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林羽的手机就震了震。
是社区王主任发来的消息:“林总监,昨天预约上门的张大爷说家里老电视接不上智能盒,您看今天方便安排人吗?”
他揉了揉眼睛,点开日历备注——今天本要去工厂盯磁吸接口的首批样品。
犹豫两秒,他回:“我亲自过去,半小时后到。”
穿衣服时,妻子递来热牛奶:“昨晚看你改方案到半夜,要不还是让技术部的人去?”
林羽咬了口面包:“张大爷子女在外地,老人学这些慢,我去放心。”
出门时,楼道里遇到晨练的李师傅,手里正拎着个工具箱。
“听说你要去张大爷家?”李师傅笑着晃了晃手里的零件,“我刚画了个电视转接器的简易图,说不定用得上。”
林羽眼睛一亮,接过那张画在烟盒背面的草图,上面用红笔标着“老电视专用接口”。
“您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
“社区群里都在说,老人家买了智能设备不会用,比没买还着急。”李师傅拍他肩膀,“我这退休电工,总算还有点用。”
到张大爷家时,老人正蹲在电视前打转,遥控器扔得满地都是。
“小林来了?”张大爷赶紧起身,“你看这玩意儿,按说明书按到出汗也没反应。”
林羽蹲下身检查,发现老电视的接口是十年前的老款,确实和智能盒不匹配。
他掏出李师傅画的草图:“大爷别急,我们试试这个办法。”
拆外壳时,张大爷在旁边念叨:“其实我就想看个天气预报,儿子非说智能盒能视频通话,可我连开机都费劲。”
林羽手上没停:“等下教您一键呼出视频,以后想儿子了,按一下就行。”
四十分钟后,电视屏幕亮起清晰的画面,张大爷对着镜头给儿子发了条语音,乐得直拍大腿。
“这比打电话强多了!”老人非要塞水果,“你们这服务,比家电城那些小伙子耐心十倍。”
离开时,林羽在楼道里碰到抱着孙子的陈阿姨。
“小林,你帮我看看这儿童手表,总说定位不准。”陈阿姨把手表递过来,“孩子在楼下玩,我这心老悬着。”
他点开APP试了试,发现是定位频率设置得太低。
“阿姨您看,把这个调成‘实时模式’,孩子在哪都能看见,还能一键呼救。”他边调边说,“我让设计部加个‘长辈模式’,字体调大,就三个按钮:定位、通话、求救。”
陈阿姨连连点头:“还是你们懂我们老年人,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我们哪用得上。”
回公司的路上,技术部发来消息:“磁吸接口样品出了点问题,低温环境下吸力会减弱。”
林羽皱起眉,想起北方社区的用户反馈,冬天暖气房和户外温差大,这确实是个隐患。
他直接开车去了工厂,车间主任正拿着样品发愁:“换材料的话,成本要再涨5%。”
林羽拿起样品在空调口吹了会儿冷风,果然吸附力明显下降。
“必须换。”他拍板,“就用耐低温的钕铁硼磁体,加的成本从营销预算里扣。”
“可市场部刚定了下周的促销活动……”
“活动可以推迟,用户冬天用着掉链子,咱们的口碑就真掉了。”林羽指着样品,“你看这接口边缘,太锋利,老人手劲大容易划伤,顺便磨成圆角。”
车间主任叹口气:“您这要求,比给航天产品做配件还细。”
“咱做的是给老百姓用的东西,就得比自己家的还上心。”林羽笑了笑,“下午出改进样品,我在这等。”
中午在工厂食堂吃饭,手机弹出经销商的视频电话。
“林总,偏远乡镇的客户说,智能锁的安装视频看不懂,能不能搞个方言版的?”
