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未时,咸阳西市的青石板路上扬起一片尘烟。
报信的驿卒翻身下马时,裤脚还沾着渭水的湿泥。
他攥着半片焦黑的灯盏残瓷冲进尚冠里,正撞上端着浆洗蓝布的老妇。灯碎了!他嗓音发颤,在下游三十里的鹰嘴礁撞碎了,火......火灭了。
老妇的木盆哐当落地,蓝布浸在泥水里,像朵蔫了的喇叭花。
她突然跪下来,枯瘦的手指抠着石板缝:十九子不要我们了......这声哭嚎像火星子掉进干麦垛,不过半柱香工夫,百坊的青瓦下都飘起了抽噎声。
南苑常热灶的灶膛里,最后一把干柴啪地崩出火星。
烧火的阿福蹲在地上直搓手,往日围在灶前等热汤的百姓此刻全散了——东边张屠户家的小子把有话就说的木牌砸了,西边绣坊的阿姐撕了民议簿,连最皮实的小娃都不唱十九子送汤香的童谣,蹲在墙根用石子划拉火灭了三个歪扭大字。
苏檀的信治中枢里,竹简哗啦啦撒了半案。
她捏着最新统计的帛书,指尖在归属感指数暴跌三成的位置顿住。
案头的沙漏漏得极慢,她却觉得有团火在喉咙里烧——前日还在说制度能管人,今日就被一盏灯的熄灭打回原形。
此时的嬴子羡正蹲在南苑井边。
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滑,他挽着袖子搓洗旧衫,皂角的清香混着井边青苔味漫开。
老姜头攥着皱巴巴的信笺站在他身后,声音比往日低了八度:殿下,渭水的消息...
搓衣板上的泡沫噗地破了。
嬴子羡抬头看了眼灶房冷灰,阳光透过檐角斜斜切进来,在他脸上割出道阴影。他们不是信制度。他把洗好的衫子拧干,水珠顺着指缝滴进井里,是信一个会劈柴、送汤、挨骂的人。
老姜头张了张嘴,又闭紧。
他想起上个月殿下在灶前教小娃认土豆苗,被蹭了满脸泥也不恼;想起那次暴雨夜,殿下裹着湿斗篷去给生病的老妇送热粥,回来就咳了半宿。
原来那些细碎的暖,早把人心焐成了灯芯。
嬴子羡拎起木桶,却没往屋里走,反而顺着青石小径往城外去。
乱石坡的野蒿长得比人高,他蹲在老槐树下,用枯枝扒开浮土——当年系统刚绑定那会儿,他被社死惩罚逼得摔了铜铃,残片就埋在这里。
锈迹斑斑的铜铃被挖出来时,沾着半块碎陶。
嬴子羡用袖口擦了擦,铃身上卷王二字还能辨出半笔。
他解下腰间麻绳,把铜铃串成串挂在肩头,走回城里时,铜铃随着步伐轻响,像极了那年冬夜他烧功德碑时,火星子落进雪堆的声音。
次日卯时,城东常热灶的烟囱突然冒了烟。
卖炊饼的王二正支摊子,就见个蓬头乞儿捧着半截焦炭往灶里塞。阿爷说,昨夜有个穿青衫的哥哥递我这个。乞儿仰着脸,眼睛亮得像星子,他说这是南苑灶底的余烬,要我带给想说话的人。
王二凑过去看,焦炭上果然有道淡红印记——正是南苑灶膛特有的红土。
他抖着手划亮火折子,轰地一声,灶火腾起半人高。
消息像长了翅膀。
西坊卖针线的阿秀说,她梦见有个声音在耳边说灶在人心,醒来床头就有块带火星的炭;北市的老卒拍着胸脯说,他在诉心角守了三夜,昨夜月光里分明看见十九子的影子,递给他火种时笑骂:老兄弟,该你自己烧火了。
徐衍抱着《信治典要》冲进中枢时,额角还沾着草屑。这是谣言!他把竹简拍在案上,分明是有人借机蛊惑民心!
苏檀放下刚抄完的访查记录,指尖敲了敲最底下那页——二十七个得火者,二十七个都在去年参与过南苑火审,分过功德碑残片。他们不是做梦。她把帛书推过去,是记得。
徐衍愣住了。
他忽然想起那次火审,百姓举着残碑喊要说话的样子;想起分碑时,老妇把碎石头贴在胸口说这比金印还沉。
原来那些被他写进制度里的参与,早变成了刻在骨头里的记忆。
嬴子羡混在看火的人群里。
老卒点燃新灶时,手抖得厉害,火星子落了半衣襟。
他望着腾起的火苗笑出声,惹得旁边的小娃直往他身后躲——谁能想到,这个挂着锈铃铛、像拾荒者的人,就是当年那个在朝堂上唱最炫民族风的十九皇子?
老姜头。他扯了扯旁边人的衣袖,去告诉各坊里正,信治不立师,不传火,只留灶——谁想说话,自己点火。
当晚,南苑灶膛里腾起奇异的光。
嬴子羡把那串铜铃残片投进去,锈迹遇火噼啪作响,竟发出类似系统提示音的低鸣。
他蹲在灶前,看火星子裹着铜屑飞上天,像那年系统刚来时,满屋子乱窜的电子光。
章台宫的烛火晃了晃。
始皇帝放下竹简,忽觉有暖意扑在脸上。
他走到窗前,就见渭水支流上漂着盏青瓷灯,灯芯烧得正旺,与那日随流而去的诉心灯分毫不差。
谁点的?他问。
内侍摇头:巡河队说,子时还没见,丑时就漂过来了。
始皇帝望着灯影笑了。
他想起老卒说的殿下走了,我们才敢自己做主,想起今日早朝时,右丞相捧着民议簿说百姓要修渠的认真模样。
原来有些火,从来就没灭过。
南苑井台的夜风吹得人发凉。
嬴子羡望着满城星火,身边不知何时多了道身影——苏檀的环佩声轻得像片叶子。看。他抬手指向东南方,那里有个小娃举着松明子往诉心角跑,他们终于学会......自己当火种了。
井里传来回声,像是万千低语,又像是火种在人心底自燃的轻响。
后半夜,南苑旧居的竹篱笆被压得轻响。
巡坊队的灯笼光晃过墙角,正撞见个缩成团的身影——那人穿着夜行衣,怀里却揣着半块焦黑的碑石,借着月光能看清上面歪歪扭扭的字:十九子教我说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