窗户斜斜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

周大爷正拿着血压仪给新来的老人演示:“你看,就按这个大按钮,跟开电视似的简单。”

林羽刚接过李姐递来的菊花茶,手机又响了,是生产部:“磁吸接口样品做好了,要不要送过来让社区老人试试安装?”

“送!现在就送!”他一口喝掉半杯茶,“顺便把儿童护眼灯的新款样品也带来,刚才有老人问,说想给孙子买。”

挂了电话,张阿姨凑过来:“小林,我有个想法,能不能给血压仪加个报时功能?老人记性差,有时候忘了吃药,听见报时就能想起来。”

林羽立刻掏出笔记本记下:“这个好,下午就让技术部加进去,再加个‘吃药提醒’的语音,您看行不?”

张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才叫把心搁在老百姓身上呢。”

中午在社区食堂吃饭,小陈端着餐盘坐过来:“刚统计完,今天测血压的老人里,有28人预订了血压仪,15人想给家里孩子买护眼灯。”

他指着餐盘里的蒸南瓜:“食堂王师傅说,以后咱们来搞活动,他就多蒸点软和的,老人牙口不好。”

林羽夹起一块南瓜,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手机群里,技术部发了加完报时功能的血压仪设计图,生产部说磁吸接口样品已经在路上,市场部晒出了跟三家社区医院的合作意向书。

他突然想起昨晚在笔记本上写的话:“所谓下沉,不是往下走,是往人心走。”

饭后去仓库看备货,主管指着一堆包装好的智能音箱:“按您说的,都加印了‘会说家乡话’的标签,刚才还有个经销商打电话,说要多订两百台。”

林羽拿起一台翻看,包装侧面果然多了行红色小字:“支持16种方言,像邻居聊天一样亲切。”

走出仓库时,阳光正好,社区广场上有老人在学用智能音箱放戏曲,喇叭里传出的评剧调子,和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得很远。

他掏出手机给妻子发消息:“今晚回家吃饭,带回来的样品让你也试试。”

妻子回了个笑脸:“炖了排骨汤,给你补补,看你这几天跑的,嗓子都哑了。”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润喉糖,想起早上张阿姨说的话:“做产品就像熬汤,得慢慢咕嘟,把料下足了,味儿才能渗到骨子里。”

下午的经销商培训会上,林羽把社区里的反馈一条条念出来,念到“希望遥控器按钮再大些”时,有经销商举手:“我们那边老人也这么说,能不能定制一批大按钮的?”

“已经在做了,”林羽点头,“下周就出样品,到时候先给您寄过去试销。”

培训结束时,法务部发来新拟的售后条款:“针对老年用户,增设‘上门教学’服务,购买后7天内免费上门教使用。”

他转发给所有经销商,附言:“别嫌麻烦,教一次,他们能帮咱们带十个客户。”

傍晚去给预约的用户上门勘测,第一家是独居的赵奶奶,家里的老式台灯线缠着胶布,开关也不太灵。

“您看这个智能台灯,碰一下就亮,还能调亮度,晚上起夜摸一下就行。”林羽边演示边说,“线也换成了防绊倒的扁平线,不会绊着您。”

赵奶奶摸着台灯底座笑:“这比我那老古董强多了,要是早有这玩意儿,我上次就不会摔着了。”

离开时,赵奶奶非要塞给他两个苹果:“自家树上结的,甜着呢,你们做这些东西,是积德。”

天色擦黑时回到公司,团队成员正围着磁吸接口样品忙活,李师傅也在,手里拿着个改装过的零件:“我加了个夜光圈,晚上摸黑也能对准。”

林羽试了试,果然在昏暗的光线下,接口处的荧光圈看得清清楚楚。

“就按这个改!”他拍板,“再加个‘防误触’设计,孩子碰着也没事。”

群里突然弹出市场部的消息:“智慧城市项目中标了!甲方说咱们的方案最接地气!”

办公室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小陈举着刚打印出来的儿童护眼灯检测报告跑过来:“蓝光指数全达标,还通过了‘儿童安全认证’!”

林羽看着满屋子兴奋的笑脸,突然觉得那些跑社区的清晨、改方案的深夜,都成了此刻最亮的光。

他在群里发了条消息:“明早八点,社区活动继续,带齐样品,让更多人看见咱们的灯。”

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小王在给血压仪录新的语音提示,用的是张阿姨教的方言:“别着急,慢慢量,数值出来我会告诉你哟。”

走廊尽头的窗户映着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温柔的橘粉色。

林羽拎着样品包走出办公楼,晚风里带着晚饭的香味,远处的居民楼渐次亮起灯,一盏盏像撒在地上的星星。

他想起赵奶奶摸着台灯时的笑容,想起父亲说“比你妈还及时”的语气,想起张阿姨说“把心搁在老百姓身上”的认真。

这些碎片拼凑起来的,或许就是他一直在找的坐标——不在冰冷的数据里,而在每双被照亮的眼睛里。

手机在兜里震动,是妻子发来的照片:排骨汤在砂锅里咕嘟着,旁边摆着两个洗干净的苹果。

他加快脚步往家走,包里的样品仿佛也带着温度,像揣着一簇小小的火苗,要去点亮更多寻常的夜晚。

夜空慢慢暗下来,城市的灯火却越来越亮,林羽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需求在晨光里冒头,等着他们用最实在的方式,一一回应。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