林羽扒了口饭:“让市场部联系各社区的热心居民,每种方言录一个,就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讲,别整那些专业词。”
挂了电话,看到小陈发来的儿童护眼灯检测报告,有两款的蓝光指数超标。
他立刻回复:“这两个品牌直接淘汰,告诉厂家,我们宁愿多花钱,也不做‘差不多’的产品。”
下午三点,改进后的磁吸接口样品送了过来。
林羽把样品揣进怀里焐了会儿,又拿到冷风机下吹了十分钟,试了十几次,吸附都稳稳当当。
“边缘也磨圆了。”他满意地点头,“就按这个标准量产,先给北方社区的用户发试用装。”
回公司的路上,路过社区活动中心,看到张阿姨正带着一群老人学用智能音箱。
“说‘小安小安,打开戏曲频道’,就像叫自家孩子似的。”张阿姨示范着,“别紧张,它比你家老头子听话。”
老人们笑得前仰后合,有个大爷对着音箱喊:“小安小安,我想找老伴。”
音箱答:“已为您打开老年相亲频道。”
林羽站在门口看了会儿,心里暖暖的。
刚进办公室,市场部就冲了进来:“智慧城市项目的终选名单出来了,咱们入围了!”
团队瞬间沸腾,林羽却指着方案里的“智能安防系统”问:“独居老人的异常监测,灵敏度调好了吗?”
“调了三次,确保不会误报。”技术主管递过测试视频,“老人超过12小时没活动,系统会先给子女发消息,再联系社区网格员。”
林羽点点头,想起张大爷说的“子女在外地”,又补充:“加个‘亲情守护’功能,子女能远程查看老人的活动轨迹,但得让老人授权才行,不能侵犯隐私。”
傍晚时,李师傅突然打来电话,声音很兴奋:“小林,我画了个老年人用的手机支架,能固定在轮椅上,你看看行不行?”
林羽赶紧开车去李师傅家,老人正趴在桌上涂涂画画,图纸上的支架带着可调节的卡扣。
“轮椅扶手粗细不一样,这个能卡住。”李师傅比划着,“上次在社区看到有老人用轮椅,手机总掉。”
林羽拿起图纸,突然觉得这比任何精密的设计图都珍贵。
“李师傅,这个我们批量生产,就叫‘老李款’,算您的发明。”
老人摆摆手:“什么发明不发明的,能帮到人就行。”
回到公司,林羽把李师傅的图纸交给设计部,又在团队群里发了条消息:“明天上午去社区做‘无障碍产品’调研,谁有空?”
秒回的消息刷了满屏,连平时总喊累的实习生都发了个“冲锋”的表情包。
加班改完方案时,窗外已经亮起路灯。
他摸出手机,给父亲打了个视频,父亲正用新换的智能锁开门,对着镜头炫耀:“你看,指纹不好使就输密码,两样都不行还能刷身份证,我这记性也能记住。”
挂了电话,林羽翻开笔记本,今天的待办清单都打了勾,最后一行写着:“产品的温度,藏在每个细节里。”
他想起张大爷的笑声,陈阿姨的叮嘱,李师傅烟盒背面的草图,突然明白所谓的“下沉市场”,不过是把每个普通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
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看到桌上放着妻子中午送来的便当盒,里面留着张纸条:“今晚有你爱吃的糖醋排骨,热一下再吃。”
林羽笑了笑,拿起外套往门口走。
走廊里的灯光映着他的影子,脚步轻快又踏实。
明天,又会是被需求和温暖填满的一天。
他摸了摸口袋里李师傅画的支架图纸,仿佛能摸到那些藏在褶皱里的温度。
这大概就是做产品最幸福的时刻——你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让某些人的生活,变得好一点点。
手机震动了下,是社区群里的消息,张大爷发了段小视频,配文:“谢谢小林,现在天天能跟儿子说话了。”
视频里,老人对着电视屏幕笑得像个孩子。
林羽按下保存键,把这段视频设成了手机壁纸。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个等待被照亮的角落。
而他知道,自己和团队手里的图纸,正一点点把这些角落,变成温暖的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