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舟酒洒寒灯 > 第四十七章 掌兵
换源:


       林忠甫和秦柯从御书房出来,微风轻拂,衣袂飘飘,二人一同朝着宫门外走去。

这两人身居大康庙堂数十载,宦海沉浮,这样的情况倒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但他们心中此刻却有一个共同的疑惑。方才皇上只是让兵部准备派兵前往沿海,巩固海防,却一没让兵部举荐领兵将领,二没指派朝中大臣。

出宫的路上,宫女和太监们见到两人,赶忙恭敬行礼。林相微微点头示意,秦柯则紧眉思忖。

行至宫门口,秦尚书加快两步走到林相旁边,疑惑地问到:“相爷,你说这出兵东海一事,皇上是不是在你我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林忠甫继续向前走,没有看一旁的秦柯,只是脚步放慢了不少。“秦尚书,这不是你我应该考虑的事情,既然皇上已经决定,兵部只管点齐人马,备好甲胄即可。”

“相爷,这是自然,下官回去便加紧筹办此事。只是下官心中有一事不解,这派兵出京,何人可为主将?”秦柯说出了刚才心中所惑。

林忠甫一听,顿时停下了脚步,看着在宫门外等候的轿子,说道:“恐怕圣上心里早就想好了这领兵之人呐!”随即便快步向前,坐进了轿子里。

秦柯木然地站在原地,看着林忠甫的官轿消失在了宫禁之外。

林相的府邸在离宫城不远处,但他却让轿夫们绕道东市回府。

官轿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熙熙攘攘的人群扑面而来。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马匹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

街上市井百姓只是知道这座轿子华丽富贵,但也不会有人在意里面坐的是谁,毕竟这常平城里达官显贵多的是,可和这些寻常白衣,贩夫走卒又有什么关系呢。

林忠甫进宫着了朝服,自知不便在闹市落轿,只能掀起轿帘的一角,看看这一向喧闹的常平街市。

路边的小贩卖力地叫卖,食店的小二正忙着招呼客人,街头还有杂耍的艺人在表演,引得围观者们阵阵喝彩……

这繁华的市井街巷,虽无朝堂的威严庄重,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有生活的烟火气息,这些真实的画面,是这天地间最动人的风景。

林忠甫历经两朝,终于坐上宰相之位,多少人只知他权倾朝野,少有人知他虽世家出身,却喜爱这寻常街市的热闹。他同那些身着华服的世家大夫一样立于大康的朝堂之上,但他心中却装着那些人少有提及的天下百姓。

市井的烟火,有着自己的热闹。如若东海战事一起,只怕受难的还是这寻常白丁。林忠甫放下轿帘,心中也是万分感慨。

从市集回到府里,林忠甫这一路上已经琢磨的差不多了。

皇上登基以来,大康总体还算平顺,未起大的战事,皇上这次派兵去东海,竟然没有询问兵部的意见,恐怕这带兵之人圣上早已熟识。要说近来常平城中,朝堂和街巷谈论最多的武将,那必然就是新晋武状元方青远了。

想到这里,林忠甫觉得一切都说得通了。方青远在朝没有任何根基,此次在宴席上又立此大功,若能有战功在身,将来必成大康柱石啊。

皇上已经真正开始选择自己的帝王之路了,身居大康相位的林忠甫,心中也不知是欣喜还是担忧。

想到皇上很可能派方青远前往东海,林忠甫进到书房,找来纸笔。他要立刻上书,不管皇上指派何人为将,他都想亲自去这一趟。若能不动刀兵自然最好,若是真起狼烟,他提前了解情况,也好早向朝廷禀报,提早准备。

事情果然同林忠甫所想一致,第二天一早,皇上便将方青远召进了宫。

“这次瀛洲使臣来到常平,方统领和他们多少见过一些,不知道方统领对当前大康与瀛洲的形势有何看法?”皇上开门见山,直奔正题。

方青远进宫的路上倒也想到可能是和瀛洲有关,但皇上问的如此直接了当,倒让方青远有些意外,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帝王到底作何打算。真是应了那句帝心如渊,深不可测啊。

“臣惶恐,此乃大康国事,微臣不敢多言。”方青远拱手说道。

皇上摆摆手,似笑非笑地说道:“方统领,这儿不是大殿,也并无外人,朕就随便问问,你只管说出自己的想法。”

“微臣谢皇上信任。”方青远内心稍稍安定了不少,“在微臣看来,此次瀛洲使臣必然是借给皇上贺寿未幌子,实则是来常平城探我大康虚实。这些年,以铃木家族为首的好战派在瀛洲逐渐掌握朝政和军权,瀛洲不臣之心已显,皇上不得不防。”

听了方青远的话,萧彻也是很是欣喜,“方统领所言,和朕所想一致啊。那些大臣总说不可轻言用兵,朕何尝不知这其中利害。可区区一个附属小国,多年来不进贡,不来朝,明显是不把大康放在眼里。这次寿宴,更是公然挑衅,实在是罪无可恕。”说起这些,萧彻自然很是不满。

皇上平时喜怒不形于色,这次在方青远面前,倒是随意自然了些。萧彻自己也意识到了一些,平静后一本正经地说道:“朕决定派你,巡防营大统领方青远,出任卫东将军,领兵两万,前往东海,以防不测。”

此谕一出,方青远一脸惊讶,连忙说道:“皇上,微臣白衣出身,入朝尚不满一年,无半点军功在身,恐难担此重任,还望圣上三思。”方青远对于增兵东海的决定并不意外,但从未想过皇上会派遣自己带兵前去。

“怎么?方统领是觉得朕这个决定过于轻率吗?”萧彻看向方青远,一种不怒自威的眼神。

“微臣不敢,臣领旨!”方青远其实心里也明白,如果自己一直待在巡防营,恐难有机会站上这大康权利的中心,要想了解当年的真相,就不能停下脚步。眼前皇上的这个决定,就是自己一个绝佳的机会。

“朕先前已与林相和兵部知会过此事,兵部早已着手准备,朕想十日之后便可出发。朕也想听听方将军对于战事准备上的一些想法?”

方青远虽然还未领兵打战,但从小也是熟读兵书,自幼便对行军打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年方丈也是看到了他的天赋,才会有意引导他,让他不被青灯古佛禁锢。

“东海水师乃是大康最为倚重的水师,应该加紧操练,若起狼烟,这将是决定胜局的力量。大海之上,弓弩必不可少,应该命军械局加紧赶制船上弓弩,还需就近从地方调水师前往东海,以作后援。还有就是,常平城中必有瀛洲的细作,还需小心提防。”

“方将军大才啊,水师和战备朕即刻命人拟旨,至于城中与瀛洲有关的细作,朕自有办法。”萧彻坚信自己没有看错人。

“皇上,臣……臣有一个请求。”

“方将军,但说无妨。”皇上心情大好,十分爽快。

“此次前往东海,微臣想让巡防营单副统领一共前往。”单山泉在军中多年,是沙场历练的铁血军人,方青远对他还是极为欣赏的。

“准奏!方将军这些时日就将巡防营安排妥当,待兵部准备万全,十日后出发东海。”